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角度分析《何以为家》影片背后的深意

《何以为家》该片于2018年5月17日在戛纳电影节首映,2019年4月29日在中国内地上映。该片曾荣获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与2019年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非英语电影提名。

影片讲述的是难民家庭成长的男孩赞恩,父母一直忽视他的成长和需求,当他们为了生计将11岁的妹妹强行卖给商贩为妻,导致妹妹难产死时,赞恩愤怒的离家出走,在经历了重重磨难之后,他将父母告上了法庭......

从三个角度分析《何以为家》影片背后的深意

影片一开场就是城市航拍大全景,破败的战乱城市,没有任何色彩,紧接着是牙医像检查牲畜一样,掰开一个男孩的嘴巴,以此来确认他到底多大,然后差不多12岁的赞恩解除手链站在法庭上,宣告要控诉自己的父母:

“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

从三个角度分析《何以为家》影片背后的深意

这个看着无比清醒冷静长着一张厌世脸的男孩,难以想象仅仅才12岁,他拖着比自己大一倍的煤气罐挨家挨户跑,带着妹妹在街边卖劣质的饮料,他跟着妈妈把止疼药偷卖进监狱~他用瘦弱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

每一位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在痛斥赞恩的父母生而不养,养而不教。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生育病态,也成为众多讨论集中点,但仅此而已吗?

接下来花花将带大家一起来解析这部电影背后的意义。

从三个角度分析《何以为家》影片背后的深意

从社会环境看底层人民的水深火热,光活着已经用尽全力,谈爱都太奢侈。

1、原生家庭的灾难,不是表面那么简单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原生家庭变成了一个热词,一个很热的概念,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性格的养成,成人后的行为好坏,都习惯被归结于他的原生家庭

电影里的男主角,赞恩的原生家庭可谓是糟糕透顶,她的父母连他多少岁都记不清楚,晚上睡觉七八个孩子横七竖八的躺在一起,隔壁是正在“为爱鼓掌”的父母,因为要打工无法去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被迫要给供货商送货的赞恩,小小年纪就要不得不学着大人的模样谋生。

从三个角度分析《何以为家》影片背后的深意

看到这你一定会痛斥他的父母,冷漠自私;可是,从来没有人追溯原生家庭的形成究竟是从何而来,我们只是一味的诟病原生家庭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和伤害

当时正值叙利亚战争爆发,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赞恩一家是作为难民一直在黎巴嫩的贫民窟生活,他们寄居在狭窄的空间里,像一只蟑螂一样着。

从三个角度分析《何以为家》影片背后的深意

他们一家的生活已经不能用拮据来形容了,实在是太穷了,穷到为了2只鸡和得到商贩的照顾,企图把自己的11岁的女儿萨哈嫁人为妻。

在谈到赞恩是否需要上学接受教育的时候,赞恩母亲给的理由是上学可以得到更多的食物,学校还会定期发放一些物资都是这个家里缺少的。赞恩爸爸担心影响打工失去工作,赞恩妈妈则建议白天上学晚上加班。

从三个角度分析《何以为家》影片背后的深意

听起来是不是很荒唐,怎么会有这样的父母,一心只想压榨孩子,却从不为孩子考虑。我在最初观影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想法,直到一个朋友对我讲起她小时的事情:

那时候家里很穷,母亲每天都要去早市捡一些别人扔掉的菜叶子,徒步走几公里到城外的大地里拾一些散落的黄豆,为了节约菜留着下一顿吃,母亲常常是米饭就着盐粒。母亲去别人家做保姆打工,为了她长身体补充营养,就把雇主不吃的剩饭剩菜挑一些好的带回来。

有一次她不小心把家里的杯子打碎了,手被玻璃划伤了一点,母亲过来不由分说的打了她一顿,一直念叨着她败家,不懂得珍惜,一个杯子够一顿饭钱之类的。那时候,朋友曾经十分怨恨母亲,觉得她的眼里只有钱,根本不爱自己;后来长大了,她才懂得母亲的难。

她说没有人经历过那样的日子,就连活着都已经十分艰难了,那时候你要是跟我谈尊严谈爱,我都觉得你在开玩笑。

听过她的故事,我陷入了沉思,我用电脑查阅了叙利亚战争的情况,截至2018年8月,有记录的数据是364,371人死亡,其中包括110,613名平民。这一数字不包括56,900名失踪或死亡的无名氏。据有关估计,还有至少10万例死亡没有记录在案。

这仅仅是伤亡人数还不包括那些因战争导致流离失所的合法和非法的难民们。由于战争导致的国家经济下滑,物资匮乏,人民为了生存不择手段。

影片中有一个场景是赞恩的母亲将止痛药碾碎浸泡在水里,为了让孩子不捣乱,将赞恩最小的妹妹脚上绑着脚链,看起来就像我们拴着一只宠物一样,然后他们再将药水卖到监狱里,他们进出监狱就像出门窜亲戚一样自然。

这样令人窒息的生存环境中,很多情感上的需要似乎都是徒劳。

从三个角度分析《何以为家》影片背后的深意

2、越生越穷,越穷越生,何为原罪?

赞恩一家目测至少有8个孩子,比赞恩小一岁的妹妹萨哈因为被母亲强行卖给商贩为妻,最终因为难产去世。孝期还没过,赞恩的母亲居然又怀孕了。这让影片的观众十分愤怒,而赞恩妈妈丝毫没意识这有什么问题?

我们生活中经常能看到,阿拉伯国家的很多家庭都是一群人口,四五个孩子的很普遍,这其实是因为阿拉伯国家是没有计划生育的,作为阿拉伯国家的黎巴嫩当然也没有,只要你想生,你能生,随你。

那阿拉伯之所以不限制生育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其宗教关系黎巴嫩的居民54%信奉伊斯兰教,也就是我们说的穆斯林。伊斯兰规定不允许堕胎,从你怀孕那天起,你就不能动堕胎的念头,没有任何原因的堕胎,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所以在阿拉伯国家生孩子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跟贫穷富有没有一点关系。

从三个角度分析《何以为家》影片背后的深意

穷人家有时候反而需要生更多的孩子,因为人的生理欲望是控制不了了,所以有了就得生,生了就得养,养着养着生活所迫就自然形成了对孩子的一套“规划”。

生一个长大后主要照顾家人长辈的,再生一个帮家里干苦力挣钱养家的,可能还需要有一个参军打仗的,还得需要女孩嫁给别人换取一些嫁妆的。

叙利亚的战争本身就是因为一些宗教团体引发的,这样一个宗教信仰高于民族信仰的国家,人们的信仰根植于内心,文明的落后,让她们从来没有人想去抗争。

所以从赞恩所处的社会环境背景来讲,赞恩的一家很多时候也是身不由己,光活着都已经是用尽全力了。

从三个角度分析《何以为家》影片背后的深意

从人性的角度去看人的两面性,善恶之间的灰色地带,叫自身难保

赞恩最喜欢的妹妹萨哈被卖给商贩后,赞恩跑到了一个海滨小镇,然后遇到了埃塞俄比亚移民的拉赫,她有一个儿子叫约拿斯。

拉赫为了攒钱给商人阿斯普罗办一张假证,不得不带着儿子一起工作,打扫厕所的时候还要趁没人偷偷喂奶。遇到赞恩之后,她把赞恩留在家里照顾约拿斯,赞恩也一直把约拿斯当做自己的亲弟弟一般,直到拉赫因为黑户被抓走,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从三个角度分析《何以为家》影片背后的深意

赞恩被带上法庭最初的原因是因为持刀伤人,拉赫被抓后,他想带着约拿斯移民,可移民需要提供证件,他回家要证件的时候发现了年仅11岁的萨哈因为难产而死,情急之下他捅伤了萨哈的丈夫

赞恩带着约拿斯艰难过活,结果发现房子被房东收回,辛苦攒的钱也被房东拿走,最后为了移民,他将拉赫的儿子约拿斯卖给了阿斯普罗。看到这你觉得赞恩是一个坏孩子吗?

从三个角度分析《何以为家》影片背后的深意

他看见萨哈来了月经,为了不让父母发现她已经成人好把妹妹嫁人,他帮妹妹清洗内裤又去工作的商店偷拿了卫生巾。他为了保护自己的弟弟妹妹不被欺负,对着比自己高一头的流氓说:“喂,想尝尝我的拳头吗?”

拉赫被抓之后,他一个12岁的孩子带着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流浪,约拿斯没有母乳饿的直哭,赞恩出去买奶粉又抢了隔壁孩子的奶瓶回来喂约拿斯;为了带着他出门,他又抢了隔壁孩子的滑板车做了一个简易的婴儿车。两个孩子都吃不上饭的时候,赞恩曾想过遗弃约拿斯,后来又后悔了。你觉得他是一个好孩子吗?

从三个角度分析《何以为家》影片背后的深意

拉赫失踪的最初几天,赞恩带着约拿斯来找商人阿斯普罗,影片的这里有个小细节,出现了一次没有任何伏笔的剧情,这个拉赫口中的唯利是图的商人,见到两个孩子的第一件事是让人拿来两个三明治,后来这个三明治没有任何后续的故事。

我认为,他应该是看出来两个小家伙饿坏了,无论怎么解释这个行为都不符合他唯利是图的凶恶的商人角色,我想,那一刻,阿斯普罗的三明治只是一个单纯的对孩子的善意

从三个角度分析《何以为家》影片背后的深意

阿斯普罗抱了抱小的约拿斯,赞恩十分防备他,我看到这也是特别紧张,很怕他趁机抢走约拿斯,然而并没有。他亲昵的抱了抱又还给了赞恩,虽然试图说服他卖掉约拿斯。

阿斯普罗这一角色塑造,从他对待拉赫的态度以及对赞恩和约拿斯的态度来看,都不像一个十足的恶人,包括赞恩的母亲卖掉萨哈,其实也是为了萨哈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跟着商人总比跟着自己这样破烂的家庭要好的多。

在这部影片里每个人都是可怜人,没有绝对的十恶不赦,也没有绝对的善良。自身难保的赞恩卖掉约拿斯,母亲卖掉女儿,每个人都在寻求合适的方式自保。

从三个角度分析《何以为家》影片背后的深意

没有人有资格审判他们,除了他们自己

影片的最后法官审判赞恩的父母,赞恩的母亲对着法庭大喊:“我这一生都像奴隶一样活着,没有人有资格审判我”,这句话震撼了我。

从三个角度分析《何以为家》影片背后的深意

听过一个故事说,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有挖草根,食观音土,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消息被迅速报到了皇宫中,晋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听完了大臣的奏报后,大为不解。“善良”的晋惠帝很想为他的子民做点事情,经过冥思苦想后终于悟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曰:“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百姓肚子饿没米饭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

我们这些指责她为什么不教育孩子,为什么不遵纪守法,为什么不保护女儿的人都像极了那个何不食肉糜的国王,没有经历她的苦难,我们何来的立场去批判呢。

结语

《何以为家》的导演所讲,”我不想天真地说电影可以改变世界,但如果它可以改变你看待这些孩子的态度、或是你看待你自己生活的态度,那么它至少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变你。当千千万万的人可以用不同的视角看待这些问题时,真-正的改变才会开始发生。”

赞恩一家的遭遇,拉赫的经历,生活给予她们种种的磨难,都让她们无处安家战争的残酷让人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孩子失去母亲,家庭失去温暖,影片叫何以为家,可何处是家呢?当我们认真审视这部电影,或许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答案。

从三个角度分析《何以为家》影片背后的深意

影片最后,是赞恩拍摄证件照的一个微笑,那样努力的裂开一个嘴角,政府救助了他们,帮助赞恩成功的移民,我想我的答案已经有了:

何以为家?有国才有家!生在和平年代,入我华夏之门,无比庆幸和感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