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多风病,易与寒湿结合致病,做好这几步防湿防感冒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严冬已去,又到一年春暖花开时,万物欣欣向荣,春天代表着生命的开始,代表着活力,代表着希望。而重视健康的你,未来一年的健康大计就要从此时好好抓起!


春季是冬夏转换交替的季节,冷暖气流互相交争,时寒乍暖,天气变化无常。古人重视春季养生,由来已久,元朝丘处机丘真人便在《摄生消息论》中强调:「春阳初生,万物发萌,正二月间,乍寒乍热……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寒易伤腠理时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渐减一重,不可暴去」。


春季多风病,易与寒湿结合致病,做好这几步防湿防感冒

图源:摄图网


所以古有「百草回芽,百病发作」的说法,讲得就是春季很多疾病容易发作,而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春季多风病。


春季多风病,易与寒湿结合致病,做好这几步防湿防感冒

风为春之主气,易受风邪影响


一年四季皆有风,为何说风为春之主气?正常的春风是和睦的可以滋润万物,通俗而言我们说的风邪是指变化异常的气候状态,而在春天冷暖交替、寒热升降交替的季节,风邪的特点尤为显著,而往往容易导致人体犯病。


一、风轻扬升散,易犯口鼻而伤肺


中医认为风为阳邪,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这与春天阳气始升,寒气渐去相关。而人体皮毛、口鼻最易与大自然之气候相通,所以往往风邪多伤人上部,从口鼻入而首犯肺脏


《黄帝内经》认为:「春三月,此为发陈」,春天是推陈致新的时候,对于疾病而言,许多陈年旧病就容易在春季感受邪气后发作,尤其是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哮喘、老慢支、慢阻肺等一系列呼吸道疾病。


春季多风病,易与寒湿结合致病,做好这几步防湿防感冒

图源:摄图网


二、风为百病之长,易与寒邪、湿邪、热邪结合而致病


中医认为风邪是我们往往感受疾病的一个先导因素,就像病邪大军中的冲锋敢死队,是打开人体第一道防线的利器


风邪犯病还有多样性的表现,在《黄帝内经》中以风所引起的病和以风命名的病居各类疾病之首,如我们日常都知道的,中风、风湿、偏头风、白癜风、鹅掌风、小儿惊风等等,而在春季,风邪更是容易与寒邪、湿邪、热邪结合而致病


所以做好养生防护很重要,如穿衣上,清朝老人养生专著《老老恒言》便有「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之说,

注重下暖上薄既养阳又收阴,与自然气候变化协调一致。


春季多风病,易与寒湿结合致病,做好这几步防湿防感冒

图源:摄图网


春季多风病,易与寒湿结合致病,做好这几步防湿防感冒

春季风寒、风热、湿热感冒等要辨证看待


春季时候北方地区乍暖还寒,而南方地区往往形成湿热熏蒸,此时寒、湿、热会不同程度地与风邪相结合,形成了风湿、风寒湿、风寒、风热、湿热感冒等不同情况,此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养生预防原则。


春季多风病,易与寒湿结合致病,做好这几步防湿防感冒

图源:摄图网


风寒湿为主的感冒,可食香葱豆豉汤


风寒湿为主的感冒,寒湿邪气往往容易一并出现,多见受凉后、劳累后出现怕冷,发热,头痛,伴有一些鼻塞、流清涕等感冒症状,其中典型特点是关节肌肉酸痛或者颈背肌肉紧绷感,此时多考虑风寒湿感冒。


春季多风病,易与寒湿结合致病,做好这几步防湿防感冒

图源:摄图网


此时除了及时就医之外,饮食上当以辛温解表,发汗为原则,可以进食香葱豆豉汤,香葱数根切断(或者香菜亦可),淡豆豉一小把,生姜1-2片,煮水15分钟左右,热服,服药后应该微微汗出,同时也可以频频少量服用热水,切记是热水为主,因为服用热水能让人体微微汗出,汗出时则风寒湿邪气均可以驱除。居家可以备用葛根汤、五苓散等(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风热、湿热感冒,可用煎煮牛荆茶


而一些平素体质壮实,饮食肥甘厚腻的人,则容易得风热、湿热感冒,因为邪气进入人体之后,会根据人的体质进行变化,体质弱的人容易虚、寒化,体质强的人则容易实、热化。所以小小感冒,也是非常多变。


而这类情况,症状则多见发热为主,怕冷不明显,除了一些呼吸道症状之外,往往有咽痛,大便粘伴肛门灼热感,小便黄,舌苔黄等症。


此时饮食上就要辛凉解表、清利湿热为主了,若风热为主的,伴咽喉不适的,可以尝试用煎煮牛荆茶,原料:牛蒡子5g、荆芥3g、甘草3g、绿茶3g。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出自《本草衍义》)。


春季多风病,易与寒湿结合致病,做好这几步防湿防感冒

图源:摄图网


湿热为主感冒,可试薏苡仁茶


湿热为主的感冒,适当试试薏苡仁茶,原料:薏苡仁10g、茉莉花茶3g。用法:用薏苡仁的煎煮液300ml,冲泡茉莉花茶饮用。冲饮至味淡,小便增多,大便转顺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