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寒微,死後30年卻被挫骨揚灰?揭露南陳開國皇帝的一生。

起自寒微:

陳霸先,字興國,小字法生,南北朝時期陳朝開國皇帝。

梁武帝天監二年(503年),陳霸先出生。

關於陳霸先的家世,有著兩種說法。

《陳書》高祖本紀記載:高祖武皇帝,諱霸先,字興國,小字法生,吳興長城下若里人,漢太丘長陳寔之後也。世居潁川。實玄孫準,晉太尉。準生匡,匡生達,永嘉南遷,為丞相掾,歷太子洗馬,出為長城令,悅其山水,遂家焉。

按《陳書》說法,陳霸先是潁川陳氏的後裔。

但《南史》中卻有另一種說法。

《南史》陳高祖本紀記載:陳高祖武皇帝,諱霸先,字興國,小字法生,吳興長城下若里人。姓陳氏。其本甚微,自雲漢太丘長實之後也。

注意,《南史》中記載的是陳霸先是自雲潁川陳氏的後裔。

近代也有不少學者認為,陳霸先自雲潁川陳氏後裔只是為了粉飾而已,陳霸先應該是吳興長城人士,而且出身微末,並不是士族後人。

不論如何,陳霸先的出身確實是十分低微。

出身寒微,死後30年卻被挫骨揚灰?揭露南陳開國皇帝的一生。

陳霸先

為人不凡:

與眾多帝王一樣,陳霸先也是相貌奇特。

《陳書》高祖本紀記載:身長七尺五寸,日角龍顏,垂手過膝。

這雙臂過膝不也是劉大耳的顯著特徵嘛。

雖然家庭貧困,但陳霸先卻胸懷大志。

等到成年之後,涉獵史籍,尤其喜歡閱讀兵書,還通曉緯候、孤虛、遁甲之術。同時練就了一身武藝,明達果斷,當時的鄉里都十分推崇他。一開始在鄉為裡司。

後來到了都城建鄴,做了一名油庫吏。

軍旅征途:

梁武帝大同初年,南梁宗室新喻侯蕭暎任吳興(今浙江湖州)太守。

蕭暎此人很看重陳霸先,曾說陳霸先此後必定前程遠大。

《陳書》高祖本紀記載:大同初,新喻侯蕭映為吳興太守,甚重高祖,嘗目高祖謂僚佐曰“此人方將遠大”及映為廣州刺史,高祖為中直兵參軍,隨府之鎮。

梁武帝大同六年(540年),蕭暎任廣州刺史,陳霸先隨任直兵參軍。

平定交趾:

梁武帝大同七年(541年),交州土豪李賁發起叛亂,趕跑了交州刺史、武林侯蕭諮。

大同八年(542年)春,梁武帝遣將討伐,林邑國(今越南南部)國王也從腹背襲擊李賁。

但結果卻是未能平定李賁的叛亂,在大同十年(544年),李賁甚至仿梁朝制度,自稱為越帝。

關鍵時刻,陳霸先挺身而出,平定了這次叛亂。

《陳書》高祖本紀記載:賁竄入屈獠洞中,屈獠斬賁,傳首京師,是歲太清元年也。賁兄天寶遁入九真,與劫帥李紹隆收餘兵二萬,殺德州刺史陳文戒,進圍愛州,高祖仍率眾討平之。除振遠將軍、西江督護、高要太守、督七郡諸軍事。

而通過平定交趾,陳霸先也是立下了大功。陳霸先被梁武帝加封為振遠將軍、西江督護、高要太守、督七郡諸軍事。


出身寒微,死後30年卻被挫骨揚灰?揭露南陳開國皇帝的一生。

交州、廣州的形勢

討伐侯景

太清二年(548年)八月,東魏降將侯景八百殘兵亂大梁,侯景之亂爆發。

同年冬,侯景攻破京師臺城,次年梁武帝病餓而亡。而陳霸先則選擇率兵赴援,討伐侯景。

出身寒微,死後30年卻被挫骨揚灰?揭露南陳開國皇帝的一生。

侯景之亂形勢

陳霸先一路北伐,擊敗眾多強敵。實力也在不斷增長。

大寶三年(552年))二月,陳霸先與王僧辯等西路大軍在白茅灣(今安徽懷寧以東)會師。

王僧辯與陳霸先登壇設誓,締結盟約。

同年三月,陳霸先、王僧辯在建康與侯景展開了大決戰,最終擊敗了侯景。

襲殺王僧辯:

侯景之亂雖然平定,但梁朝的氣數也走到了盡頭。

繼位的梁元帝蕭繹,因為首都建康殘破而不肯回都,反而選擇把江陵作為自己的定都地點。

但江陵並不像建康那般龍盤虎踞,由於沒有長江天險的防禦,江陵就像柔弱無力的美女,哪能擋得住如同猛漢一般的西魏。不久,江陵很快被西魏攻破,梁元帝蕭繹被殺。

此時的王僧辯、陳霸先兩人準備立蕭方智為帝,但意外來了。

在這危機時刻,北齊乘人之危,趁機插手梁朝內政,派軍隊護送貞陽侯蕭淵明回國,想要立蕭淵明為帝。

而王僧辯為北齊軍勢所懾,屈事北齊,決定迎立北齊扶植的貞陽侯蕭淵明為梁帝。而陳霸先卻並不同意。

於是乎,曾經一起並肩戰鬥的戰友反目成仇。陳霸先先下手為強,率軍襲殺王僧辯。

這次的襲殺王僧辯也將是陳霸先一生的黑點。

在此之後,陳霸先又廢掉蕭淵明,擁立蕭方智為帝,改元紹泰,蕭方智即為梁敬帝。

憑藉著擁立梁敬帝之功,陳霸先徹底掌握了南梁的實權。

《陳書》高祖本紀記載:壬子,詔授高祖侍中、大都督中外諸軍事、車騎將軍、揚南徐二州刺史,持節、司空、班劍、鼓吹並如故。仍詔高祖甲仗百人,出入殿省。

誅滅叛將,平定蕭勃,擊敗王琳:

王僧辯被殺後,其餘部起兵反陳霸先。同時北齊賊心不死,又一次選擇插手。

但陳霸先憑藉著自己的英勇奮戰,誅滅了除江州刺史侯瑱以外的王僧辯餘部。

太平二年(557年)二月,陳霸先的“老上司”——曲江侯蕭勃在廣州反陳霸先,舉兵北伐。

但與王僧辯的餘部結局相同,蕭勃同樣被陳霸先平定。

而在陳霸先立蕭方智為帝后,湘、郢二州刺史王琳的心裡並不服氣。於太平二年(557年)五月起兵,準備進攻陳霸先。

然而戎馬一生的陳霸先再一次擊敗了這個新的對手,穩定了局勢。

建國去世:

終於,局勢得到了暫時的穩定。而此時的陳霸先已年過五旬,或許是他感覺自己很難再堅持很長的時間了,陳霸先萌生了建國稱帝的想法。

永定元年(557年)八月,梁朝提升丞相陳霸先為太傅,加賜黃鉞、殊禮。

九月初五,又提升為相國,總領朝政,封為陳公,備九錫,陳國設置百官。

十月初三,梁朝給陳公陳霸先進爵為王。

太平二年(557年)十月,梁敬帝蕭方智正式禪位於陳霸先,南梁滅亡。

陳霸先稱帝,改元永定,國號陳,是為陳武帝。

出身寒微,死後30年卻被挫骨揚灰?揭露南陳開國皇帝的一生。

南陳

短短几月,陳霸先就改朝換代,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而陳霸先如此著急的稱帝也是遭到了後人的譏諷。

然後陳霸先在皇帝的寶座上卻僅僅只坐了三年。

永定三年(559年)六月十二日,陳霸先病重。

六月二十一日,陳霸先在璿璣殿病逝,享年五十七歲。

由於此時陳霸先唯一還活著的兒子陳昌還在北周作為人質,陳霸先無奈,只能遺詔臨川王陳蒨(陳霸先兄長之子)即位。

八月,群臣上諡號曰武皇帝,廟號高祖。同月,葬於萬安陵(今江蘇南京郊區)。

但陳霸先的結局卻很悲慘,在得知陳蒨繼承皇位後,北周將陳昌放回,想要擾亂南陳的局勢。

但陳昌此人還未到達建康,在路上便揚言要陳蒨將皇位讓還給他。

結果,在渡江時,陳昌被陳蒨心腹侯安都於無人時推入長江淹死,對外則宣佈陳昌在江中因船壞溺死。

更悲慘的事還在後面,陳霸先的萬安陵竟在陳朝滅亡後被掘毀!

589年,南陳被隋朝滅亡。陳霸先的政敵王僧辨之子王頒,在南陳滅亡後,糾集其父舊部,夜掘陳武帝陵,破棺焚屍,並將骨灰倒於池塘中,命上千人喝掉,極盡汙辱。而陳霸先的萬安陵也是被徹底掘毀。這在當時成為轟動一時的大事。後世文人過此,莫不感慨萬端。

據《隋書·卷七十二·列傳第三十七·孝義》記載:及陳滅,頒密召父時士卒,得千餘人,對之涕泣。其間壯士或問頒曰:"郎君來破陳國,滅其社稷,讎恥已雪,而悲哀不止者,將為霸先早死,不得手刃之邪?請發其丘壟,斷櫬焚骨,亦可申孝心矣。"頒頓顙陳謝,額盡流血,答之曰:"其為帝王,墳塋甚大,恐一宵發掘,不及其屍,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諸人請具鍬鍤,一旦皆萃。於是夜發其陵,剖棺,見陳武帝須並不落,其本皆出自骨中。頒遂焚骨取灰,投水而飲之。

出身寒微,死後30年卻被挫骨揚灰?揭露南陳開國皇帝的一生。

萬安陵




陳霸先稱帝不過三年,所建立的南陳也只傳五帝,國祚三十三年。

但他的功績卻是難以磨滅。

一場侯景之亂,將南朝破壞的滿目瘡痍。

而陳霸先生逢亂世,身經百戰,將這百廢待興的江山給守了下來。

可以說,在當時國家危難,百姓無望之際,陳霸先橫空出世,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他抵擋住了來自北齊的瘋狂進攻,為漢人保住了最後一塊淨土。

可以說,陳霸先硬生生地將異族統治中國的時間推遲了七百多年。

他在抵禦外敵入侵,維護社會穩定,恢復南方經濟,保護華夏傳統文化等方面,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明代歸有光評價其:江左諸帝,號為最賢。

呂思勉說道:呂思勉:從來人君得國者,無如陳武帝之正者。

而王夫之先生的評價或許是最符合陳霸先的:

陳高非忠於蕭氏,而保中國之遺民,延數十年以待隋之一統,則功亦偉矣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