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5B導彈由兩個車運輸,發射時如何連接並且豎起來?

sofersong


東風5B是陸基戰略洲際彈道導彈,它採用固定的地下發射井進行發射,有著威力大、射程遠、精度高的優點,當然缺點也是有的,由於採取固定部署的方式,因此在現代化作戰力量的打擊下極易被摧毀。

閱兵時大家看到的東風5B導彈是為了方便展示而專門的搭載到運輸車上的,也僅僅是為了展示才這樣。平時東風5B都呆在為其特別建造的專用發射井中,一旦有需要在發射井蓋打開以後就可以發射出去對敵進行毀滅性的打擊。

東風5B在戰略值班狀態下,可以做到隨時發射,它是捍衛我國戰略利益的大殺器,只要有它的存在,任何對手在做決策時都要考慮到自己所面對的毀滅性威脅。也正因為有東風系列戰略導彈的存在,我們的國家才能做到在世界上立於不敗之地。

在東風系列戰略導彈中,我們能公開看到的還有一型機動部署的洲際彈道導彈,它就是東風31系列戰略導彈,具體型號有東風31、東風31A和東風31AG。它們都是不斷性能優化的結果,也是目前我國重要的二次核反擊力量。


異域邊緣


眾所周知,在歷次閱兵中,我們都能看到,東風5B洲際彈道導彈都由兩臺車輛運輸。這是因為,東風5B洲際彈道導彈並沒有採用類似東風31洲際彈道導彈的一體化彈體技術,而是採用的是類似運載火箭的多級火箭發動機的結構。其主要原因,是為了讓東風5B洲際彈道導彈能夠由數噸重的載荷,從而能夠投送更多的500千噸的分導式核彈頭或者一枚1000萬噸的單彈頭到數萬公里外。

由於東風31系列洲際彈道導彈採用的是機動發射,因此處於機動的需要,導彈的總噸位和體積就大受限制,為了達到12000千米的射程從而實現全球打擊,東風31系列洲際彈道導彈載荷也只有2-3枚20萬噸的核彈頭或一枚一百萬噸的核彈頭。

而東風5B型戰略導彈,是一款基於發射井發射的導彈,並不具備機動發射能力。那麼,對東風5B導彈來講,反應時間就完全沒有多大的必要,核心的威懾力還是在其載荷、射程和發射井的堅固程度上。因此,東風5B洲際彈道導彈不需要考慮機動發射的問題,因此,出於最大載荷和射程的設計,東風5B洲際彈道導彈就被設計的相當巨大。長度超過了70米,已經遠遠超過了我軍最大的導彈運輸/發射車的最大運輸能力。為了閱兵,東風5B洲際導彈也就被拆成2節。

圖為白楊M發射井裝填

但是在發射井中,東風5導彈會被導彈兵拼成一個整體發射。由於在發射井中不再需要拆裝,因此,戰備的東風5B洲際彈道導彈往往會被連接成一個整體,然後等待上級命令到達,就加註液體燃料進入發射準備狀態。

所以,綜上所述,東風導彈並不需要在發射時專門連接,而是在部署在導彈發射井之後就已經連接起來。


軍情解析


可以說,東方5和東風5B出現在世人面前都是以車載的方式進行的,而且都是2輛拖車運輸的方式,一次是在1984年大閱兵,一次是2015年的93大閱兵。

很明顯,東風5系列導彈是液體洲際導彈,並不能像固體彈道導彈一樣可以車載移動發射,推進劑有毒和強腐蝕性,不易存儲,發射準備時間長,使用只能發射塔和發射井的方式進行發射優點是防護性能強,易維護,缺點是發射裝置成本高,容易被定點打擊。所以看到東風5導彈有兩輛車運輸,完全是為了閱兵,即使是運輸也不會用到這兩輛車。

東風5系列導彈是使用發射井和發射塔的方式進行發射,燃料段和彈頭段也類似航天火箭一樣,使用的是垂直安裝,使用吊塔來一段一段安裝。

也可能是想東風4一樣的安裝方法。


巴爾幹尖刀


這是個誤會啦!東風-5系列導彈是井式發射,閱兵時的車不是發射車,而是運輸車。因為導彈太大太重了,根本不可能有任何運輸車帶得動、裝得下它,所以,只能將火箭的兩極發動機拆開,這樣看起來就成了兩截,這是閱兵的需要,不是正常狀態。

東風-5系列導彈的第一個型號東風-5於上世紀80年代服役,是我國最早的洲際導彈。說是洲際導彈,其實射程也就剛過8000,要想做到全面覆蓋威懾對象的國土還不行,但比起此前只有中遠程導彈還是一個巨大的飛躍。東風-5採用兩極液體火箭發動機,導彈的塊頭十分巨大。它在世人面前的首次亮相是在1984年的國慶35週年閱兵式上,在裝備方隊中最後一個出場。當時展示了3枚東風-5,但是卻用了6輛牽引車,看起來好像是6枚而不是3枚導彈。

此後在1999和2009的兩次國慶閱兵中,東風-5系列導彈都沒有出場。在這兩次閱兵中,第二炮兵~現在是火箭軍了~展示的都是固體燃料機動發射的導彈,1999年東風-31遠程導彈亮相,2009年東風-31甲洲際導彈亮相,另外還有其他一些中近程導彈。此時,東風-5已經在原型號的基礎上推出了東風-5甲,東風-5乙,射程,精度,彈頭,各個方面都有了巨大改變,是貨真價實的洲際導彈。也許是因為它們的個頭太大了,拉出來不太方便,再加上東風-5乙還是分導式多彈頭,當時我們在這個問題上很慎重,並不願意公開,所以,大家就沒有在50週年和60週年的閱兵中看到它們。

9.3閱兵東風-5乙(B)隆重登場,並且大大方方地告訴世界:這是一種分導式多彈頭導彈。我想,這既體現了我們軍事透明度的提高,也顯示了中國的自信。目前,我國現役的洲際導彈有兩個系列:東風-5系列和東風-31甲系列。前者是液體燃料,井式發射,分導式多彈頭,威力很大,後者是固體燃料,車載機動發射,單彈頭,生存能力強。應該說,這兩者之間各有優勢劣勢,結合在一起可以有效互補,確保我國核反擊能力的可靠可信。


進擊的女武神


那是因為東風5B導彈根本就不是靠這種拖車部署與發射的吧。

陸基ICBM的部署有幾種方式:一是地下井/加固地下井部署,選擇岩層土壤性質適宜,保密條件較好,保障通訊條件較好的地區(一般選擇平原丘陵地帶,山地並不適宜)開挖豎井,將ICBM垂直放入豎井中,其它保障設施包括電力、燃料等也全部地下化,同地下井/加固的地下井相對應的是先發制人的核戰略(但是近年來隨著發射井加固技術的提升與核彈頭的爆轟特性認識的深入,地下井在承受一定損失的情況下也可承擔二次核反擊/落地核反擊任務);二是機動部署,在機動方式上又分為拖車機動、TEL車(重型底盤多軸全地形車輛)機動與鐵路機動等等(美帝冷戰時期還有過非主流的設想諸如地下管道機動與地面運河機動);三是半機動部署,此類部署方式極為少見,一般是將洞庫隱藏與機動發射結合起來,ICBM平時隱藏在固定平洞內,發射時開出洞庫到附近的預設陣地上起豎發射。

通常來說,ICBM的部署不僅體現出導彈的固有技術水平(如體積巨大的重型ICBM一般選擇發射井部署,諸如美帝的MX與蘇軍的P36;而體積適中的ICBM則往往選擇TEL車部署或半機動部署),更是一個核大國國家意志與核戰略、核戰役學說的具體體現:由於固定發射井導彈的性質(威力巨大,較容易被定位與實施核突擊壓制),發射井部署可以說是“先發制人”核戰略的有效宣示;而TEL車的高機動性與無依託發射帶來的隱蔽性、高生存力優勢則往往是秉持“落地核反擊”戰役指導國家的首要選擇。

東風5B作為一型體積巨大(同MX與P36相當)、威力更加巨大(可以攜帶3個MIRV載具,單彈頭當量100到300萬噸)的重型ICBM,是我國國家戰略核力量的有效宣示。所以,儘管我國在核戰役理論中(至少是公開的)秉持“落地核反擊”原則,但是仍然保留了相當一批東風5A/B型ICBM部署在加固的地下井中,且下一階段可能會換裝具備更高精度(CEP接近W87與W88彈頭)彈頭與小型MIRV載具、可以直接攻擊潛在對手發射井的東風5C型。這既是技術需要,更是我們國家核戰略的無聲體現。


軍武次位面


就是不告訴你!提問的人腦袋瓦塌了吧!這是在套取信息吧!這樣就可以獲取發射導彈的準備時間!!各位戰友要嚴防洩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