一年之計在春耕

不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我國都是以農業為本。

一年之計在春耕

農業講究時令氣節,春種、夏長、秋收、冬藏,一概以時令為轉移。在古代時令的更換,社會底層的民眾只能憑藉物候的變化來判定,有天文知識的巫師則能借助觀測天象來確定。上古觀象,通常在天剛昏黑時進行(稱為“昏見”),被觀測的星被稱為“大火”,西方天文學名為天蠍座a。古代“大火”星昏見時恰好在春分時節,在這一天可以觀察到大火星位於南方正中的位置,於是向民眾發佈春分已經到來,可以春耕播種了。

一年之計在春耕

古代皇帝親耕

歷朝歷代的天子都十分重視農業生產。立春日迎春,祈求豐收,是上到天子下到庶民,都必須參加的一項活動。迎春過後,古代的君王還會率百官出宮,親自到他的“一畝三分地”耕地鬆土,以示重農勸稼,祈盼豐年。皇帝春耕,被稱之為“親耕”。據《宛署雜記》記載,大明王朝的皇帝曾“聖駕躬耕籍田於地壇”。當時得到皇帝某月某日要親耕的指令後,順天府管轄下的宛平、大興兩縣,於大典前一個月開始籌備各事項。比如首先先去尋得數十名德高望重有經驗豐富的老農進行禮儀培訓,並同時備齊耕牛及相關的農具。為顯示隆重和正式,到正式慶典那天,教坊司的“優人”們還得裝扮成風、雷、雨、土地諸位神仙,另有兒童裝扮成農夫農婦模樣,高唱慶祝天下太平的頌歌。其他民眾則手執農具排列兩側,靜候聖駕光臨。皇帝左手執黃龍絨鞭,右手執金龍犁親自耕田時,前面會有兩名“導駕官”牽牛,兩名老農協助扶犁,往返三個來回,這樣聖駕親耕禮就完成了。

一年之計在春耕

現代機械化耕種

時至今日,農業依然是我國的根本,但我國的農業已經從刀耕火種單一的生產方式發展到具有現代化、科學化、標準化的農業生產方式。國家不僅重視農業發展,還為農民提供各種生產幫助和福利。

在這裡我衷心希望今年的春耕不會被疫情所影響,也祝願農民朋友的生活更加美好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