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鬢邊不是海棠紅》裡的杜七,居然取材於正和王朔?

最近於正的新劇《鬢邊不是海棠紅》火了,商細蕊(尹正飾)和程鳳台(黃曉明 飾)的知己情時甜時鹽,讓CP女孩們每天都有新驚喜。不過,另一個人的魅力在這部眾星雲集的劇裡也絲毫沒有減弱,那就是商細蕊的“文曲星”杜七(李澤鋒飾)。

《鬢邊不是海棠紅》裡的杜七,居然取材於正和王朔?

一身留洋裝扮的杜七在那個年代一眼就可以看出家世不凡。誰能想到這樣一個戴著眼鏡文質彬彬的人,一出場就對風雲人物程鳳台大打出手,指著鼻子罵對方負心漢,一點也沒有文鄒鄒的扭捏,倒多了幾分江湖範的粗糲和耿直。

《鬢邊不是海棠紅》裡的杜七,居然取材於正和王朔?


如果說商細蕊是整部劇中的靈魂人物,杜七則是越看越有意思的寶藏男孩。作為翰林院世家的後代,杜七骨子裡透著文人清高的傲氣,但是面對商細蕊總是樂呵呵地叫聲“蕊哥”。為了維護商細蕊,竟然當街下跪拜師,舌戰梨園行的前輩,這樣的夥伴誰頂得住啊!

《鬢邊不是海棠紅》裡的杜七,居然取材於正和王朔?


《鬢邊不是海棠紅》裡的杜七,居然取材於正和王朔?


《鬢邊不是海棠紅》裡的杜七,居然取材於正和王朔?


《鬢邊不是海棠紅》裡的杜七,居然取材於正和王朔?

和紈絝子弟不同,杜七有著被人們交口稱讚的才華,他寫的戲是的北平梨園人人爭搶的本子,卻只肯為商細蕊一人寫戲。杜七的文章從來不是隻給精英看的酸澀文學,而是報館最受大眾追捧的作品,就連報館的館長薛千山在得知杜七的筆名後也立刻畢恭畢敬。

比起程鳳台,杜七和商細蕊的知己情誼顯得更純粹珍貴。商細蕊不識字,但是他對戲的偏執和天賦讓杜七打從心底欽佩和讚賞。有意思的是,這兩個文人的性格卻有很多相似,不是端莊優雅的藝術範兒,多了幾分莽撞、耿直和勇敢。

《鬢邊不是海棠紅》裡的杜七,居然取材於正和王朔?


杜七寫的戲讓商細蕊名噪一時,也篤定只有商細蕊可以演好。劇中陳紉香去找商細蕊打擂,商細蕊沒有細想就決定要用杜七給的新戲本。要知道梨園內的打擂是獲得行當內認可的關鍵,而商細蕊選的本子卻是有些非主流的《趙飛燕》。不僅題材和當時的傳統戲相比有些離經叛道,一些戲中安排的情景也很難重現。面對商細蕊這樣大膽的決定,杜七還是義無反顧地支持。

《鬢邊不是海棠紅》裡的杜七,居然取材於正和王朔?

在和商細蕊吵架後,杜七摔掉茶杯憤然離開,轉頭還是來找商細蕊。這樣的情誼不拘小節,沒有利益的糾葛,只有互相間的懂得。

《鬢邊不是海棠紅》裡的杜七,居然取材於正和王朔?


但是面對別人的時候,杜七則完全傲嬌鬼上身,戲曲協會會長姜榮壽的兒子向他求戲本被完全無視,對同樣是名角的其他人,杜七也都不放在眼裡,從來不怕得罪人。

這點倒是很像《鬢邊不是海棠紅》的製片於正。不論是作為編劇還是製片,於正的戲總能迅速積累人氣。但是在很多采訪中卻落下“煩人”的印象,說話不留餘地,也沒有拐彎抹角。最初給人一種自視過高的錯覺,在習慣了這樣的交流方式之後,才能看到當中難得的真誠和純粹。

《鬢邊不是海棠紅》裡的杜七,居然取材於正和王朔?

很多影視作品中,文人總是過分優雅,好像永遠不會被任何事激怒,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杜七這樣的文人讓人覺得即新鮮又生動,看似吊兒郎當,腹中的才華卻一點不摻假,既有文人的清高,卻不只為陽春白雪寫東西。這種混不吝的感覺很容易讓人想到王朔。一些人說王朔是痞子文學代表,充滿了荒謬描寫和對精英的嘲諷。但是他的書照樣被無數人追捧,一度洛陽紙貴。

和《鬢邊不是海棠紅》中的杜七一樣,王朔的作品不論是改編成電影還是電視劇,都曾在當時大受歡迎。反叛、不羈和毋庸置疑的才華成了王朔的代名詞。

於正在詞《戲子》中寫:不問你去何處結風霜?歸來仍是,少年模樣。《鬢邊不是海棠紅》中程鳳台是扶植商細蕊理想的堅實力量,但是杜七的作品才是商細蕊理想的靈魂,他們能成為摯友和一生的合作伙伴,離不開那份英雄惜英雄的欣賞和不隨歲月消逝的少年感。

要演好杜七這樣的角色,不僅要有文人的氣質,還要多一分年少輕狂的傲氣,李澤鋒的表現大大超出了預料。出場就暴打金主爸爸程鳳台,看到商細蕊攔著委屈巴巴地反駁:“我可是你的文曲星啊!”誤會解除後尷尬地陪笑臉,但是心裡還是過不了這個坎,見到程鳳台依舊錶情不受控,看了這樣的杜七分分鐘就被圈粉。

《鬢邊不是海棠紅》裡的杜七,居然取材於正和王朔?

既可以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又滿腹詩書才華出眾,再加上考究的穿著和斯文的外表,李澤鋒讓杜七這個人物可愛又真實,妥妥民國時尚先鋒少年。

《鬢邊不是海棠紅》不僅還原了民國臺詞、服化道,堪比電影的畫面也讓追劇成了一種視覺享受。每個人物都個性鮮明,劇情也沒有拖沓的橋段,網友大呼這樣沒有水分的劇情如今已經不多了。


《鬢邊不是海棠紅》裡的杜七,居然取材於正和王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