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千年事,得失天地心——經典妙賞《通玄真經,九守》


文子千年事,得失天地心——經典妙賞《通玄真經,九守》

文子,姓辛,名文子,號計然,又號漁父,其先,晉國亡公子也,少而明,學陰陽,見微知著,其行浩浩,其志泛泛,時遨遊海澤,拜老子為師,學道後無所不通,融會貫通,別生新義,乃過所承。遊學於楚,楚平王孫白公勝曾向他詢問“微言”, 平王信其言而用之,時天下治,再遊學到齊國,彭蒙、田駢、慎到、環淵等皆師事之,形成齊國的黃老之學,後南遊吳越,范蠡師之,授范蠡七計,範佐越王勾踐,用其五而滅吳。

文子千年事,得失天地心——經典妙賞《通玄真經,九守》

文子是得老子真傳的通天徹地的大聖人,繼承和發展了老子之道,以無私兼愛釋仁,為墨子所接受,兼愛成了墨子思想的核心。漢王充稱:“老子、文子,似天地者也。”唐朝時官方曾將文子封為通玄真人,《文子》封為《通玄真經》。文子千年事,得失天地心。真人指古代道家、道教把修真得道,洞悉宇宙和人生本原,真真正正覺醒,覺悟的人稱之為真人,道教中的四大真人,即通玄真人、沖虛真人、南華真人、洞靈真人。

文子千年事,得失天地心——經典妙賞《通玄真經,九守》

元杜道堅稱: “《文子》歸本《老子》之言,歷陳天人之道,時變之宜,萃萬古為一編,誠經世之樞要也。”唐默希子曰:“其書上述皇王帝霸興亡之兆,次敘道德禮義衰殺之由,莫不上極玄機,旁通庶品,其旨博而奧,其辭文而真,故有國者雖淫敗之俗可返樸於太素,有身者而患累之質可復至命於自然”,視為治國治身的重要法寶。

文子千年事,得失天地心——經典妙賞《通玄真經,九守》

文子曰:天地未形,窈窈冥冥,渾而為一,寂然清澄,重濁為地,精微為天,離而為四時,分而為陰陽,精氣為人,粗氣為蟲,剛柔相成,萬物乃生。精神本乎天,骨骸謗於地,精神入其門,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筆聖人法天順地,不拘於俗,不誘於人,以天為父,以地為母,陰陽為綱,四時為紀。天靜以清,地定以寧,萬物逆之者死,順之者生;故靜默者,神明之宅;虛無者,道之所居。夫精神者,所受於天也;骨骸者,所稟於地也。故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文子千年事,得失天地心——經典妙賞《通玄真經,九守》

文子曰:人受天地變化而生,一月而膏,二月血脈,三月而胚,四月而胎,五月而筋,六月而骨,七月而成形,八月而動,九月而躁,十月而生。形骸已成,五藏乃分。肝主目,腎主耳,脾主舌,肺主鼻,膽主口。外為表,中為裡,頭圓法天,足方象地,天有四時、五行、九曜、三百六十日,人有四支、五藏、九竅、三百六十節。天有風雨寒暑,人有取與喜怒,膽為雲,肺為氣,脾為風,腎為雨,肝為雷,人與天地相類,而心為之主。耳目者,日月也;血氣者,風雨也。日月失行,薄蝕無光,風雨非時,毀折生災,五星失行,州國受其殃。

文子千年事,得失天地心——經典妙賞《通玄真經,九守》

天地之道,至閎以大,尚由節其章光,授其神明,人之耳目何能久燻而不息,精神何能馳騁而不乏,是故,聖人守內而不失外。夫血氣者,人之華也;五藏者,人之精也。血氣專乎內而不外越,則胸腹充而嗜慾寡,嗜慾寡則耳目清而聽視聰達,聽視聰達謂之明;五藏能屬於心而無離,則氣意勝而行不僻,精神盛而氣不散,以聽無不聞,以視無不見,以為無不成,患禍無由入,邪氣不能襲。故所求多者,所得少;所見大者,所知小。夫孔竅者,精神之戶牖;血氣者,五藏之使候。

文子千年事,得失天地心——經典妙賞《通玄真經,九守》

故耳目淫於聲色,即五藏動搖而不定,血氣滔蕩而不休,精神馳騁而不守,禍福之至雖如丘山,無由識之矣,故聖人愛而不越。聖人誠使耳目精明玄達,無所誘慕,意氣無失清靜而少嗜慾,五藏便寧,精神內守形骸而不越,即觀乎往世之外,來事之內,禍福可足見也,故“其行彌遠者,其知彌少。”

文子千年事,得失天地心——經典妙賞《通玄真經,九守》

​以言精神不可使外淫也。故“五色亂目,使目不明;五音入耳,使耳不聰;五味亂口,使口生創;趣舍滑心,使行非揚。”故嗜慾使人氣淫,好憎使人精勞,不疾去之則志氣日耗。夫人所以不能終其天年者,以其生生之厚,夫唯無以生為者,即所以得長生,天地運而相通,萬物總而為一,能知一即無一不知也,不能知一即無一能知也。吾處天下亦為一物,而物亦物也,物之與物,何以相物;欲生不可事也,憎死不可辭也,賤之不可憎也,貴之不可喜也,因其資而寧之,弗敢極也,弗敢極即至樂極矣。

【筆者:巖舟,華夏文化的擁躉,船山先生的粉絲,故名,巖者山也,舟者船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