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將曹彬,“文質彬彬”的君子

曹彬是北宋初年的名將,奉命征伐江南的時候,因為不忍生靈塗炭,就裝病不肯就職。

北宋名將曹彬,“文質彬彬”的君子

同僚的武將們紛紛去問候,曹彬對將士們說道:

“我的疾病,絕不是吃藥能夠治癒的,只要你們發誓,攻克江南之日,決不妄殺一人,那麼我的疾病就可痊癒了。”

將士們聽了曹彬的話,對天焚香為誓。宋軍攻城之後,受到城內老百姓的歡迎。曹彬班師還朝後,上書說:

“皇上交代我去江南做的事已經完成了。”

公元1274年,史天澤、伯顏率軍南侵,忽必烈給他們訓話:

“自古以來,最善於攻取江南的,只有曹彬。你們要向他學習,這樣才能打下江南!”

曹彬在徐州做官的時候,有一個官員犯了罪,按照法律應該處以杖刑。但曹彬卻要一年後才杖罰他,人們都不知道原因。曹彬說:

“我聽說這個人剛娶親,如果我現在馬上杖罰他,他的父母肯定會以為是兒媳婦帶來的不吉利,從而日夜鞭打責罵她,使其難以自存。我拖延杖罰那個官員,於法並不妨礙,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北宋名將曹彬,“文質彬彬”的君子

曹彬為人仁厚,喜歡寬以待人,是一個“文質彬彬”的君子,做人低調寬厚。

當時手握重兵的一些大將如潘美、曹翰等人,經常不買曹彬的賬,曹翰還是他的親侄子。潘美這人愛耍小聰明,比較難控制,曹翰品行惡劣,為人貪婪,性嗜殺人。先前,曹彬派他去攻打九江的時候,他雖然作戰勇敢,卻縱兵擄掠,還下令屠城,裝了二十多船的財寶,悄悄運回老家去了。

曹彬在朝廷從沒有違逆過皇上的旨意,也從沒有議論過別人的過失。

曹彬在路上即使遇到士大夫的車子,也會讓自己的車馬避路讓行。他也從不直接喊手下官吏的名字,以表示對他們的尊重。每當有稟告事情的,他都要整衣戴冠之後才接見。對於自己的僚屬,他總是推己及人,寬宏大度。

北宋名將曹彬,“文質彬彬”的君子

曹彬雖然是一個軍人,每天打打殺殺,但治軍仁厚,名聲很好。

北宋攻打後蜀的時候,每攻下一城,他都把捕獲的婦女安置在一個宅第裡,告訴部下說此乃進貢之物,需加密防護,防止士兵姦淫擄掠。等士兵屠城的風潮一過,他便訪察婦女的親眷,將之歸還。如果親眷去世了,就自己出錢給她們找個好人家。

太祖曾經許諾曹彬,攻下江南之後就讓他做宰相。但等到他勝利班師,太祖卻遲遲不開口。這時候,曹彬沒有生小心眼,擱在心裡不痛快。

但古時君無戲言,皇帝說話不算數,可是國家大事。於是曹彬一改低調寡語的個性,在一次宴會上問及此事。太祖說:

“我哪會忘了,河東還未平復,如果升你為相,位尊德重,誰替我打仗啊?”

北宋名將曹彬,“文質彬彬”的君子

君臣無猜,一時成為美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