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进程的”遗珠”,这座湖北城市的未来在哪里?

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金融业服务业逐渐代替了工业,成为了这个世界的主角。

在中国也是如此,资源型老工业基地的城市走向没落,不光是东北地区,在华中地区,有着“川陕咽喉、四省通衢”之称的湖北城市十堰便是这其中的代表。

工业化进程的”遗珠”,这座湖北城市的未来在哪里?

十堰

01 东方底特律

十堰地名的由来众说纷纭,比较可靠是沿河修建十个堰,因此得名十堰。

十堰在上个世纪中叶的突然崛起,得益于当时“三线建设”这一重大战略决策。

“三线建设”是在20世纪60年代被提出来的。当时背景是中苏交恶,国际局势日趋紧张,西北边陲和东南沿海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中央决定开发大后方,改变生产力布局,由东向西进行大规模的工业迁移。

“靠山、分散、隐蔽”(简称山、散、洞)是“三线建设”的核心,云贵陕甘宁湖北西部等山地地区被划入了三线重点扶持对象,而十堰恰恰十分符合“三线建设”的标准,旁边是神农架,并且远离武汉长江繁华区。

工业化进程的”遗珠”,这座湖北城市的未来在哪里?

湖北卫星图

转移建设在十堰的重点企业,便是大名鼎鼎的中国二汽。

工业化进程的”遗珠”,这座湖北城市的未来在哪里?

第二汽车制造厂

十堰原本只是一个百人小镇,一下子来了几万建设大军,各地汽车企业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在这里建起了一座座厂房,运来了一个个大型机械,不久一个中国汽车四大品牌之一的中国二汽,就这样在十堰生根发芽,逐渐形成了一个汽车产业集群。

正如很多东北老工业基地一样,那时候在十堰的只有两种人:厂子里的职工和厂子里职工的亲戚。

厂子就是工人的家,从摇篮到坟墓包办了工人一生,所以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十堰人,对二汽有着深厚的感情。

从1980年至1985年,二汽实现年产10万辆汽车,利润达到8.4亿元,上缴税收4.2亿元。到1985年,二汽在汽车产、销量均占全国汽车企业60%以上,创造了上世纪80年代的辉煌,得到了“东方底特律”的美称。

02 黄金时代消逝

进入90年代后,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和转型,二汽这批企业的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而围绕重工业展开的经济布局,把二汽当作本身的十堰,也随着二汽走向了衰退。

1992年二汽改名为东风汽车,到1998年公司累计亏损5.4亿元,拖欠企业职工工资达四个月之久。

工业化进程的”遗珠”,这座湖北城市的未来在哪里?

东风汽车

十堰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与汽车产业技术密集、劳动力密集和产业链复杂的特征已不相适应,十堰当时没有商用机场,四面环山,到达武汉当时需要6、7个小时。这显然都成为了东风迈向现代化大企业的“绊脚石”。

为了顺应历史潮流,赶上市场经济的快车,2003年东风公司决定将总部从十堰搬迁到武汉。这一决定也让东风汽车起死回生,目前在东风汽车的带领下汽车产业已成为武汉排名第一的千亿产业。

东风汽车活力依旧,但十堰却慢慢枯竭。十堰的地理条件决定了留不住二汽这些赚钱的产业,多山的地势让轻工业发展成本变得极高。

另外武汉在省内的虹吸效应日益增强,一省独大的局面让十堰变得更加被动。

工业化进程的”遗珠”,这座湖北城市的未来在哪里?

河南协同发展,武汉一家独大

03 出路在哪?

旅游品牌:

武当山,谈泰安市必定想到泰山,谈十堰却不一定想到武当山。如何把武当山与十堰结合起来,打造旅游业配套的生态产品。

另外十堰还兼具着宜居城市、森林城市等多个头衔,在以前大大妨碍着十堰人发展的秦岭和葱郁的神农架,现在却成为了都市游客远离城市喧嚣的圣地。

工业化进程的”遗珠”,这座湖北城市的未来在哪里?

武当山

三省协同发展

今天的十堰位于湖北省西北,在三个方向上和河南、陕西、重庆三个省市相连。交通枢纽的作用还未完全开发,湖北本就是九省通衢之地,十堰更是湖北插入中原腹地的楔子,把这个角色扮演好,十堰就能多少克服自然劣势,为地区发展做出更重要的贡献。

振兴老工业基地

虽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口号喊了10年,东北依然没有起色,但并不妨碍这一政策的正确性。

十堰也是如此,拥有成熟的汽车产业链,如何振兴是当前的难题。口号不能靠喊,要付出行动,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十堰人去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