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希特勒不進攻蘇聯,繼續攻打英國結局會怎樣?

秦皇見漢武


兩面作戰,一直被認為兩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失敗的重要原因。那麼,如很多人想象的一樣,我們不妨假設一下,如果希特勒並沒有發動巴巴羅薩計劃,突然進攻蘇聯,而是堅持攻打英國,結局會怎樣呢?他能否將英國滅亡呢?



答案是否定的,雖然英國會因此損失慘重,但卻不會因此被德國滅亡。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作為高超的戰略大師,我們所擔心的兩面作戰問題,希特勒絕非沒有考慮,而且早已做出計劃並付諸實施,這個計劃就是著名的海獅計劃。1940年7月16日,在閃擊法國並將其滅亡之後,希特勒就開始了入侵英國的16號指令,這就是著名的海獅計劃。


鑑於英國無與倫比的海軍優勢和間隔英吉利海峽的地理優勢,希特勒明智的將進攻的希望選擇在了空中,計劃利用德國的空軍優勢消滅英國空軍,奪取制空權。並利用制空權徹底摧毀英國的防禦,進而登陸英國。

二戰初期,德國空軍的實力是極為強大的,當時的德國空軍主力擁有三個航空隊,高達2669架飛機,其中戰鬥機和轟炸機各有一半。同時,這些飛機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戰鬥機。而作為對手的英國,只有700架戰鬥機和500架轟炸機。


可以說,在空軍對比方面,德國空軍無論是先進程度還是數量,都佔據了巨對優勢。因此,狂妄的德國空軍司令戈林甚至向希特勒作出了“只需四天,就可向進攻波蘭那樣戰勝英國”的保證。

然而,英國的空軍顯然不像法國軍隊那樣毫無抵抗意志,在首相丘吉爾的帶領之下,應用雷達等預警設施,英國空軍展現了前所未有的頑強,而英軍的飛機也絲毫不弱於德國戰機。

因此,戰爭初期雖然德國空軍取得了輝煌的戰果,也嚴重破壞了英國的飛機工廠,雷達站和機場,但英國空軍一直有一戰之力,且給德國空軍帶來了巨大的傷亡。

尤其是當德國空軍佔據上風后,被勝利衝昏頭腦的戈林卻改變轟炸目標,給了英國空軍喘息之機。最終,不列顛空戰德軍雖然給英國帶來巨大的損失,但單純以空軍而言,英國的損失比德軍更輕,英國取得了空戰的勝利。

利用空軍速戰速決的計劃破產之後,希特勒並沒有甘心,德國空軍再次對英國進行大規模空襲。已經精疲力竭算慘重的英國空軍,也被迫再次與德國空軍進行了慘烈的廝殺。

但是,不列顛空戰德國最終都沒能取得勝利。德國的失利,除了英國空軍的頑強抵抗外,美國因素成為極為重要的原因。因為美國也開始插手這場戰爭,並大力援助英國。同時,由於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準備就緒,德國空軍開始大規模轉向東線戰場,不列顛空戰徹底結束。

那麼,在兩次空襲受挫之後,德國是否有餘力繼續進攻英國呢?如果放棄進攻蘇聯,德國當然是有能力繼續進攻英國的,但是,德軍的手段依然只能僅限於空軍空襲。

看歐洲地圖我們可以發現,作為島國,英國優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任何歐洲大陸上的國家,無論陸軍多麼強大,只要沒有一支能夠擊敗英國海軍的艦隊,英國就可以高枕無憂。德國也是如此,希特勒的坦克大軍無論多麼強大,戰術多麼先進,也不可能跨越英吉利海峽。

而德國唯一能威脅英國的軍隊只有空軍。如果持續對英國進行空襲,的確可以給英國的工業及軍隊帶來慘重的損失,也可以給英國人帶來巨大的傷亡。但是,僅靠空襲顯然無法摧毀一個國家,而英國先進的科技,如雷達的應用也使得英國空軍絕非毫無無還手之力。

而英國佔據世界第一的廣闊殖民地,也決定了英國擁有無與倫比的戰爭潛力。雖然損失極為慘重,但在意志力極為堅定的丘吉爾帶領下,英國完全跟德國耗得起。更重要的是,英國背後還佔著一個工業生產能力近乎bug的國家。

而事實上,早在1940年5月15日,也就是海獅計劃之前,剛剛上臺的丘吉爾就給羅斯福發了求援電報。美國也進行了積極響應,尤其是當美國被德國可怕的閃擊戰震驚後,美國人開始大力援助英國。羅斯福甚至將當時美國軍火庫的所有物資全部給了英國。

在租借法案通過之後,1941年3月11日,美國更是一次性就撥給了英國70多億美元的援助。藉助財大氣粗,且工業能力超強的美國,英國完全可以跟德國繼續耗下去,而德國狹小的國土面積和致命短板——石油短缺決定了,在持久戰中,德國反而不是英國的對手。

因此,如果德國沒有進攻蘇聯,一心一意的攻打英國,德國的結果也絕不可能更好,雖然可以給英國本土帶來巨大損失,但英國等國在美國的支持和幫助下,依然有能力拖垮德國,對德國唯一不同的大概是,進攻英國並最終戰敗之後,德國人不會遭遇如蘇德戰場上那般慘重的傷亡。


鳶飛九天2018


德國失敗的原因就在於攻打了國士面積大,在歐洲人口多的蘇聯,德國已橫掃了歐洲,當時的蘇聯為了把戰事抗之門外,蘇聯邊境的羅馬尼亞國家軍隊潰不成軍進入了蘇聯領士,遭到了蘇聯軍隊的驅趕,蘇軍還打進了4進入了蘇聯邊境的國家,希特勒錯誤地認為蘇聯有霸佔希特勒的戰果從而發怒把矛頭指向蘇聯,當時的蘇聯在蘇德條約下認為德國不會進攻蘇聯的,萬沒想到的是,德國怒氣地對上了,戰爭的初期德國把蘇聯打過措手不及,如果德國不進攻蘇聯,情況就不一樣了,英法的聯軍已被打到撤出了戰場,德國如果不進攻蘇聯,守住英吉利海峽,英國就沒有了捲土重來的希望,德國不進攻蘇聯,意大利的非洲戰場也不出什麼大問題,英國唯有希望的就是今後非洲戰場的勝算,德國不進攻蘇聯,站在中立場的美國也不會捲入到歐洲的戰場中去,蘇聯抵住了德國的進攻從而反擊,歐洲是在蘇聯的無形的幫助下在德國的鐵蹄解放出來。


樂信8



希特勒之所以捨棄英國攻打蘇聯,不是他突然對英國發善心或者沒有興趣了,而是英國憑藉英吉利海峽這個天然屏障和強於德國的海軍,使得德軍久攻不下,還白白的消耗實力,希特勒是在無可奈何之下才轉而進攻蘇聯的。

希特勒實際上已經意識到了,如果德國不能獲得更多的資源和時間來補充國力、建設強大海軍,不但無法打下英國,甚至折戟沉沙,在實力消耗殆盡時遭到群狼攻擊分食,所以,他必須先下手為強,將歐洲範圍內唯一能夠威脅到德國的蘇聯幹掉,德國才能高枕無憂的背靠歐洲,俯視世界。



再者,對英國久攻不下,使希特勒意識到德國的優勢是陸空軍的閃電戰,而英國的優勢是海空軍的保衛戰,德國打英國是以己之短攻英國之長,在這種明知不可為的情況下,他必須調整思路,調轉進攻方向,而蘇聯與德國陸地接壤,進攻蘇聯能夠發揮德軍的優勢。


所以,德軍不進攻蘇聯繼續進攻英國的戰略選擇根本不存在,如果說一定要做出更優化的選擇,他應該充分評估蘇聯的實力和韌勁,先把戰爭的腳步停下來,認真經營西歐大陸,全力深化西歐社會融合和治理,憑藉西歐大陸的強大製造、科技實力和資源,打造一個強大的超級國家。

這期間,只需要一小部分力量去消耗英國,阻止英國的發展,待到德國實力足夠,海軍強大時,再一口吃掉英國。

因為德國背靠富饒的西歐,無論空間還是資源,都是英國無法比擬的,其發展速度和前景英國更是比不了,如果以局部力量來消耗整個英國,英國基本上死定了。


謝金澎


結果還是一樣。

首先必須看明白一件事,為什麼希特勒只動用空軍和潛艇對英國本土進行戰爭,剛剛打贏西線戰爭的軍隊都沒撤退也沒有解散,跨過英吉利海峽,不就滅了小小英倫三島。

很遺憾,辦不到,所以陸軍在英吉利海峽止步,只能依賴空軍和潛艇對英國作戰。

其次,英國很頑強,頂住了德國的壓迫性的空襲和海上的封鎖,戰爭持續性將英德戰爭一直拖下去,延續下去。

德國與英國的消耗比,德國虧大了。

不得不宣佈所謂的海獅計劃無限期延後。

最後,蘇聯雖然和德國簽署互不侵犯條約,但和英美的眉來眼去,甚至已經勾勾搭搭,而且還在不斷的擴充軍備,蘇德雙方就看誰先下手為強了。

綜上所述,德國繼續攻打英國,可能所有的戰爭初期的獲利會被拖成嚴重虧損,更是反過來被完成所有政治交易的蘇聯踐踏互不侵犯條約打過來,也就是趁你病要你命的典型做法。

呵呵,小日本不也是如此下場?


鴻哥iouyh福小鋪


德國不進攻蘇聯,不行啊,坦克軍團沒有油,怎麼行?石油,資源才能養戰!進攻英國?英國貧油,如何可持續?相持不下,也是死定了!希特勒進攻蘇共沒錯,錯在那個鐵哥們日本,臨陣變掛,走海路當海盜,搶佔東南亞去了,上了癮後,賊膽肥了,居然搶到黑老大美利堅頭上?攤上了,所以,敗了,完了?


楊群凌


德國在攻擊英國時犯下了個致命的錯誤,想依靠強大數量的德國空軍拿下英國,避免海陸空全部出動穿越英吉利海峽,以減少其戰爭費用!可英國皇家空軍雖然數量少但擁有優秀的飛行員和最先進的雷達技術!幾十次交鋒使的德國空軍損失慘重!如果德國從新調整步驟,三軍聯動越過英吉利海峽,英國只能選擇投降!因為英國陸軍根本就形不成戰鬥力!而海軍也無能為力,相反丟失了國土,海軍也只能是外逃,尋找新的補給基地,流亡在外!而德國卻能掠奪英國的先進裝備,優其是先進的雷達技術會對德國空軍以後的戰力會有大大的提高!可謂是如虎添翼!可能有些人不太瞭解雷達技術在二戰前後的重要性有多重!英國人靠它把德國人阻擋在了國門外!讓德國空軍損失巨大!美國靠先進的雷達技術擊垮了具有強大優勢的日本海軍!而這些恰恰都是二戰的重要轉折點!所以德國沒能拿下英國是二戰一步錯棋的開始,而後更是一錯再錯,直至最後崩潰!



路上LS588


這個問題在於德意日最初的目標是什麼,而不是單純的說打誰不打誰。

日本的意圖是成為亞洲的唯一代表,事實上如果單純在亞洲建立大東亞共榮圈並不是妄想。因為東南亞對於日本不是那麼反感,特別是日本“趕走”了英國人,所以當時日本對於東南亞來說是有恩的。直到現在,亞洲抗日比較堅決的也就是中國和朝鮮,就是這個道理。

日本在中國的停滯不前,加上無法將亞洲掠奪的資源轉化為對戰爭的支持,才是讓日本最為頭疼的事情。即使在二戰初期日本最順利的時候,日本國內並沒有過上好日子,換句話說日本國民並沒有得到戰爭紅利!要不是日本人的一根筋思維,估計當時國內就開始反戰了。

這種情況下,日本軍部不得不考慮幹翻美國人。所以,事實上不存在選擇性的問題,而是不得不這樣做。

而德國人最初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拿回一戰失敗者的尊嚴,統一管理歐洲。僅剩一個英國的時候,德國最高統帥部並沒有認為是一個問題,問題在於怎麼用最小的代價去拿下英國。因此,當戈林提出讓空軍一家承擔拿下英國的時候,希特勒毫不猶豫的同意了。

然後呢?“解決”了英國問題後,德國統帥部開始考慮接下去幹嘛。是打完收工還是順路滅了蘇聯?不得不說當時確實是有這個機會,亞洲就剩中國在抵抗,但是之前援助過中國的德國軍事顧問團認為中國早晚會失敗。而蘇聯這個時候經過幾次政治運動,軍隊的戰鬥力已經大大減弱了。關鍵還是在於蘇聯的工業並不是這麼發達,打下工業城市之後難道蘇聯人赤手空拳的抵抗德國戰車?簡單地說,德國統帥部實際上並沒有擔心拿不下英國,也沒有擔心拿不下蘇聯,僅僅是時間問題和損失問題。

至於意大利。。。。。。不寫了。

所以,當時的情況下,德國和日本在理論上已經認為到了統一地球的時候了。換句話說,只有當你認為是難題的時候才會去考慮,而當你認為不是難題的時候怎麼可能去考慮呢?

我們經常說歷史不能假設,為啥不能假設?就是因為失敗往往就是在你認為根本不可能出問題的事情上出來了問題。就像中國人、蘇聯人為了保衛祖國,確實赤手空拳的面對子彈拼命!這是德國統帥部和日本軍部認為最不會出問題的。

因此,我們現在說抗戰為啥偉大?就是因為是我們的先輩用肉體拼出來的勝利!


那一曲花瓣雨


希特勒滅不了英國,因為英國的海軍實力在蘇聯之上,再加上英國有龐大的黃金儲備,可以無限的從美國購買任何軍艦和飛機,試問,德國的工業生產能比得上美國的工業規模嗎?英國可以無限制的購買美國的軍艦、潛艇、戰鬥機、轟炸機。而且英國有大量的殖民地,英國的財力耗得過德國。德國將最終被英國拖跨。在40年代,英國的海軍能打敗除美國外任何國家,包括日本。


雲上峰山


真正決定戰爭勝負的是人,而不是物!

兩線作戰,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大忌。希特勒的擴張之路為何要選擇四面開花的軍事行動!是希特勒的盲目自信還是另有苦衷?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全球性戰爭。由法西斯同盟國日本,德國和意大利率先發動戰爭。世界上其他幾個主要的國家以及無數附屬的國家殖民地和地區則被迫進行戰略防禦。但最終的戰爭結果則是法西斯徹底失敗,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爭結果是由多方面的因素綜合產生的。二戰期間,人類已經不同於冷兵器時代。現代化的軍事武器以及工業機械設備需要大量的能源支持。因此有人說戰爭消耗的是白花花的銀子。但實際上戰爭消耗的是有限的能源。人要靠吃飯來維持戰鬥力和生產力。機器只要靠能源來維持動力和運行。


因此希特勒進攻蘇聯,實際上是因為隨著戰爭的擴大,使得德國的自然資源已經難以滿足和維持戰爭所需要的能源開支,因此希特勒急需通過佔據蘇聯西部的重要能源產區來繼續維持其統治下的上千萬納粹軍隊這一戰爭機器的運行。

德國在選擇執行進攻蘇聯之前,實際上正在跟海峽對岸的英國進行著慘烈的空戰。德國在發動戰爭以來。可以說前期一直十分的順利。希特勒堅信的閃電戰戰無不勝這一軍事理論屢試不爽,不斷的給希特勒帶來戰爭勝利的好消息。無論是對波蘭的戰爭,還是對法國的戰爭。德國都憑藉著閃電戰和集中優勢兵力,重點突破對方的防線和重要軍事節點而取得了戰爭史上的奇蹟。


但是英國不同,英國與歐洲大陸沒有直接的陸上交通。一灣英吉利海峽將英國與歐洲大陸分隔開來。德國強大的陸軍此時派不上用場。因此德國在1940年制定了海獅計劃。負責執行該計劃的這是希特勒手下的干將戈林將軍。由於德國在飛機的數量和性能上都優於英國。因此戈林盲目的自信,曾信誓旦旦的向最高統帥希特勒承諾將在幾天內便把英國精英有的空軍力量全部摧毀,並且將英國國內重要的軍事工業基礎破壞。

但實際上德國犯了個嚴重的錯誤。英國首相丘吉爾此時早已經做好了戰爭的準備。雖說在戰機數量上不足德國的一半。但是丘吉爾深知,德國強大的陸軍暫時無法對自己構成威脅,而德國的空軍看似強大,實際上有自己的短板。因此英國憑藉著陸上雷達系統的精確判斷,一次又一次的抵擋住了德國的瘋狂進攻。明確的說,英國憑藉著更少的戰機拖住了德國空軍的轟炸和襲擊。甚至英國還發動了對德國柏林的轟炸,進行了一波反攻。

戰爭開始白熱化,希特勒面對受到的挫折開始瘋狂的報復。原本戈林一直沒有對英國的首都倫敦進行轟炸。但是此時希特勒已經顧不了許多。命令戈林向英國首都倫敦進行大規模轟炸。這樣的行為不僅僅沒有摧毀英國人民反抗的意思,反而激怒了英國人的情緒。德國遭遇了更為猛烈的抵抗。英德戰爭就這樣不斷的僵持著。



此時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已經刻不容緩。根本原因在於戰線的擴張使得德國國內的自然資源已經無法滿足戰爭的需要。尤其是對石油和煤炭電力的需求嚴重無法滿足。因此迫使希特勒不得不發動了對蘇聯的侵略,蘇德戰爭正式爆發。

倘若德國繼續跟英國死磕到底。而不選擇在沒有拿下英國之前,進攻蘇聯。德國真的會改變二戰的結局嗎?顯然不會。德國對能源的需求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德國軍隊對外作戰的效率和能力。倘若不採取對蘇聯等能源大國的軍事行動。能源的缺乏,也勢必會影響到德國進攻英國的速度和步伐。尤其是德國的空軍對於石油電力的需求十分巨大。而且英國還有著廣袤的海外殖民地,可以為其提供能源和經濟支持。這點是德國比不了的。



其實後來的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最直接的導火索。也是由於美國不斷的支持反法西斯聯盟國家並且切斷了日本的石油補給。日本才不得不將美國拉入這場戰爭的漩渦之中。儘管日本心中明白,將美國拉入這場戰爭意味著自己取得戰爭最終勝利的不確定因素大了許多。


但日本也不願意看到美國暗中參與這場戰爭並且左右這場戰爭的戰局和結果。日本相信正面的與之交鋒,尚有一線生機。這便就是日本軍國主義在二戰中後期所做偷襲珍珠港的根本原因。


珞珈山的貓


二戰初期,希特勒及其將軍們就己經制定了進攻英國的《海獅計劃》行動方案。英國雖然資源匱乏,但戰略地位在歐洲來說相當重要!一,拿下英國可直接對歐州的反納粹主義以沉重打擊,使其失去主心骨,對勝利的前途失去信心;二,拿下英國就意味著整個歐州己形式在納粹的掌控之下的態勢,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線的人們、在精神上以沉重打擊!三,拿下英國就可以控制整個大西洋防務,在今後對美作戰是很有幫助的,英國作為老牌歐州強國,吃掉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敦克爾克大撒退後,英國幾乎在軍事防禦上己呈山窮水盡之勢,在兵員數量及武器裝備的配備上遠遠不及德軍,因此德國在那個時候的情況下,完全有能力拿下英國!但是法西斯德國進行的是非正義的戰爭,鬼使神差的希特勒的個性,與生俱來的對各種事情產生多疑,他相信並且斷言英國有大批的軍事裝備,害怕一旦發生對英戰爭,會造成兩敗俱傷的不利局面,從而在一定形式上,給已經佔領國的抵抗分子以一定的反撲機會;還有就是納粹空軍頭目戈林認為,德國的空軍極其強大,要用空軍對英國本土進行毀滅性的轟炸,以造成英國人在心理上的恐怖,從而對英國的城市和英國人的意志進行摧毀,這一對戰爭的誤判,再加上英國情報部門,根據丘吉爾所佈置對德國人的障眼法,使希特勒對拿下英國徹底失去了信心,最後他決定用海軍對英國實施海上封鎖計劃,等時機成熟,再回過頭來拿掉英國。

再說當時的蘇聯,國土面積和綜合國力,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但在希特勒眼裡,偌大一個俄羅斯大帝國,就是一個外強中乾的懦夫,吃掉這個龐然大物(胃口不小),對德國的利益是再大不過的了!一,蘇俄的高加索油田,對德軍的裝甲機械化燃料問題,將一勞永逸的解決。二,吃掉紅色蘇維埃,會對英美中等國產生敲山震虎的威懾作用,再就是提高納粹在軸心國的"老大哥"地位。三,更關鍵的是意識形態方面的對決,希特勒在對待共產黨這個問題上是毫不含糊的,在抓到同樣的蘇聯戰犯時,首先處決的就帶有政治色彩濃厚的各級軍政主管當中的"政治委員",予以無形的處決。

儘管希特勒胃口是如此之大,常言道:貪心不足蛇吞象。蘇俄的戰略縱深地域的廣茅性,以及斯大林所擁有的鋼鐵般意志的獨特個性,埋葬了希特勒這一廂情願的天然夢想,將希特勒妄想獨霸天下的一枕黃粱,打回到他姥姥家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