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化進程的”遺珠”,這座湖北城市的未來在哪裡?

在全球一體化的進程中,金融業服務業逐漸代替了工業,成為了這個世界的主角。

在中國也是如此,資源型老工業基地的城市走向沒落,不光是東北地區,在華中地區,有著“川陝咽喉、四省通衢”之稱的湖北城市十堰便是這其中的代表。

工業化進程的”遺珠”,這座湖北城市的未來在哪裡?

十堰

01 東方底特律

十堰地名的由來眾說紛紜,比較可靠是沿河修建十個堰,因此得名十堰。

十堰在上個世紀中葉的突然崛起,得益於當時“三線建設”這一重大戰略決策。

“三線建設”是在20世紀60年代被提出來的。當時背景是中蘇交惡,國際局勢日趨緊張,西北邊陲和東南沿海受到威脅的情況下,中央決定開發大後方,改變生產力佈局,由東向西進行大規模的工業遷移。

“靠山、分散、隱蔽”(簡稱山、散、洞)是“三線建設”的核心,雲貴陝甘寧湖北西部等山地地區被劃入了三線重點扶持對象,而十堰恰恰十分符合“三線建設”的標準,旁邊是神農架,並且遠離武漢長江繁華區。

工業化進程的”遺珠”,這座湖北城市的未來在哪裡?

湖北衛星圖

轉移建設在十堰的重點企業,便是大名鼎鼎的中國二汽。

工業化進程的”遺珠”,這座湖北城市的未來在哪裡?

第二汽車製造廠

十堰原本只是一個百人小鎮,一下子來了幾萬建設大軍,各地汽車企業的技術人員和工人在這裡建起了一座座廠房,運來了一個個大型機械,不久一箇中國汽車四大品牌之一的中國二汽,就這樣在十堰生根發芽,逐漸形成了一個汽車產業集群。

正如很多東北老工業基地一樣,那時候在十堰的只有兩種人:廠子裡的職工和廠子裡職工的親戚。

廠子就是工人的家,從搖籃到墳墓包辦了工人一生,所以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十堰人,對二汽有著深厚的感情。

從1980年至1985年,二汽實現年產10萬輛汽車,利潤達到8.4億元,上繳稅收4.2億元。到1985年,二汽在汽車產、銷量均佔全國汽車企業60%以上,創造了上世紀80年代的輝煌,得到了“東方底特律”的美稱。

02 黃金時代消逝

進入90年代後,隨著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和轉型,二汽這批企業的問題也逐漸暴露了出來。而圍繞重工業展開的經濟佈局,把二汽當作本身的十堰,也隨著二汽走向了衰退。

1992年二汽改名為東風汽車,到1998年公司累計虧損5.4億元,拖欠企業職工工資達四個月之久。

工業化進程的”遺珠”,這座湖北城市的未來在哪裡?

東風汽車

十堰的地理位置和環境與汽車產業技術密集、勞動力密集和產業鏈複雜的特徵已不相適應,十堰當時沒有商用機場,四面環山,到達武漢當時需要6、7個小時。這顯然都成為了東風邁向現代化大企業的“絆腳石”。

為了順應歷史潮流,趕上市場經濟的快車,2003年東風公司決定將總部從十堰搬遷到武漢。這一決定也讓東風汽車起死回生,目前在東風汽車的帶領下汽車產業已成為武漢排名第一的千億產業。

東風汽車活力依舊,但十堰卻慢慢枯竭。十堰的地理條件決定了留不住二汽這些賺錢的產業,多山的地勢讓輕工業發展成本變得極高。

另外武漢在省內的虹吸效應日益增強,一省獨大的局面讓十堰變得更加被動。

工業化進程的”遺珠”,這座湖北城市的未來在哪裡?

河南協同發展,武漢一家獨大

03 出路在哪?

旅遊品牌:

武當山,談泰安市必定想到泰山,談十堰卻不一定想到武當山。如何把武當山與十堰結合起來,打造旅遊業配套的生態產品。

另外十堰還兼具著宜居城市、森林城市等多個頭銜,在以前大大妨礙著十堰人發展的秦嶺和蔥鬱的神農架,現在卻成為了都市遊客遠離城市喧囂的聖地。

工業化進程的”遺珠”,這座湖北城市的未來在哪裡?

武當山

三省協同發展

今天的十堰位於湖北省西北,在三個方向上和河南、陝西、重慶三個省市相連。交通樞紐的作用還未完全開發,湖北本就是九省通衢之地,十堰更是湖北插入中原腹地的楔子,把這個角色扮演好,十堰就能多少克服自然劣勢,為地區發展做出更重要的貢獻。

振興老工業基地

雖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口號喊了10年,東北依然沒有起色,但並不妨礙這一政策的正確性。

十堰也是如此,擁有成熟的汽車產業鏈,如何振興是當前的難題。口號不能靠喊,要付出行動,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十堰人去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