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王朝為何如此短命?不能怪隋文帝和隋煬帝,在於“先天不足”

在我國二千多年漫長的封建社會史上,雖說王朝屢屢更迭,但象隋王朝那樣國祚短促,二世而亡,前後僅僅維持了三十七年的,也並不多見。隋朝立國之初,號稱“甲兵強銳”“風行萬里”,卻為何竟如此短命?

隋王朝為何如此短命?不能怪隋文帝和隋煬帝,在於“先天不足”

一、斷送於隋煬帝的暴政

以往比較多的人認為,隋朝之所以短命,主要原因應歸結於隋煬帝楊廣的暴政。楊廣是繼隋文帝楊堅而即位的第二代統治者,他不僅沒象漢初的文、景和唐二世太宗那樣繼續和發展前輩的業纘,而是荒淫揮霍。不但大興土木,而且連年征伐,攪得天怨人怒,短命是其必然結果。當年唐太宗論及這深刻的歷史教訓時就認為:

“隋煬帝富有四海,既驕且逸,朝而敗”。還說;煬帝“徵求無已,兼東西征討,窮兵黷武,百姓不堪,遂致亡滅”。

《隋書·煬帝紀》中也說:

煬帝時“受賞者莫見其功,為戳者不知其罪,驕怒之兵屢動,土木之功不息,頻出朔方,三駕遼左,旌旗萬里,徵稅百端,猾吏侵漁,人不堪命”,

因此迅速地激起了大規模的農民戰爭,導致了隋王朝的土崩瓦解。

隋王朝為何如此短命?不能怪隋文帝和隋煬帝,在於“先天不足”

近來不少人對此提出了異議,認為將隋朝短命的原因推到楊廣一人身上是不公正的,應作歷史的、全面的分析。唐代的魏徵在論及這個問題時就這樣說:

“跡其衰怠之源,稽其亂亡之兆,起引高祖,成於煬帝,所由來遠矣,非一朝一夕”

即便隋煬帝不即位,隋王朝的壽命也長不了。

隋王朝為何如此短命?不能怪隋文帝和隋煬帝,在於“先天不足”

二、隋文帝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一種意見認為,隋文帝楊堅當政時,從表面看來似乎國力強盛,但各種社會矛盾已經開始激化。尤其是他的後期,危亡之勢已經形成,楊堅對隋王朝的短命負有相當的責任。

首先,由於楊堅的帝位是他乘著北周的繼位者年幼,以外戚權臣的身份,從“孤兒寡母”手中篡奪而來的,因此他總是提心吊膽,怕人不服,性好猜忌,許名戰將能臣都被打入冷宮。凡事專斷獨裁,不信任部屬,後期則發展到誅殺、罷斥功臣宿將,造成統治集團內部分崩離析,矛盾重重。例郊公元五八六年,佐命功臣劉昉、梁士彥、宇文圻等人,被治“謀反”罪而誅殺。又如公元五九二年,尚書右僕射蘇威也以與禮部尚書盧愷等“共為朋黨”等罪名而免官,知名之士因而得罪者百餘人。

《隋書》的作者曾尖銳地指出:

“墳土來幹,子孫續踵屠戮,……天下已非隋有”;

同時,楊堅的奢侈行為日益溶長。如為了營造供他享樂的仁壽宮,不惜大興土木,平山填谷,逼死了民工數萬人。官吏中聚斂貪暴的行為也十分嚴重,使勞動人民不堪忍受,階級矛盾不斷激化;

其次,由於楊堅政權對少數民族的鎮壓非常嚴酷,加劇了民族矛盾,少數民族的起義不斷髮生。

隋王朝為何如此短命?不能怪隋文帝和隋煬帝,在於“先天不足”

還有一種意見認為,楊堅在我國封建社會中,稱得上是一位有作為的帝王,正如唐代史臣所評價的那樣:

“雖未能臻於至治,亦足稱近代之良主”,

不應把隋亡的責任推到他的身上。理由是:楊堅當政期間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革除北周末年的弊政。在政治方面,加強了皇權,防止權巨專斷,有利於內部穩定;在經濟方面,相對於北周來說,減輕了百姓的賦役負擔。楊堅還多次派人“巡省”’賑濟、課免災害地區,使百姓得以維持生計。所以楊堅統治下的隋政權還是比較穩固的。

隋王朝為何如此短命?不能怪隋文帝和隋煬帝,在於“先天不足”

三、在於“先天不足”

一種意見認為,隋王朝短命的原因,不能簡單地歸罪於某個人,主要還在於它是靠宮廷政變建立起來的,沒有受過大規模農民戰爭的衝擊,前朝的腐朽東西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使新王朝表現出明顯的“先天不足”。這表現在:

(1)統治階級和上層統治集團,得不到急風暴雨式階級鬥爭的深刻教訓,容易走上貪暴腐朽的道路。如楊堅稱帝的第二年,便徵發大量民工營建新都,以後這一類供統治階級享樂的大工程幾乎沒有間斷過,勞民而又傷財;

隋王朝為何如此短命?不能怪隋文帝和隋煬帝,在於“先天不足”

(2)官僚地主沒有受到起義農民刀劈斧砍的懲罰而減少,土地佔有關係就無法如同漢、唐等朝那樣得到一些調整和緩和。臣僚蘇威曾覺察當時土地問題的嚴重性而向楊堅提議:“減功臣之地以給民”,但無法採納和實施;

(3)在中國封建社會史上,凡是在大規模農民戰爭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新王朝,一般都運祚長久,如漢、唐、明、清。反之則因“先天不足”而短命,如秦、晉,五代時期的梁、唐、漢、周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