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5B导弹由两个车运输,发射时如何连接并且竖起来?

sofersong


东风5B是陆基战略洲际弹道导弹,它采用固定的地下发射井进行发射,有着威力大、射程远、精度高的优点,当然缺点也是有的,由于采取固定部署的方式,因此在现代化作战力量的打击下极易被摧毁。

阅兵时大家看到的东风5B导弹是为了方便展示而专门的搭载到运输车上的,也仅仅是为了展示才这样。平时东风5B都呆在为其特别建造的专用发射井中,一旦有需要在发射井盖打开以后就可以发射出去对敌进行毁灭性的打击。

东风5B在战略值班状态下,可以做到随时发射,它是捍卫我国战略利益的大杀器,只要有它的存在,任何对手在做决策时都要考虑到自己所面对的毁灭性威胁。也正因为有东风系列战略导弹的存在,我们的国家才能做到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

在东风系列战略导弹中,我们能公开看到的还有一型机动部署的洲际弹道导弹,它就是东风31系列战略导弹,具体型号有东风31、东风31A和东风31AG。它们都是不断性能优化的结果,也是目前我国重要的二次核反击力量。


异域边缘


众所周知,在历次阅兵中,我们都能看到,东风5B洲际弹道导弹都由两台车辆运输。这是因为,东风5B洲际弹道导弹并没有采用类似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的一体化弹体技术,而是采用的是类似运载火箭的多级火箭发动机的结构。其主要原因,是为了让东风5B洲际弹道导弹能够由数吨重的载荷,从而能够投送更多的500千吨的分导式核弹头或者一枚1000万吨的单弹头到数万公里外。

由于东风31系列洲际弹道导弹采用的是机动发射,因此处于机动的需要,导弹的总吨位和体积就大受限制,为了达到12000千米的射程从而实现全球打击,东风31系列洲际弹道导弹载荷也只有2-3枚20万吨的核弹头或一枚一百万吨的核弹头。

而东风5B型战略导弹,是一款基于发射井发射的导弹,并不具备机动发射能力。那么,对东风5B导弹来讲,反应时间就完全没有多大的必要,核心的威慑力还是在其载荷、射程和发射井的坚固程度上。因此,东风5B洲际弹道导弹不需要考虑机动发射的问题,因此,出于最大载荷和射程的设计,东风5B洲际弹道导弹就被设计的相当巨大。长度超过了70米,已经远远超过了我军最大的导弹运输/发射车的最大运输能力。为了阅兵,东风5B洲际导弹也就被拆成2节。

图为白杨M发射井装填

但是在发射井中,东风5导弹会被导弹兵拼成一个整体发射。由于在发射井中不再需要拆装,因此,战备的东风5B洲际弹道导弹往往会被连接成一个整体,然后等待上级命令到达,就加注液体燃料进入发射准备状态。

所以,综上所述,东风导弹并不需要在发射时专门连接,而是在部署在导弹发射井之后就已经连接起来。


军情解析


可以说,东方5和东风5B出现在世人面前都是以车载的方式进行的,而且都是2辆拖车运输的方式,一次是在1984年大阅兵,一次是2015年的93大阅兵。

很明显,东风5系列导弹是液体洲际导弹,并不能像固体弹道导弹一样可以车载移动发射,推进剂有毒和强腐蚀性,不易存储,发射准备时间长,使用只能发射塔和发射井的方式进行发射优点是防护性能强,易维护,缺点是发射装置成本高,容易被定点打击。所以看到东风5导弹有两辆车运输,完全是为了阅兵,即使是运输也不会用到这两辆车。

东风5系列导弹是使用发射井和发射塔的方式进行发射,燃料段和弹头段也类似航天火箭一样,使用的是垂直安装,使用吊塔来一段一段安装。

也可能是想东风4一样的安装方法。


巴尔干尖刀


这是个误会啦!东风-5系列导弹是井式发射,阅兵时的车不是发射车,而是运输车。因为导弹太大太重了,根本不可能有任何运输车带得动、装得下它,所以,只能将火箭的两极发动机拆开,这样看起来就成了两截,这是阅兵的需要,不是正常状态。

东风-5系列导弹的第一个型号东风-5于上世纪80年代服役,是我国最早的洲际导弹。说是洲际导弹,其实射程也就刚过8000,要想做到全面覆盖威慑对象的国土还不行,但比起此前只有中远程导弹还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东风-5采用两极液体火箭发动机,导弹的块头十分巨大。它在世人面前的首次亮相是在1984年的国庆35周年阅兵式上,在装备方队中最后一个出场。当时展示了3枚东风-5,但是却用了6辆牵引车,看起来好像是6枚而不是3枚导弹。

此后在1999和2009的两次国庆阅兵中,东风-5系列导弹都没有出场。在这两次阅兵中,第二炮兵~现在是火箭军了~展示的都是固体燃料机动发射的导弹,1999年东风-31远程导弹亮相,2009年东风-31甲洲际导弹亮相,另外还有其他一些中近程导弹。此时,东风-5已经在原型号的基础上推出了东风-5甲,东风-5乙,射程,精度,弹头,各个方面都有了巨大改变,是货真价实的洲际导弹。也许是因为它们的个头太大了,拉出来不太方便,再加上东风-5乙还是分导式多弹头,当时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很慎重,并不愿意公开,所以,大家就没有在50周年和60周年的阅兵中看到它们。

9.3阅兵东风-5乙(B)隆重登场,并且大大方方地告诉世界:这是一种分导式多弹头导弹。我想,这既体现了我们军事透明度的提高,也显示了中国的自信。目前,我国现役的洲际导弹有两个系列:东风-5系列和东风-31甲系列。前者是液体燃料,井式发射,分导式多弹头,威力很大,后者是固体燃料,车载机动发射,单弹头,生存能力强。应该说,这两者之间各有优势劣势,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互补,确保我国核反击能力的可靠可信。


进击的女武神


那是因为东风5B导弹根本就不是靠这种拖车部署与发射的吧。

陆基ICBM的部署有几种方式:一是地下井/加固地下井部署,选择岩层土壤性质适宜,保密条件较好,保障通讯条件较好的地区(一般选择平原丘陵地带,山地并不适宜)开挖竖井,将ICBM垂直放入竖井中,其它保障设施包括电力、燃料等也全部地下化,同地下井/加固的地下井相对应的是先发制人的核战略(但是近年来随着发射井加固技术的提升与核弹头的爆轰特性认识的深入,地下井在承受一定损失的情况下也可承担二次核反击/落地核反击任务);二是机动部署,在机动方式上又分为拖车机动、TEL车(重型底盘多轴全地形车辆)机动与铁路机动等等(美帝冷战时期还有过非主流的设想诸如地下管道机动与地面运河机动);三是半机动部署,此类部署方式极为少见,一般是将洞库隐藏与机动发射结合起来,ICBM平时隐藏在固定平洞内,发射时开出洞库到附近的预设阵地上起竖发射。

通常来说,ICBM的部署不仅体现出导弹的固有技术水平(如体积巨大的重型ICBM一般选择发射井部署,诸如美帝的MX与苏军的P36;而体积适中的ICBM则往往选择TEL车部署或半机动部署),更是一个核大国国家意志与核战略、核战役学说的具体体现:由于固定发射井导弹的性质(威力巨大,较容易被定位与实施核突击压制),发射井部署可以说是“先发制人”核战略的有效宣示;而TEL车的高机动性与无依托发射带来的隐蔽性、高生存力优势则往往是秉持“落地核反击”战役指导国家的首要选择。

东风5B作为一型体积巨大(同MX与P36相当)、威力更加巨大(可以携带3个MIRV载具,单弹头当量100到300万吨)的重型ICBM,是我国国家战略核力量的有效宣示。所以,尽管我国在核战役理论中(至少是公开的)秉持“落地核反击”原则,但是仍然保留了相当一批东风5A/B型ICBM部署在加固的地下井中,且下一阶段可能会换装具备更高精度(CEP接近W87与W88弹头)弹头与小型MIRV载具、可以直接攻击潜在对手发射井的东风5C型。这既是技术需要,更是我们国家核战略的无声体现。


军武次位面


就是不告诉你!提问的人脑袋瓦塌了吧!这是在套取信息吧!这样就可以获取发射导弹的准备时间!!各位战友要严防泄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