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歷史的“黃金時代”,超日王給印度帶來了什麼?

公元399年,一位六十五歲的高僧法顯從長安出發,經西域前往天竺求法。

這時正值東晉十六國時代,在第五個年頭,他進入了印度北部境內,在那裡他看到一幅和正陷入戰亂之中的漢地截然不同的安詳與和諧的社會情景,在法顯看來,那近乎是一個類似於烏托邦的理想社會。這是毫不奇怪的,在經歷了東晉十六國連年的戰亂以後,現在他所看到的這個寧靜而和諧的社會所帶來的衝擊力必然是震撼的。

他在《佛國記》(又名《歷遊天竺記傳》)中做出了忠誠的描繪,使千百年後我們得以窺探到那個印度歷史上被喻之為“黃金時代”的笈多王朝超日王時代。

印度歷史的“黃金時代”,超日王給印度帶來了什麼?

圖中紅線為法顯前往印度並歸國的路線

人民殷樂,無戶籍官法,唯耕王地者乃輸地利,欲去便去,欲住便住。王治不用刑罔,有罪者但罰其錢,隨事輕重,雖復謀為惡逆,不過截右手而已。王之侍衛、左右,皆有供祿。舉國人民悉不殺生,不飲酒,不食蔥蒜,唯除旃荼羅。旃荼羅名為惡人,與人別居,若入城市,則擊木以自異,人則識而避之,不相唐突。國中不養豬、雞,不賣生口,市無屠行及酤酒者。貨易則用貝齒,唯旃荼羅、獵師賣肉耳。

僧人法顯抵達印度時,彼時的印度正處於笈多王朝第三代君主旃陀羅笈多二世在位期間,又或稱他為超日王。這個超日王原本是印度神話中一位叫維克拉馬提亞的英雄,在印度歷史上,有許多位印度君主將超日王的頭銜冠在自己頭上,但最出名的“超日王”卻是這位旃陀羅笈多二世。

笈多王朝上承貴霜帝國,後者是由活動在河西走廊西部地區張掖至敦煌一帶的遊牧民族大月氏人中的貴霜翕(xi)侯部落創立

,大月氏人被匈奴人擊敗西遷,進入阿富汗地區,並在征服印度次大陸西北部以後,建立一個強大的貴霜帝國,它曾向漢廷求親無果,後與班超激戰失敗。

印度歷史的“黃金時代”,超日王給印度帶來了什麼?

鼎盛時期笈多王朝疆域

貴霜王朝統治後期逐漸衰落,北印度諸邦國之中一個叫做摩揭陀國的笈多王室在亂世之中就此崛起,經過前兩代君主的奮鬥,笈多王朝建立。在超日王時代,笈多王朝的勢力達到巔峰,超日王的前半生一直致力於北印度的統一。這位最初並沒有被冊立為太子的皇子通過自己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擠掉了哥哥羅摩笈多的繼承者之位,相繼擊敗斯基泰人、塞種人創建的塞迦國,征服馬爾瓦、古吉拉特等地區以及東部的馬拉瓦人及卡提阿瓦人。

將笈多王朝的疆域擴張到西起阿拉伯海沿岸,東抵孟加拉灣,南至納巴達河的強大帝國,然而若說比起疆域的廣闊,超日王時代的笈多王朝恐怕並不能夠和阿育王時代的孔雀王朝相提並論。因為印度廣闊的南方地區笈多王朝一直沒有統一,但阿育王卻實現了這一點,儘管印度人把阿育王視為最偉大的君主之一,但從沒有說他的時代是“黃金時代”。

在超日王的統治下的北印度開始步入一個欣欣向榮,尤為開放寬容的社會。與信奉佛教的阿育王不同,超日王信奉的是一個少數教派耆那教,阿育王一生只幹了兩件事,統一印度和弘揚佛教,但超日王一生卻只幹了一件事,那就是統一北印度。然而在他寬容的政策之下,用中國的哲學思想來說,他採取了一種無為而治的政策。

印度歷史的“黃金時代”,超日王給印度帶來了什麼?

超日王想象圖

他信奉耆那教,但他對佛教、印度教以及其它宗教都採取了包容的宗教自由態度,信徒兼國王於一身的超日王這種態度對整個印度社會的發展尤為重要。寬鬆的政治環境讓印度的宗教進入一個磅礴發展的時代,尤其是大乘佛教尤為興盛,所以當東晉僧人法顯來到超日王治下的印度求法時,才會驚訝於這個國家和社會的寧靜,包容與和諧,也讓世人看到佛教在印度曾經繁榮發展的盛況。

甚者,身為耆那教徒的超日王還命令一些佛教徒擔任宮廷顧問,又極為慷慨的撥付錢財修建佛教寺廟,這種開明包容的觀念最大程度上消解了由於宗教繁多可能導致的社會衝突和矛盾。儘管每個印度人信奉的宗教都不同,然而卻都能尊重彼此的信仰,基於宗教的偏見最大限度得到了化解,而這毫無疑問是超日王做出的表率作用以及開明的政策對社會發揮的引導效果。

而根據法顯在《佛國記》中的記載,也讓世人看到超日王時代政府沒有過度去幹預社會的發展,刑罰和賦稅以及政治制度都極為寬鬆,再加上和諧的宗教環境,不難怪法顯在《佛國記》中對彼時的超日王時代也做出了諸多美化。超日王對印度文學也尤為重視,在那個時代,印度誕生了號稱文學“九寶”的藝術家們,其中尤以戲劇家迦梨陀娑最為出名。

印度歷史的“黃金時代”,超日王給印度帶來了什麼?

迦梨陀娑是古印度最有名的詩人和戲劇家之一

他的作品《沙恭達羅》讓歌德閱讀之後尤為讚歎,因此被視為印度最偉大的詩人和藝術家,1956年入選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超日王治下那種寬鬆和開明的政治環境可以透過一本叫做《印度愛經》的書籍予以證明,這是一本尺度相當之大的“性愛和情感寶典”。試想一下這樣一本在現代人看來都會臉紅的書籍卻誕生於一個宗教林立的社會,也就不難怪讓人驚訝萬分了,由此卻以足夠證明彼時的超日王時代社會環境開明和寬鬆到了何種地步。

這種開明的政治理念並不是建立在制度荒廢的基礎之上,而是在一種健康的理念之下,人們能夠理性客觀的去看待事物。大抵在超日王時代後期,印度出現了一種叫做“恰圖蘭加”的遊戲,它從印度傳入波斯,後經阿拉伯人改良後又傳入歐洲,進而演變為今天的國際象棋。

此外,阿拉伯數字也是在超日王時代前後不斷髮展起來的,後來阿拉伯人入侵印度,並將這些數字進行推廣,所以人們才叫它阿拉伯數字,然而它卻是由印度人發明的。

超日王時代被譽為是印度的“黃金時代”不是沒有道理的,在這樣一個時代,由於君王開明和寬鬆的政治理念,社會各方面都取得長足的發展,社會穩定,文化和宗教自由,沒有過多的限制和來自於政府的干預,輕徭薄稅也減輕了人民的負擔。在這樣一個社會下,自然也就不難怪如今的印度學者尤為懷念了,不過美中不足的是超日王時代種姓制度進一步得到固化。

印度歷史的“黃金時代”,超日王給印度帶來了什麼?

超日王時代鑄造的金幣

笈多王朝是印度古典文化發展的黃金時代,同時它也是由印度人建立的最後一個帝國政權。笈多王朝瓦解後,除了短暫出現過一個由戒日王創建的“後笈多王朝”(戒日王朝,玄奘正是在這一時期抵達印度)統一過北印度,從此印度地區開始陷入長達數世紀的分裂,直到突厥人建立德里蘇丹國,印度這才完成統一,但卻揭開了印度從此被異族統治的歷史,印度古典文化發展也陷入中斷。因為突厥人在統一印度的同時,也帶來了伊斯蘭教,在印度地區以鐵血政策推行伊斯蘭教的傳播,許多宗教遭到殘酷的鎮壓和打擊,佛教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消亡於印度。

同時,突厥人蠻橫的宗教政策也製造了尖銳的社會矛盾,大量的寺廟被摧毀,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清真寺建立起來。這種野蠻的宗教政策又不斷激起社會中的反抗和起義,直到由突厥化的蒙古人進入印度創立莫臥兒王朝以後,

才開始採取相對柔和的手段緩和德里蘇丹國導致的各種社會和宗教矛盾,對非穆斯林信徒採取相對寬鬆的態度,允許信仰自由。

但不管怎麼說,由印度人自己創建的笈多王朝,以及那個擁有開明理念,自由和諧的“黃金時代”已經一去不復還。印度人只有通過歷史和不斷的回憶才能感受到那個偉大的時代是何其的精彩,文化的多樣性,宗教的自由化,健康的社會發展無不都是令人懷念的昔日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