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真实的蔡文姬是怎样一个人?

一个人的历史


蔡琰,字文姬,是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也是一代才女。

董卓作乱,自己被俘

蔡文姬,东汉陈留郡圉县人,著名大文学家蔡邕之女。可以说父女二人都是命途多舛。蔡邕早年拒绝朝廷的征召,后来还是被征辟,后当了郎中等职位,之后获罪被流放。董卓掌权时,曾给予蔡邕一定的礼遇,三日之内任多个职位,世称“蔡中郎”。董卓被杀之后,蔡邕因感叹,就是对董卓的死有点同情,所以被关进狱中,不就便挂了。


而蔡文姬,第一个丈夫叫卫仲道,丈夫早亡,于是返回娘家。后来董卓作乱,匈奴趁此机会入侵中原,蔡琰被匈奴左贤王俘虏,后来嫁给了匈奴人,一呆就是十二年,为匈奴人生下了两个孩子。


曹操惜才,文姬归汉

建安年间,曹操力量逐渐壮大,北方趋于统一,社会慢慢安定下来。曹操因爱惜蔡邕才华,又惜其无子,所以曹操用金璧将蔡文姬从匈奴救赎回来,让她嫁给陈留人董祀,并让她整理蔡邕的作品。

后来,蔡文姬的丈夫又犯了重罪,曹操要将他问斩,这时候曹操正邀请宾客,蔡文姬来给丈夫求情,她散头光脚,情感真挚,所有宾客为之感动,曹操却说:文书早就发出去了,恐怕为时已晚。而蔡琰则说:你有好马千千万,将士也是勇猛善战,去救一个垂死的人,不是小菜一碟吗? 曹操为蔡文姬的真情感动,赦免了董祀。



文学成就

文姬归汉之后,她的诗今存三首,但是比较可信的则是五言体的《悲愤诗》,长达540字,第一段写自己被俘,收到虐待,第二段写在匈奴的生活以及自己和儿子分别时的痛苦,第三段写了回到家长以后的生活。表现了在战乱之中广大人民的不幸命运。“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礼…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


还有一个成就则是《胡笳十八拍》,是古乐府琴曲歌辞。她对书法也很擅长,曾被曹操要求默写古籍,各种字体,她都可以。


消失的月光


命途多舛的才女蔡文姬

蔡文姬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才女,“文姬归汉”的故事也广为流传。但在历史上,她流传下来的事迹并不多。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生卒年不详。她是蔡邕的女儿,蔡邕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精通天文数理,妙解音律。在父亲的影响下,蔡文姬从小就博学多才。她以班昭为偶像,留心典籍、博览经史,有志与父亲一起续修汉书,青史留名。

和父亲一样,她也精通音律。据说在九岁时,蔡邕有一次在夜间弹琴,突然断了一根弦,蔡文姬说:“是第二根弦断了。”蔡邕以为她不过是偶然说中了,就故意弄断另一根弦问她,她准确地说出是第四根。这个故事叫做“蔡文姬辨琴”,后来被写进了《三字经》。

蔡邕曾创造了八分字体,蔡文姬也擅长书法,韩愈曾说过:“中郎(蔡邕)有女能传业。”她后来在曹操的要求下默写古籍,说自己不管是真书还是草书都可以写。

但命运却并不垂青这位多才多艺的女子,她的一生历经坎坷。

她年轻时嫁给了河东人卫仲道,谁知卫仲道早早就去世了,没有孩子的蔡文姬回到了自己家里。

兴平二年(195年),董卓被杀后,蔡邕死在了狱中。紧跟着董卓的部将李傕等人作乱关中,天下一片混乱,北方的匈奴趁机南下劫掠,蔡文姬被匈奴左贤王掳走。蔡文姬被迫嫁给了匈奴人,在匈奴生活了十二年,并生下了两个孩子。

曹操一向喜爱文学、书法,年轻时常和蔡邕交流。他统一北方后,想起老朋友蔡邕没有子嗣,就在建安十一年(207年),用金璧从匈奴那里把蔡文姬赎了回来,她终于可以回到日思夜想的家乡了,可又不得不和自己的两个孩子分别。

归汉后,曹操把蔡文姬嫁给了陈留人董祀。后来,董祀犯了死罪,她只能去找曹操求情。当时曹操正在宴请公卿,他对满堂宾客说:“蔡邕的女儿在外面,今天让大家见一见。”蔡琰披散着头发光着脚,叩头请罪,酸楚哀痛,满堂宾客都为之动容。曹操说:“可是降罪的文书已经发出去了,怎么办?”蔡琰说:“你马厩里的好马成千上万,勇猛的士卒不可胜数,还吝惜一匹快马来拯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曹操被她感动,终于赦免了董祀。

这天天气非常寒冷,曹操见她没有穿鞋又披着头发,就给了她头巾鞋袜。过去蔡邕家里曾收藏了很多古书,曹操就问她:“听说你家原来有很多古籍,现在还能想起来吗?”文姬说:“当初父亲留给我的书籍有四千余卷,但因为战乱流离失所,保存下来的很少,现在我能记下的,只有四百多篇。”曹操说:“我派十个人陪夫人写下来,可以吗?”蔡琰说:“男女有别,给我纸笔,我一个人写给你就是。”于是蔡琰将自己所记下的古籍内容写下来送给曹操,没有一点错误。

蔡文姬回家后,伤感之余,作了《悲愤诗》二首。此后她就再也没有在历史上留下记载。《隋书·经籍志》著录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经失传。现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愤诗》二首和《胡笳十八拍》。

现代人考证,其中五言《悲愤诗》可以确定是蔡文姬的作品,骚体《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都存在疑问。五言《悲愤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文人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叙事诗。清代诗论家张玉谷曾作诗称赞说:“文姬才欲压文君,《悲愤》长篇洵大文。老杜固宗曹七步,办香可也及钗裙。”这首诗是这样的: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上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还顾邈冥冥,肝胆为烂腐。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几徵间,辄言弊降虏。

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岂敢惜性命,不堪其詈骂。

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

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

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

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

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

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万卷纵横眼欲枯


东汉乱世中苦命悲情而又博学多才的女子,这就是对蔡琰蔡文姬的总结。

蔡琰是东汉文学家蔡邕的女儿,出生年月不可考。因出生于书香门第的蔡琰,有其父的教导,自然也是博学多才的。

在中国古代,女子一般没有名字的,而能记录于正史里的更是少之又少。在正史里,蔡琰的记录也并不是很多,而能让蔡琰名传于世,让人记住的原因是由于曹操的缘故,也就是“文姬归汉”的故事。

曹操之所以迎回蔡琰,也与她所著《胡笳十八拍》有关,若不是刚好传入曹操的耳中,让曹操想起蔡文姬这么个人来,将她由匈奴迎回,蔡琰的最终命运究竟如何,无人可知。

至于蔡琰与曹操之间有什么关系不知道,这应该与其父蔡邕有关,曹操也应该在乱世初见过当时还小的蔡琰。若是说蔡文姬与曹操有什么风月这有些过于免为其难,曹操应该是以故人的心态来对待蔡琰的,同时也欣赏她的文学才华。

蔡琰是多才博学的女子勿用质疑的,文学,音律,书法无不造诣极高。

韩愈曾说过,蔡邕蔡中郎有女能传业。蔡邕是书法大家,创造了八分书体。

曹操爱文学,大家都知道,而蔡邕是个收藏大家,从三国演义及正史里都记载过蔡邕被董卓由洛阳裹去长安时,带了大量书籍。

后来嘛,这些书自然大多失散了,在蔡琰回归汉土之后,曹操曾经请求蔡琰将这些书写下来。而蔡琰在这么多年后还能记下来四百多篇之多,这就说明了蔡琰博文强记。

曹操心疼蔡琰,欲让人帮蔡琰一起书写下来。蔡文姬拒绝了,以男女授受不亲为由,说她能一个人写下来这些书文。侧面的证明了蔡琰亦精通书法,也或多或少的证明与曹操之间没有什么,同时也看出了她汉家女子的气节。

据传在《隋书·经籍志》里曾著录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经失传。但就算是流传下来的这《胡笳十八拍》与《悲愤诗》也让后世如韩愈,朱熹等等的名家大儒,诗词文豪赞赏。

蔡琰的文学素养,毋庸置疑。

关于蔡琰的一生,真的是很悲苦的。先是嫁给河东卫仲道,谁知道这人命短,蔡琰不得不回到蔡家。

后来天下大乱,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并嫁给了匈奴人。

至于是否嫁给左贤王这事存疑,若真是嫁给匈奴左贤王,那蔡琰的身份就应当是“阏氏”,王妃这种。先是无史料证明蔡琰在匈奴这段时间是何种身份,若真是王妃,曹操再厉害也不可能让人把王妃让出来不是,但蔡琰是以重金赎回的,可见身份也不低。

其实,蔡琰想不想回未可知,因为当时蔡琰是极不愿意与她在匈奴的两个孩子分开的,就算与匈奴的丈夫没有感情,但也没有谁想与孩子彻底分别不是。但她又始终是汉家儿女,这种矛盾心情在她的作品中也有所表达。

这是,蔡琰生于东汉三国乱世的悲哀。

后来,曹操见她一个人生活悲苦,便将她许于给了董祀,而后董祀犯了死罪,由蔡琰以大义求情而得以赦免,也应该有曹操欣赏蔡琰的因数在内。这段历史在《后汉书·董祀妻传》中有记载。

至蔡琰归家作《悲愤诗》后,一代才女蔡文姬亦从此没有记载的消息,所以逝于何时这点无记录。

据说,曹植与杜甫等人的五言叙事诗也受到蔡琰的影响,不得不说她的才华之高,只是生于乱世,也注定了她悲苦命运多舛的一生。

正如有诗所云,“此生已分老沙尘,谁把黄金赎得身。十八拍笳休愤切,须知薄命是佳人。”,就说明了蔡琰的一世悲苦。

真实的蔡琰,精通琴棋书画,诗文音律,既多才,又悲情,既有义,又伤情。


汉墨山河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生卒年不详。东汉陈留郡圉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

博学多才,沦落匈奴

蔡文姬为人博学多才而又精通音律,早期嫁给河东卫仲道,卫仲道早亡,二人又没有子嗣,于是蔡文姬回到自己家里。



兴平二年,中原先后有董卓、李傕等人作乱关中,匈奴趁机劫掠,蔡文姬被匈奴左贤王掠走。蔡文姬在北方生活了十二年之久,并生下两个孩子。

建安一脉,文姬归汉

建安十一年,曹操向来喜爱文学、书法,常与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有文学、书法上的交流。曹操见蔡邕没有子嗣,唯一的女儿又被匈奴所掳,于是心生怜悯。


做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操派人到北方匈奴寻找。找到蔡文姬之后,用金璧从匈奴处将其赎了回来,并将蔡文姬嫁给董祀为妻。

救夫请命,良驹有情

而后董祀犯了死罪,蔡文姬去找曹操给丈夫求情。当时曹操正在宴请公卿名士,对满堂宾客说:“蔡邕的女儿在外面,今天大家见一见。”蔡文姬披散着头发光着脚,磕头请罪,说话条理清晰,情感酸楚,满堂宾客都为之动容。


但曹操却说:“可是降罪的文书,已经发出去了怎么办?”蔡文姬说:“您马厩里的良驹成千上万,勇猛的士卒不可胜数,还吝惜一匹快马来挽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 曹操终于被蔡文姬感动,赦免了董祀。

卒年不详,诗文传世

蔡文姬同时擅长文学、音乐、书法,著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经失传。现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愤诗》二首和《胡笳十八拍》。


其中《悲愤诗》二首,就是蔡文姬在为丈夫董祀求情之后回家所做的。蔡文姬在正史上的记载到此为止,其卒年不详。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蔡文姬,是个才女,传说相貌貌美,又落落大方,书香门第,家传渊学,父亲蔡邕更是个大儒,蔡文姬身在家传书香下,可以说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更是远远闻名的才女,众多才子心中的女神。这样的一个完美的女人,太过完美了,红会易招人妒忌,红颜薄命,蔡文姬就是这样被命运捉弄而的人,被匈奴人掳走,受尽折磨,最后幸运被曹操出金赎回汉朝。



蔡文姬这位琴棋书画无一不精的才女,可以说历史上比较少见,最擅长的琴艺,对后世的琴也有深远的影响,蔡文姬自从归汉后在曹操安排下嫁给董祀,虽然不是自己所愿,但也默认了嫁夫从夫了,董祀犯了罪,蔡文姬更是为夫君求情而当众落泪,众多大臣无不动容,曹操更是心生怜悯,决定免了董祀之罪,从这样的事可知,蔡文姬是个奇女子,有情有义,虽然遭遇诸多磨难,但最终也打不倒这位奇女子。蔡文姬,李清照,苏小妹,这些女子,虽然红颜薄命,磨难重重,但都勇敢地活着走过。奇女子。李清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