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了上千年的清明故事,關乎愛情、友情、忠義,你知道幾個?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曆法24節氣當中第五個節氣,也是一年當中萬物開始生長的時候。古人從這一天起開始種瓜點豆、植樹造林。清明就是古代的植樹節。現在的植樹節,每天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的那一天。

古代都是清明前後種瓜點豆,這是古時候節氣的生產習俗,也是中國農耕文化的一個經驗總結。

流傳了上千年的清明故事,關乎愛情、友情、忠義,你知道幾個?

清明作為一個節日,人們在這一天要祭祖、掃墓、緬懷故人,所以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二者合於一身,也是唯一有兩重身份的日子。

清明節絕對不是一個單純的只是悲傷的日子,也有對生命的期待、對收穫的渴望、對過去的回憶和對未來的嚮往,可以說是一個特殊的節日和節氣。

清明節的由來

那麼清明節的由來是什麼呢?

先有的節氣,還是先有的節日?

早在先秦時期,清明就已經是中原人民重要的農耕日期了,所以首先它先是一個節氣。然後因為注入了寒食禁火、掃墓的習俗,慢慢的又演變成了節日。

流傳了上千年的清明故事,關乎愛情、友情、忠義,你知道幾個?

從西周開始,就有了在清明掃墓祭祖的風俗活動。到了戰國,包括後來秦漢時期,每年清明祭掃祖先的墓地,成了中國人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個習俗。

在古代,掃墓沒有一個特別固定的日子,一直到唐玄宗當政的時期才規定,清明節前一天的寒食節是掃墓之日。雖然寒食節和清明節是兩個節日,但是挨著很近,在唐代就合二為一了。

流傳了上千年的清明故事,關乎愛情、友情、忠義,你知道幾個?

就寒食節的日期而言,一般認為說是清明前一天,也有說是清明前兩天,還有說是清明前三天的。我聽說過還有一種說法,是去年冬至往後算的105天或106天是寒食,所以也叫百五節或者百六節。那麼寒食節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相傳在春秋時期,晉國的君主晉獻公非常寵愛自己的妃子驪姬,於是決定的把未來的君位傳給驪姬的小兒子奚齊,於是把太子申生給殺了。申生的弟弟,就是晉獻公的第二個兒子叫重耳,看大哥被殺了,自己也害怕就開始流落異國他鄉,逃亡了19年,最後才回國做了君主,這就是晉文公。

流傳了上千年的清明故事,關乎愛情、友情、忠義,你知道幾個?

晉文公重耳流亡時期,歷盡了千辛萬苦。有一次路過魏國的時候,重耳和跟他的隨從被人追擊,慌不擇路跑到一個沒有人煙的地方。

原先跟著他的人 好多都受不了,各自逃生去了,就剩下十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跟著晉文公重耳。這個時候大家發現,一直跟著重耳的介子推不見了,有人就說他也受不了了,趁亂跑了,可是重耳不相信,他說介子推不是這種人。

果然沒過多一會兒,介子推捧著一碗熱氣騰騰的肉湯,給重耳端過來。重耳也是餓極了,沒看是什麼肉,也沒琢磨這荒山野嶺哪來的肉湯?狼吞虎嚥,連肉帶湯給吃了。吃完之後挺滿足,後來問這哪來的呀?再定睛一瞧,介子推順著大腿根往底下流血,原來是介子推割了自己腿上的肉,熬了肉湯獻給了晉文公重耳。重耳一聽當時非常感激,說如果有一天我能夠繼位,當君主後一定重賞、加封你。

流傳了上千年的清明故事,關乎愛情、友情、忠義,你知道幾個?

重耳日後還真是當了君主,跟他同甘共苦的這些人,都賞了官職,可是唯獨沒封賞介子推。為什麼呢?不是有過節,是忘了這個事了。景國老百姓可知道當年晉文公吃過介子推腿上的肉啊,所以特別的不滿,編歌謠損晉文公。

重耳一聽也受不了了,要給介子推封官。介子推聞聽這個消息,跟母親商量之後決定,甘願做一個老百姓就可以了,於是跟著母親一起隱居到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

晉文公多次派人也沒找到他,於是有人給晉文公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放火,一面留通道,肯定能把他逼出來。

流傳了上千年的清明故事,關乎愛情、友情、忠義,你知道幾個?

沒想到大火一放可收不住了,燒了幾天幾夜也沒看見介子推下山,重耳的心也涼了一半。等火滅了之後,在一棵大柳樹下發現了已經燒死的介子推。屍體搬開後,在柳樹後邊的樹洞裡藏的是他的老母親,也已經死了,同時還發現了一份血書,寫的是"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不做鬼終不見,強以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晉文公非常悲痛,下令厚葬介子推還有他的母親,當年這裡叫綿山,後來改名叫介山,棉上縣改名叫介休縣,就是因為介子推在這命休矣,所以叫介休縣,而且還在這立廟紀念這個事情,從此以後的每年這個時候都不許動火。因為一動火,想起當年這個事,皇上心裡面不好受,這一天就成了寒食節。

流傳了上千年的清明故事,關乎愛情、友情、忠義,你知道幾個?

由於寒食節和清明節捱得太近了,大約從唐代開始寒食節禁止煙火,吃冷食在全國盛行,並且和祭祀祖先亡靈的掃墓,包括郊遊結合在一起,就和清明合二而為一,成了清明節,這是它其中的一個來歷。

清明節為什麼要掃墓?

古代清明節,滿大街都是去祭掃祖先墳地的人。

明《帝京景物略》記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lei)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ǔ)錠次,以紙錢置墳頭。"

酹者就是拿酒灑在地上,哭的、除草的、添土的,包括焚楮錠,就是燒的紙錢,還有就是拿著一塊石頭把紙錢壓在墳頭上。

以前是土葬都有墳頭,如果掃墓過程中發現旁邊這個墳地沒有新的紙錢,證明這是孤墳。所以為什麼那時候一到清明都得掃墓,這也是顏面的問題,因為你要不去的話,這個墳地沒有貢品、紙錢,別人會覺得這家是絕戶,子孫後代面子上也掛不住,而且也不吉利,所以都要去看一看。

流傳了上千年的清明故事,關乎愛情、友情、忠義,你知道幾個?

那麼什麼時候掃墓呢?過去有說法,說清明寒食掃墓,並不光是僅限於當天。《寒食野望》詩裡面寫"拜掃無過骨肉親,一年維此兩三辰。"就是每年的清明掃墓提前兩三天都可以,這段時間都是掃墓的時候。

說到清明節掃墓,以前都有一些燒紙錢的習俗,這個現在絕對不提倡。一是會引發山火,二是汙染環境。還有以前掛紙錢、撒紙錢、往墳頭上壓紙錢,這都是以前的習俗,但現在我們是非常不提倡這個事情。

古代清明還有哪些習俗?

除了掃墓,還有郊遊。一家老小,大家團聚在一起去掃墓,去緬懷我們的先人。掃完墓之後,正好清明也是氣清、景明之時,天氣回暖、花紅柳綠,以前的墳地也都在郊外,正好帶著食物在郊外踏青,晚上天黑了才回城,這一天就算是郊遊活動了。

流傳了上千年的清明故事,關乎愛情、友情、忠義,你知道幾個?

另外,除了掃墓、郊遊之外,清明還有很多其他的習俗,比如插柳,從魏晉南北朝到唐代,清明插柳是逐漸形成的一個習俗。

有一種說法,因為當時有寒食斷火的習俗,所以清明之後,宮廷用楊柳枝點火,然後賜給大臣,得到的人以此為榮。火點完之後熄滅的柳條,就插的門楣上,以此來炫耀自己,我們得到賞賜了,這是當時的一個習俗。

流傳了上千年的清明故事,關乎愛情、友情、忠義,你知道幾個?

這個習俗在江淮地區比較興盛,在《歲時雜記》裡面也有記載:"今人寒食節,家家折柳插門上,唯江淮之間尤勝,無一家不插者。

"還有的更講究,柳枝很長,也很有韌性,就用麵食做成燕子的樣子,把它穿在柳條上插在門楣之上。這叫子推燕,以此來紀念介子推這段歷史和故事。

另外,在《酉陽雜俎(zǔ)》裡面也記載:"唐中宗三月三日,賜侍臣細柳圈,言帶之可免蠆(chài )毒。"是說細柳圈可弊病。還有的說: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意思是戴柳可以青春永駐。當然了,戴一個柳條編的頭圈,既不可能去病,也不可能防蟲,更不可能容顏不老,但是這體現出古人的一種心態,或者說是一種美好的希望而已。

流傳了上千年的清明故事,關乎愛情、友情、忠義,你知道幾個?

清明除了插柳之外,這一天還可以去踏青,在古代也發生過很多悽美的愛情故事。唐代有一個詩人,叫崔護,他就是在清明節的時候出門踏青,走到一個村子,來到一家門口討水喝,出門給他送水的這個人,是一個楚楚動人的美少女。這倆人一對視,含情脈脈就產生一點情愫了。但是在封建禮教的時代,不能直接來,就戀戀不捨地做別了。

等到第二年這個時候,崔護又來這兒踏青,但是聞訊這個女子已經死了,而且更悽美的說法是因為思念崔護死了。崔護寫了一首詩《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這首詩大家都背過,其實它發生的時間就是清明節的時候,發生過的悽美的愛情故事。

流傳了上千年的清明故事,關乎愛情、友情、忠義,你知道幾個?

清明吃什麼?

除了剛才講的故事之外,在清明還有一些特殊的吃的應和這個時節。清明最應該吃什麼呢?因為不能動火,所以吃寒食,首推的是饊子。

北宋的蘇東坡就曾經做過一首詩就叫《饊子》:"纖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知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饊子是很細的,一圈一圈的,就像是佳人帶的手鐲,還是金的,而且很細。昨天晚上睡覺,把這一串手鐲全給壓扁了,摞在一起就特別像饊子,所以蘇東坡描寫的是相當的到位。

流傳了上千年的清明故事,關乎愛情、友情、忠義,你知道幾個?

除了饊子的之外,在北京地區清明有一種吃食叫寒食13絕,或者叫小吃13絕,都是可以涼著吃的,包括薑汁排叉,用薑汁和麵,而且是甜的,顏色金黃透亮,引人食慾。這個時候乍暖還寒,吃點姜對於身體有好處,暖身。

還有硬麵餑餑、炸焦圈、糖卷果、豌豆黃、艾窩窩、驢打滾、馬蹄燒餅、螺絲轉、饊子、麻花、蜜麻花、糖火燒、芝麻醬火燒。如果現在想吃的話,推薦像北京的護國寺小吃,每年清明都會做寒食13絕。

流傳了上千年的清明故事,關乎愛情、友情、忠義,你知道幾個?

說完了吃,清明節還有什麼娛樂?除了踏青,清明也是放風箏的好時節。北京最講究的是曹氏風箏,就是曹雪芹發明的風箏。

有這麼一個故事,說當年曹雪芹著書黃葉村,自己過著世外桃源的生活。他有一個好朋友,姓於叫於景聯,身體殘疾,難以度日,就找到曹雪芹訴苦來了。曹雪芹對他說,你既然幹不了重體力活,我這做了幾個風箏,你拿到城裡面市場上先賣,看銷路怎麼樣,你要覺得合適,能養家餬口,回來我教你。

於景聯拿著曹雪芹做的風箏到市場一賣,果然不錯,而且賣的價錢還不低。回來後跟曹雪芹學做風箏,學會了之後,自己有了這個手藝,靠這個錢能夠養家餬口了,而且日子過得還不錯。久而久之,形成了所謂的曹氏風箏,就是打曹雪芹這來的,也算是北京風箏的一個特色代表。

流傳了上千年的清明故事,關乎愛情、友情、忠義,你知道幾個?

今天跟您說了很多關於清明節和寒食節的由來、歷史的故事,包括清明特有的飲食、娛樂活動,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幸福時光旅行箱",和您一起尋找生活中的幸福密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