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P總是算不準:如何設置企業安全庫存,你是否被困擾了很多年?

安全庫存是企業為了應對需求或供應的不確定,以滿足銷售或生產需求而長期持有的庫存。隨著日期的推進,舊的安全庫存會被消耗,補充新的物料做為安全庫存。從物料製造屬性上可劃分為自制和外購安全庫存,自制物料指提供給外部需求的成品或半成品;外購件則主要包括直接生產用物料、備品備件等;其它非直接生產用物料一般不需要設置安全庫存。

安全庫存設定方法

一、靜態安全庫存法

  靜態安全庫存是指一定週期內某個物料使用固定值的方法,這裡的一定週期一般指按月的日期跨度;無論何種情況下可用庫存一旦低於安全庫存,就會觸發新的採購、生產請求。當然靜態安全庫存也不是一成不變,可依據需要按照月度、季度、半年度更新物料的安全庫存。舉例說明如下:

  假定你家麵粉的安全存量是5KG,那麼一旦少於5KG了就從超市再買些回來,這個5KG就是你家麵粉的安全庫存。

  實際運用過程中,一但物料數量多、BOM層級複雜、選定的需求範圍過長,就會帶來巨大的計算量。

二、部分安全庫存法

  從上例中可以看到,固定值的設置會導致頻繁的補貨,實際上我們並不會一低於5KG就去採購,而是低到一定的比例再觸發,從而避免不必要的補貨,這種設置方式稱為部分安全庫存法

  企業通常會對一些供應容易短缺,具有一定通用性的物料設置安全庫存,以避免缺料或缺貨造成企業服務水平的降低。

三、安全時間法

 前面兩種方法主要是針對數量上的設置,設置日期的方法稱之為安全時間法,將補充需求提前於實際的需求日期。 這種方式在不設置安全庫存的情況下, 將一個週期末的需求轉化成安全時間進行提前生產或採購。

總結: 企業為了降低庫存佔用,會混合使用以上幾種方式,可能是某些物料使用其中一種方式;也可能是同一個物料在某個時段使用其中一種,另一個時段使用另外一種。

如何計算安全庫存?

方法一:

安全庫存 = 日均需求量 * 緊急需求週期 這種方式主要應用於供應不確定的物料,風險是需要謹慎評估是否加大庫存佔用。此方式簡單粗糙,也比較實用。

日均需求量指的是計劃週期內的需求,通常按周進行計算;緊急採購週期指的是供應源能進行供貨的情況下,最短的採購提前期。

方法二:

安全庫存 = 日均需求量 * 異常情況耽誤的天數, 異常情況指供應源供貨異常,外部因素中比如運輸耽擱、供應商無法生產;企業內部原因,比如設備、能源中斷等。此方式在第一種方式的基礎上優化需求週期,大大減少了安全庫存量。

方法三:

安全庫存 = 最大離均差(單日最大需求量 – 日均需求量) * 訂貨提前期,

此方法不考慮供應情況, 用於需求和供應波動不大的物料,風險是當最大離均差過大,會大幅拉昇安全庫存。

方法四:

安全庫存 = 服務水平安全係數*日均需求量標準差*提前期的方根,服務水平可根據企業內部定義的標準,下圖供參考。

   

MRP總是算不準:如何設置企業安全庫存,你是否被困擾了很多年?

圖1


日均用量差,可用excel中的STDEVPA計算,下圖給出一個計算實例:

  

MRP總是算不準:如何設置企業安全庫存,你是否被困擾了很多年?

圖2


上面4中方法中都提到了日均需求量,如何確定這個值呢,因此我們將需求的選定範圍分為以下兩種:

第一種:按照歷史消耗計算安全庫存,歷史消耗指的是過去某個時段的庫存消耗做為後續設置安全庫存的依據,此方式多用於無外部需求預測或外部需求預測很少的業務,比如某個行業的最上游企業,像食品、飲料等行業,此安全庫存會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而變化。

第二種:按照銷售預測計算安全庫存,此方式適用於某個行業的中下游企業,銷售預測來自於上一級客戶的需求,比如電子產品的配套商、汽車零部件行業, 安全庫存會隨著周、月進行變化。

當然還有其它更多方式,由於計算的複雜性和適用性,這裡就不一一介紹。

注:原創不易,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果你想了解如何開發此計算模型,請收藏並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