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奉 譜寫杏林春暖佳話的賢醫

董奉是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的名醫,是基本與華佗、張仲景同時代的人。學科領域上,華佗擅長外科、張仲景精於內科、董奉亦醫亦道,後人稱之為“建安三神醫”。董奉其人籍貫、生卒年月不詳,醫學成就和學術思想不明,與後兩位相比,其來歷和行蹤有些雲山霧罩,說不清、道不明,考證起來大傷腦筋,但他的故事則有趣得多。

據晉代陳壽《三國志》記載,董奉“居山而不種田,日為人治病”。隱居於廬山下,並不種田,為眾多慕名而來求醫的人治病,卻有一個獨特的規矩:治病從來不取分文,但要求被治癒者種植杏樹作為紀念,“重病癒者,使栽杏五株,輕者一株”。多年以後,治癒者不計其數,所種的杏樹已有十萬餘棵,鬱鬱蔥蔥,蔚然成林。春季花開似海,夏月濃蔭蔥蔥,掛在樹上的杏果沉甸甸、黃燦燦。董奉在此修身養性,讀書看病,很是愜意。杏子熟了以後,董奉貼出告示,凡來購買者一律只用稻米交換,一石杏子換一石稻米。他除了用杏來換取稻米維持生活外,還救濟山上山下貧苦的老百姓和接濟旅途上斷絕了盤纏的路人,而且還回收杏仁入藥。

晉代葛洪《神仙傳》還進一步演繹說:山中的飛禽走獸都遊戲於杏林之下,如同人來幫助整治管理一樣,一年到頭雜草不生。杏子熟後,董奉就在杏林中搭建一個穀倉,凡有買杏之人都不必告訴他,只要將帶來的稻穀倒入糧倉,自己取走相同容量的杏子就可以了。曾有一人“置谷少而取杏去多”,林中群虎便怒吼而追之,嚇得他跌倒路旁,待回到家中,剩下的杏子竟和送去的稻穀一樣多。“虎守杏林”並不載於正史,現實中生活當然也不可能發生,無非是民間為了說明董奉行醫行善得到神佑神助而附會出來的離奇故事罷了。作為“建安三神醫”的華佗、張仲景、董奉,他們的命運是不同的。華佗被曹操殺害,張仲景應屬自然死亡,董奉則“羽化登仙”了,被塑造成亦人亦神的形象。民間認為,做好事的人死後應該成為神仙,認定董奉是上天派下凡來的神仙,是專門來救死扶傷、除危濟困的,反映了老百姓崇尚好人有好報的美好願望。“虎守杏林”儘管帶有靈異的成分,但“杏林”美名卻一代一代地傳揚了下來,逐漸演變為中醫乃至醫界的代名詞了。

至今人們還用“杏林春暖”“譽滿杏林”稱頌醫家高尚的醫德醫風,用“杏林高手”讚譽技藝精湛之良醫,正所謂“杏林春秋”載醫史,“杏林佳話”傳萬代。


董奉 譜寫杏林春暖佳話的賢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