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正:有人罵你是好事,最可怕的是根本沒人再談論你

說起於正,有人調侃他是中國編劇圈裡的郭敬明,也有人罵他是掛著編劇名頭的商人。

很多人認為他只知道抄襲別人的心血和創意,肆意糟蹋經典只為迎合部分觀眾的低俗品味。但罵歸罵,罵完之後再樂此不疲去追於正新劇卻是我們大多數人的常態。

於正:有人罵你是好事,最可怕的是根本沒人再談論你

不可置否,於正的每一部劇都非常有市場,成為人們消遣時間的首選對象。要知道,在國內現有大環境下,單純幹編劇這一行其實是很難生存下去的。除去那些行內大佬,大多數編劇的現狀基本都是隻能勉強滿足溫飽問題。

故而在這種大環境下,你再反觀於正,你就會發現於正身負罵聲實則是一件好事。有爭議才會有熱點,有熱點才能有觀眾,有觀眾才能一步步往上攀。而這,也就是為什麼於正能夠從最初的聯合編劇到獨立編劇再到如今金牌製片人的最主要原因。

理想與家人,究竟應該選擇哪一個

其實於正之所以能夠走上編劇這條路,還要歸功於他童年的經歷。

當同齡人懵懵懂懂,還在肆意玩耍時,於正早早地就選擇了獨處。他時常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看書和電視劇,他不像其他男孩子一樣活潑好動,而是像女孩子一樣熱衷於言情小說和瓊瑤的電視劇,並常常陷入劇情無法自拔。

但這樣的於正卻並不受父親看好,在於正看來,自己的父親愛好一切彰顯男性力量的運動,喜歡籃球足球,喜歡騎著摩托車橫衝直撞。而他卻是沉默寡言、不喜運動,與父親期待的樣子有著很大出入,而這也導致年少時的於正愈發內向、自卑。

於正:有人罵你是好事,最可怕的是根本沒人再談論你

但也正是這些經歷,才使得於正多愁善感、心思細膩,在寫作上早早地展現出了遠超於同齡人的天賦。於正腦海中時常會蹦出一些人物劇情,他將這些一閃而過的靈感轉化成紙上的文字,並在初中時出版了一本字數多達11萬字的言情小說。

不喜歡社交的於正免去大把大把與人交往的時間,這也讓他能夠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寫作上。

不僅如此,他更是在學業十分緊張的高三寫了一部以自己為男主角的探案劇本,於正時常將自己代入小說,幻想自己就是男主角,甚至一度以考上海戲劇學院為目標。

於正:有人罵你是好事,最可怕的是根本沒人再談論你

但這樣的目標卻得到了父親的反對,春節時,於正趁著一家人在二伯家吃飯的空檔,表達了自己想要考戲劇學院的想法。但令於正沒有想到的是,父親當著二伯一家的面否定了於正的目標。

這讓原本就薄臉皮的於正覺得十分難堪,一氣之下就要開門走人。

於正:有人罵你是好事,最可怕的是根本沒人再談論你

但令誰都沒想到的是,一向以堅強示人的父親竟然當場留下了眼淚說,這孩子怎麼啦?為什麼我的話,他從來不好好聽一句?乃至於正多年後回憶起這一幕時,心中還是十分愧疚。

但好在於正在高考時拿到了海寧市作文的唯一滿分,考上了夢寐以求的學校。但令於正沒有想到的是,他並不是當演員的料。在大二的彙報演出上,於正因為過度緊張,僵在臺上說不出話。

甚至在後來當龍套演員時,他在大雨裡站了四個小時 NG 了 30 多次,被導演罵的一文不值。

經歷過黑暗,才能最終迎來光明

但演員夢的斷絕也讓他在寫作這條路上找到了新的自我,並在1999年跟隨導演李惠民學習編劇。

但殊不知,這也是於正過得最苦的一段日子。那時的他住著充斥著下水道爛泥味的廉價房。夏天悶熱,冬天腳上生凍瘡,所有的經濟來源全靠當初寫真人秀劇本的積蓄維持,但縱使是這樣,他也未曾想過放棄。

於正:有人罵你是好事,最可怕的是根本沒人再談論你

2002年,於正離開李惠民工作室,在上海成立屬於自己的“於正工作室”,正式成為一名獨立編劇 ,但只可惜獨立並不意味著公平。

2004年《荊軻傳奇》播出時,於正卻驚訝地發現這部他絞盡腦汁寫成的劇本卻連編劇署名都沒有。一氣之下,他把李惠民和電視劇出品方告上了法庭。在這之後,於正還經歷了編劇圈最最黑暗的一面,嚐盡了人情冷暖。

但幸好,《大清後宮》的推出也讓於正開始轉運,成為當年最受歡迎的古裝電視劇。《大清後宮》火了的同時,也被外界指責實為抄襲作品。雖說受到了大眾的唾棄,但《大清後宮》的成功也讓於正嚐到了甜頭,摸清了打造爆款電視劇的竅門。

於正:有人罵你是好事,最可怕的是根本沒人再談論你

後來《宮》的大火,更是讓於正頻繁登上熱搜榜,成為話題人物,但是圍繞於正最多的,還要數抄襲二字。於正有一套人盡皆知的 20% 理論,即寫100集劇本,如果只有20集是借鑑的,那就不算是抄襲。

但這套理論卻被外界甚至內行人所不齒,對於大部分編劇而言,被貼上抄襲的標籤就是最大的恥辱。但無論罵聲有多大,於正都抱著有人罵我就是好事的態度坦然對待。

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這樣的“坦然”也讓於正輸掉了官司,石錘了抄襲瓊瑤一事。

於正:有人罵你是好事,最可怕的是根本沒人再談論你

而今的於正仍活躍在大眾面前,甚至憑藉新劇《延禧攻略》打破人們對於他的“爛劇”舊定義,收穫了一眾人的好評。

恍惚間,彷彿又看到了當初那個躲在昏暗房間,整日與書和電視為伴的兒時於正。那時的他,早已在冥冥之中就選好了而今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