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天闢地,和尚皇帝’——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一生充滿傳奇與光輝,作為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之一,其反對元朝,恢復了漢民族在傳統中國疆域內喪失已久的政權。建立大明,成為了大明的開國皇帝,並取消了前朝種種落後民族政策、實行各民族一律平等且互相尊重的政策,這使中國在民族和解的基礎上再次邁向了繁榮與強盛。此後,其盡心整頓吏治為大明奠定了繁榮的基礎。在五千年的中國歷史上,擁有著不朽的豐功偉績。

幼年時期的朱元璋,聰明伶俐,有著過目不忘的天賦,深得皇覺寺長老的喜歡,於是長老經常教他識文認字,因此,他能斷文識字,粗通古今。17歲那年,他的家鄉發生旱災,家人相繼去世,非常悽慘,走投無路。為了生存,他只好削髮當了一名行童,負責灑掃衛生,敲鐘擊鼓,受了別人的欺負,也不敢反抗,只好忍氣吞聲。隨著災情的日益加重,進寺剛剛50天的朱元璋只得背起小包袱,一手拿木魚,一手託瓦缽,穿城越村,隨隊雲遊化齋。在這個顛沛流離的生活中,他親眼目睹了世時的混亂,世事的艱難,對當時的社會現狀有了深刻地體驗和認識,此時的他已逐漸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元朝末年,政治腐敗,一時之間各地起義軍群雄逐鹿,天下大亂。此時元末群雄之一,江淮地區的紅巾軍領袖郭子興,喜好結交壯士,正招兵買馬,以圖大事。不久之後在受到好夥伴湯和的邀請以及自己不甘平庸之志,朱元璋與湯和一同投軍,加入了起義軍郭子興這支英勇的隊伍。參軍後,集勇敢與才華於一身的朱元璋身先士卒,自強不息,很快成為軍中的重要將領,並得到郭子興夫婦的器重,將年僅21歲的養女嫁給了他。


‘開天闢地,和尚皇帝’——朱元璋

1355年,郭子興去世後,朱元璋順理成章地成為了這支隊伍的領導者。採納了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不圖虛名,積極擴充兵力,加固城防,安民樂業,發展生產,儲備糧食為未來的征戰做好準備。此後,他率領這支隊伍,強軍安民,征戰南北,幾經討伐,戰勝群雄,消滅了各地強大的割據政權。

1359年,朱元璋佔領了江蘇南京、太湖以西,往南經江蘇、安徽、浙江三省交界處,到浙東一帶。

1360年——1363年,圍剿了盤踞南方(江西、湖南、湖北一帶)的陳友諒。

1364年,消滅了割據勢力陳士誠,順勢佔領山東。

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國號明,廟號明太祖。8月,明軍一舉攻下大都,推翻了元王朝97年的統治,結束了蒙元的統治,統一了全國,建立了強大的明王朝,並且在之後通過一系列征戰穩固了明王朝的統治地位。與此同時,在涉及民生的農業上,朱元璋通過制定和實施一系列的政策,很快穩定了社會與民心,恢復和促進了農業與經濟的發展。而這些措施包括:首先他借鑑漢初經驗,實行輕稅薄賦、休養生息的政策,鼓勵老百姓開拓荒地;緊接著他高度重視水利等農業基礎設施,為正常的農業生產提供必要的幫助;最後了建立社會救濟制度,使得流離失所之民得到安置。

而在政治上,政權建立後的多疑的明太祖朱元璋為了自己的天下穩固,從而設立了特務機構——錦衣衛,用來監視臣民。錦衣衛有不經法司而進行刑訊,判罪,行刑的權力。而這一機構也理所當然的成為了朱元璋剷除異己,鞏固權力的工具。錦衣衛利用特權專門監視大臣且在暗地裡處死。而在太子朱標身亡之後,朱元璋性格更加多疑且手段狠辣,開始變本加厲的殺害文武將領。隨著1380年,丞相胡惟庸叛國謀反,株連殺害文武官員1.5萬人;1390年,開國功臣第一人李長善案牽連處死1萬多人;1393年,大將藍玉案又追殺1萬多人,等一系列案件的發生,在滿朝文武中間營造出了,人人自危的恐怖氛圍。至此,朝廷功臣已被殺害的所剩無幾。與此同時,為了更加維護自己的統治,加強皇權,明太祖朱元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他首先廢除總攬地方軍政大權的行中書省,設立布政司、都指揮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的行政、軍政和監察,合稱“三司”,分別隸屬中央有關部門,使地方權力集中到中央。後又裁撤中書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國政務,直接對皇帝負責,並規定以後不許再立丞相。廢丞相,權分六部。此措施解決了長期以來存在的君權與相權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強化了皇權,歷時1600多年的宰相制度從此被廢除。而廢行省,設三司,則加強了朝廷對地方的控制,形成了極端的君主專制統治。此時的明朝以儼然成為了一個高度集權的政治煉獄之地。(三司是中央在地方的派出機關,互不統屬,分權鼎立,互相牽制,遇有重大事宜,由三司合議,上報中央部院,從而便於中央垂直領導。) 同時,為減輕皇帝沉重政務負擔,設立內閣協助皇帝處理政務,明太祖設殿閣大學士作為他的侍從顧問。(內閣的職能是為皇帝提供顧問的內侍機構。閣臣的升降由皇帝決定,職權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擬是否被採納最終還得取決於皇帝的批紅。)

1398年,這位飽受後世爭議的帝王帶著自己一生的功績與無限的悔恨在南京駕崩,留下了一個強盛卻又充滿著危機的帝國離開人世,將自己的權力交由最疼愛的孫子朱允炆,也將帝國的重任託付給力他。但殊不知在人世的最後一刻他是否能夠猛然發現自己的錯誤又或者是預見到在不久之後,變局即將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