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狠了!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真相,浙大教授一針見血

曾經看到這樣一個節目,一個大學生畢業兩年了,整天不出門在家裡打遊戲,啃老。

父母年老體衰,被迫地在工地上打工,甚至撿廢品,用掙來的微薄收入,維持一家人生活。時間久了,父母愁得不得了,求助媒體。

類似這樣的年輕人,還有很多,有的找不到工作,有的覺得工作又累,又不賺錢,覺得沒意思,有的受不了公司的約束,最後在找個工作這件事情上不了了之。

太狠了!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真相,浙大教授一針見血

這樣的事情多了,於是有的人就會總結一種假象:讀書沒用,上大學畢業以後工作還不好找,還不如不上。

曾經在不如意時,鹿媽也有這種認識,直到有一天,看到了一個視頻,才如夢方醒,醍醐灌頂。

關於大學生就業難這個問題,浙大教授鄭強(博士生導師,貴州大學校長)在一次演講會上說:全國每年對浙江大學有6萬個崗位需求,而浙江大學每年只有7800個畢業生,為什麼經常會有報道說學生找不到工作呢?真實的情況是什麼樣呢?

鄭教授一語道破:“不是找不到工作,是你們想享受的工作找不到,艱苦的工作你們不願意去做,這才是真相”。

太狠了!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真相,浙大教授一針見血

這種說法聽起來很犀利,很狠,但也是事實。

著名心理學教授李玫瑾說,學生今天的行為都可以從他早期的成長經歷找到答案。

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其實歸根結底是在輸在了“心態和精神”上。

一:有的心態一開始就錯了

可能有不少家長會教育孩子,從小要立大志,要有崇高的理想目標,好好學習長大要掙大錢,當老闆,買豪車別墅等雄心壯志。直到人到中年以後,才發現,這樣的理想不僅不對,反而是一種誤導。

誤導的一個結果是,孩子從小會認為,長大了掙錢就很容易。

另一個結果是,好好讀書,只要讀書好,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太狠了!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真相,浙大教授一針見血

所以很多孩子,畢業以後就想著,我讀書已經吃過苦了,畢業了就該享受來了。而現實的結果跟自己想得不一樣,目標過於遠大,一旦實現不了就接受不了現實,甚至會處處碰壁,慢慢心態就出問題了。

張強教授分享了一個日本出租車司機的故事,發人深思。

大家都知道出租車掙錢不容易,是個體力活,可是在日本,一個出租車司機,有時候一天拉不到一個活,他們仍然過得很幸福,從來沒有見他們氣餒沮喪。那是因為他們從小就是接受這樣的思想,不一定非要當老闆,不一定非要有特別遠大的目標,所以即便是不如意時也不覺得失望。

所以對一個孩子來說,從小教育他有一顆平常的心態,同樣很重要。

太狠了!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真相,浙大教授一針見血

二:很多孩子缺少一種“師徒精神”

剛畢業的學生,最需要的就是學徒精神。

可很多學生一畢業就想要拿多少薪資,當什麼職位,心高氣傲,不懂得腳踏實地。還有很多孩子一畢業就想當老闆,有的鼓勵學生創業。

太狠了!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真相,浙大教授一針見血

鄭強教授對這種觀點是迎頭痛擊:大學培養的大學生是用來幹嘛的?是來打工的,你以為是當老闆啊,剛畢業,要角色沒角色,要資本沒資本,要經驗沒經驗。哪個教授一畢業就是教授的?

都是從助理,當學徒不怕吃苦,慢慢成長起來的,而不是總想著坐享其成來著這享受的,這樣的學生哪裡都喜歡,那會存在找不到工作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