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箱》:聯合前任殺情人,只在故事裡有的“背叛者終將被背叛”


《暗箱》:聯合前任殺情人,只在故事裡有的“背叛者終將被背叛”

"從前,在德國柏林,有一個名叫歐比納斯的男子,他闊綽,受人尊敬,過得挺幸福。有一天,他拋棄自己的妻子,找了一個年輕的情婦。他愛那女郎,女郎卻不愛他。於是,他的一生就這樣毀掉了。"


——《暗箱》開篇(又名《黑暗中的笑聲》)

看看,在小說一開篇,就自己劇透的作者,在20世紀的文學界,恐怕不多。

電影界,或許也只有侯孝賢一般的講故事佈局大師,才能自信到,即使把故事告訴你,還是有信心讓觀眾拍案叫絕,比如《海上花》,幾個妓女和恩客的故事,也能讓人久久意猶未盡,念念不忘。

《暗箱》:聯合前任殺情人,只在故事裡有的“背叛者終將被背叛”

《海上花》劇照

這本出版於88年前的"小書"《暗箱》(又名《黑暗中的笑聲》),正如作者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劇透"一樣,換成本土語言,其實就是一個電影裡,最常見、最狗血、最俗套的"三角戀"的故事。

這個曾經寫就富有爭議到,"不可忽視"的《洛麗塔》的"天才派"作者,為何會用最"粗劣"的模仿式筆觸,去寫就這麼一個發生在二三十年代電影中盛行的廉價三角戀的故事?


或許是源於他永遠追求的小說經久不衰的"藝術價值"性;

或許是源於他不喜歡而反對的,諸如司湯達、巴爾扎克等"可憎的庸才"筆下的"十九世紀現實主義"的表達;

或許是源於他認為"任何作者都在歪曲地模仿現實"的看法,而他想以揶揄式模仿寫出"深處真正的詩意"。

《暗箱》:聯合前任殺情人,只在故事裡有的“背叛者終將被背叛”

所以,電影式的三角戀故事,真的廉價到俗套嗎?

這難道不是我們生活中時常見到,反而覺得太過"平常",以至於搬上銀幕和情節中去,才覺得真實到無聊的故事嗎?

如此,意義何在?


想起一部日劇《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故事裡的種種情節,女主的"見人說人話"的變臉絕技,不正是身為社畜,碼農以及營銷姐等等"我們"社會工作生存的"必備標準條件"?

其實人長大了,進入社會,就會發現,人生就像是一個巨大的,被分割成一個個小格子的舞臺,於是面對同事的親和微笑,面對客戶得體般的殷勤,面對朋友灑脫友愛,面對家人保持"自我",都需要不斷去表演著"自己"的其中一面。


不由得感嘆一句:"生活不易,全靠演技。"


《暗箱》:聯合前任殺情人,只在故事裡有的“背叛者終將被背叛”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如果說,作為"社畜"的我們,總是在不自覺地帶著面具,演繹著多面的"自我",那麼作者納博科夫用文字構建的"反寫實"世界,就像是把放大版社會的"電影藝術",融入到小說的世界裡,用"互文"的手法去相互成就。

都說:"人生如戲。"

於是,在《暗箱》的故事裡,男主角,一個事業有成,家境殷實的中年男人歐比納斯,還是做了那個號稱"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式的,"誰不愛少女"的浪漫"真愛"之旅。

畢竟,大多數這個階段的男人,基本都在經歷著因為懷孕或者準備懷孕而荷爾蒙失調,變得有點敏感,甚至神經質的妻子的絮絮叨叨,或是莫名的挑三揀四,而"必然"產生的煩躁不堪。

於是,輕則在家中的停車場的車裡"自由"磨蹭,重則,如那個時代的娛樂方式看電影一般,試圖用黑暗而自由的小段時間,暫時給自己一點喘息或者說釋放莫名的燥鬱感。

《暗箱》:聯合前任殺情人,只在故事裡有的“背叛者終將被背叛”

戲劇性的是,正是在這個黑暗的電影院裡,歐比納斯對瑪戈一見鍾情,從此念念不忘,那種好像遇見了"真愛"般的可貴想法,一直縈繞在他的腦海。

隨著一步步,盡在掌握中的"魅力自信",瑪戈如歐比納斯的想象和"設計",被收入囊中。

過上了帶著面具的雙面生活,一面在家中扮演著事業忙碌不忘關心妻兒的好丈夫,一面在瑪戈面前扮演著富有魅力的情人。


故事到這裡,即使作者運用了詼諧而精彩的筆觸,但任就是一個平常到俗不可耐的"出軌大戲",就像是諸多電影裡的"婚姻鬧劇的前因",俗套到無聊。

即使擁有極具諷刺的,諸如普世婚姻的複雜,夫妻相處的妥協,以及家庭生活的智慧等等現實意義,但說到底,千家萬戶的婚姻也好,家庭也罷,其實在各自初始的"情感"被漸漸消磨之後,暴露出來的種種現實,都只不過是無奈而需要相互理解和寬容的"維繫之道"罷了。

說穿了,每個時代賦予的"家庭和婚姻",以及個人的看待觀點,都會給各種家庭和婚姻的問題,打上"俗套"的烙印,做不過雞飛狗跳的鬧劇,亦或和平以及激烈的分手等"結局"。

《暗箱》:聯合前任殺情人,只在故事裡有的“背叛者終將被背叛”

然而,精彩的反轉正在上演,"戲如人生"的舞臺正在轉換。

沒錯,"純情小白兔"永遠只是男人心中的固執存在的白月光,而現實的瑪戈,卻是一朵偽裝成白蓮花的帶刺罌粟,她在歐比納斯面前,永遠保持著恰到好處,欲拒還迎的"分寸"。

時而可愛,時而迷人,時而清純,時而可憐,多變的瑪戈總有一面勾引著歐比納斯欲罷不能地"離不開"。

此時,"主演"開始反轉,"小妖精"瑪戈步步為營地露出真面目,上位,入住豪宅才是她的真實目的。

很顯然,在這個舞臺上,瑪戈的"演技"還是棋高一著,於是,一邊與歐比納斯推拉著,關於離婚的"負責任"論調,一邊讓他們的"愛情"擺上檯面。

即使歐比納斯使出渾身解數,試圖"家中屹立不倒,外面紅旗飄飄"般兩邊都要的安撫,但任就擋不住真相大白之後,妻子的堅持出走的"凌遲",以及"真愛"入住之後,被打了"折扣"的歡愉——女兒的過世。

《暗箱》:聯合前任殺情人,只在故事裡有的“背叛者終將被背叛”

納博科夫夫婦

正如現實社會普遍的"結局"一樣,電影裡爽劇"反敗為勝"的男人迴歸家庭,亦或"和平分手"的繼續做朋友,終究太少,更多的永遠是上位者理直氣壯入住,下堂者一無所有趕出。

是非對錯,孰是孰非已經不重要了,因為普遍的現實,真實的情感與物質的糾葛,已經成為凌駕於"愛"上的冰冷利益。


作者納博科夫是講了一個俗不可耐的三角戀故事,但是其中運用的揶揄式的諷刺,以及一環套一環般的電影場景的"互文"嵌套,才是講好這個故事的"藝術價值"。

故事裡時空的頻繁轉換,章節的長短不一,畫外音和動作說明的巧妙插入以及"鏡頭感"的描述語言,諸如"像電影裡被遺棄的少女一樣"、"像劇場裡的燈光一樣逐漸轉暗"和"像無聲電影中的人物那樣咀嚼"等等。

這一類看似拙劣的"仿寫",不正是一種對電影和小說的雙重諷刺:

"流行影片已經俗不可耐,書中人物還要去拙劣模仿,不更可笑。"


《暗箱》:聯合前任殺情人,只在故事裡有的“背叛者終將被背叛”

黑暗中的笑聲,背叛者被背叛

而故事後半段,才真是擁有電影戲劇性的精彩的大反轉,或者叫爽劇"打臉"式發展,開始適時地上演了。

沒錯,正如"背叛者終將被背叛"的電影"真香"定理一樣,被歐比納斯帶入"上流社會"的瑪戈,與拋棄她的"前任"雷克斯舊情復燃,設下一系列的圈套和陷阱,讓歐比納斯一步步走向滅亡。

出軌者,被戴綠帽,背叛者,也遭背叛;

為情人妻離子散者,必將因為情人一無所有;

企圖"導演"別人者,必然被導演"安排"悲劇的結局。

《暗箱》:聯合前任殺情人,只在故事裡有的“背叛者終將被背叛”

作者納博科夫在《暗箱》裡設計的"三角戀",遠遠不止俗套的愛恨情仇,更有極具"幻想"的善惡到頭終有報的美好"祝願"。

正如戲劇性的歐比納斯"意外"雙目失明,然後瑪戈開始和雷克斯堂而皇之地開始"三人行",就在歐比納斯的一片黑暗的世界裡,愉快地暗度陳倉般,刺激地偷情著。

不正是歐比納斯當初"欺負"單純的妻子,演繹著雙面人生般,在妻子眼皮底下,堂而皇之的出軌模樣?


作者納博科夫巧妙地運用電影元素中獨有的色彩隱喻,讓整個故事的畫面感加深:

妻子和平靜的婚姻生活,是"像百合花一般淡雅"的白色;

和情人瑪戈愉快地偷情,是"踩進了一個血紅色的水坑"般,代表著情慾的紅色;

歐比納斯自己是"下起一陣黑色的細雨"一般,擁有者厄運失明、自作自受的黑色。

紅、白、黑的隱喻在激烈碰撞,正如這個"三角戀"故事的曲折走向,最終一切的故事,開始於黑暗,那個黑漆漆的電影院,也結束於黑暗,歐比納斯的失明。

黑色隱喻的背後,一是,歐比納斯有眼睛"看不見",辨別不出雷克斯偽造的名畫,看不出瑪戈的庸俗虛假和雷薩克斯的奸詐,因為情慾和愚昧遮住了他的雙眼,所以"看不見"。

二是,真正失明"看不見"的歐比納斯的黑暗世界的冰冷,在那個世界裡,善永遠被摒棄,惡總是得逞,美與醜顛倒,真實被虛假的幻想和拙劣的模仿所"代替"。

《暗箱》:聯合前任殺情人,只在故事裡有的“背叛者終將被背叛”

納博科夫

這個"從前"俗套的小故事,這個"表演著相互演戲"的諷刺故事,具有的現實意義,不僅在當時被納博科夫捕捉,擺在舞臺上,時至今日的現在,任在不斷上演。

現在的我們在社會生活(生存)著,依舊把"人生如戲,全靠演技。"奉為"唯一"的真理和必備的技能。

這句從前悲涼的"預言",到現在依舊緊緊懸在我們上空:

當我們需要依靠虛偽的多面"表演"來維持生活時,用場景式、區別對待式的戴面具示人的行為來劃分"扮演的角色"時,所謂真心,所謂誠意,就在這些"認真的敷衍"裡,消失殆盡了。

88年了,故事裡的歐比納斯、瑪戈和雷克斯,居然成為了現在的常態"身邊人",帶著虛偽面具的騙子們,搖身一變,成為了你我周圍,防不勝防的"職業演員"。


可笑,可嘆,可悲。



寫在最後:

納博科夫的作品,讀起來,總有一種意料之中,又意味深長的高明感,或許是他一向反對用藝術來說教。

所以即使他依舊喜歡描述在道德歧路上徘徊者的恐慌、愧疚和痛苦的主題,卻會疏離地為他們安排"不真實"的身份,讓讀者始終有一種對真實現實的距離感。

引導人們深入聯想和思索作品帶來的感受,或許,這就是納博科夫筆下故事,引人入勝又耐人尋味的魅力所在。

相信我,這本《暗箱》,或者叫《黑暗中的笑聲》,真的很有意思,值得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