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東陡門橋

東陡門橋。2016年被無錫市人民政府列為市級文物保護。

無錫東陡門橋

石塘灣有陡門,是無錫西北的一個古老的村莊。這是糟運的產物,過了陡門,就快要離開了無錫。

無錫東陡門橋

陡門是無錫米市的集散加工地,有朝秦巷,夜斗門之稱。那橋面石板上的標誌,見證了滄桑著古老。

無錫東陡門橋

野塘迥鬥靜,春棹漫相尋。流水煙扃隔,落花人語深。

牛羊初散牧,桑柘乍團影。未得閒偕隱,滄洲盡日心。


無錫東陡門橋


東陡門橋,位於惠山區洛社鎮陡門村,為雙坡單孔石塊橋。


無錫東陡門橋


南北走向,跨度9.3米,寬2.65米。石階南10級,北12級,是本地僅存的完整石橋。據《陡門小志》記載,南宋時期(1274—1275),此地設有斗門閘。

無錫東陡門橋

《五瀉舟》唐,皮日休。何事有青錢,因人買釣船。闊容兼餌坐,深許共蓑眠。短好隨朱鷺,輕堪倚白蓮。自知無用處,卻寄五湖仙。


無錫東陡門橋

《醉春風》唐,薛逢

去年春似今年春,依舊野花愁殺人。犍為縣裡古城上,開是好花飛是塵。

戲蝶狂蜂相往返,一枝花上聲千萬。時節先從暖處開,北枝未發南枝晚。

江城太守鬚髯蒼,忽然置酒開華堂。歌兒舞女亦隨後,暫醉始知天地長。

頃年曾作東周掾,同舍尋春屢開宴。斗門亭上柳如絲,洛水橋邊月如練。

洛陽風俗不禁街,騎馬夜歸香滿懷。坐客爭吟雲碧句,美人醉贈珊瑚釵。

日往月來何草草,今年又校三年老。槽中駿馬不能騎,惆悵落花開滿道。

為報時人知不知,看花對酒定無疑。君看野外孤墳下,石羊石馬是誰家?


無錫東陡門橋

《初春斗門野望》清代,徐德宗。

今日春氣透,散步臨前川。憑高豁胸臆,極目收遠天。

四野堆眾皺,遙巒拭翠巔。和風悅群性,麥綠萬頃田。

鳥鳴不知處,迥顧柳已妍,隨興行阡陌,足疲乃言旋。

其五。《奉和襲美贈魏處士五貺詩·五瀉舟》唐朝,陸龜蒙。

樣自桐川得,詞因隱地成。好漁翁亦喜,新白鳥還驚。

沙際擁江沫,渡頭橫雨聲。應嫌越相,遺禍不遺名。


無錫東陡門橋

石塘灣怎麼叫石的呢,這還與石達開之女有關。一天,石達開的女兒石筠照,曾逃到在無錫石塘灣陡門,飢餓難行,落難於陡門。

無錫東陡門橋

《太平天國野史》石達開在天京時,說石達開有次女石筠照,天京陷落時妙齡少女石筠照,落難於陡門。石筠照,字綺湘,聰慧工文學,是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的女兒,石筠照姿態嬌麗。太平軍攻佔金陵,建立天京,深受天王洪秀全喜愛,常侍左右。

無錫東陡門橋

1864年,太平天國敗亡,石筠照妝成難民逃出天京,淪落無錫後,輾轉到石塘灣。在石塘灣陡門,隱瞞了身世,沒人知道她是石達開的女兒。在風雪交加的夜晚飢寒而死。死後就葬在石塘灣附近的陡門,人稱小娘墳。

無錫東陡門橋

邑人秦銘光所作《錫山風土竹枝詞》曾詠此事:素面朝天動至尊,昭陽夢醒已闌昏,娥眉流落無人惜,陡門三尺小娘墳。


無錫東陡門橋

石塘灣萬國雄(筆名:一叟),告訴筆者確有小娘墳,還有具體的位置。就在今秦巷西街,他聽秦巷村人說,小娘墳就在綠化帶的花臺下面。終於明白了,就應該出於這裡了,這是美女石筠照曾經來過的地方啊。一個美妙而悽慘的傳說。

無錫東陡門橋

陡門小娘墳所在的地方,也很少有人知道。


無錫東陡門橋

明代為治理芙蓉湖,興修水利、疏通河道、開閘造橋。

無錫東陡門橋

古代“鬥”通“陡”,故此後“斗門閘”攺為東西兩座“陡門橋”。現僅存一座,因位於陡門村東,故名“東陡門橋”。

無錫東陡門橋


橋下有碑文記述,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村人潘氏重建,清康熙十四年(1675)重修,光緒十四年(1888)鄉人募捐重修。2005年,村民把落入河中的數塊半圓形壓頂欄杆石打撈出水,按原樣放置,恢復原貌。

無錫東陡門橋

是無錫鄉鎮遺存的古橋之一。

無錫東陡門橋

東陡門橋為無錫市人民政府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筆者親自走訪,於2019年9月28日留下了一組珍貴的圖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