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敗退臺灣時命令人,即使少帶幾船金銀,也要把三位高人帶去

抗日戰爭以後,國共兩黨的矛盾迅速上升為主要矛盾,解放戰爭一觸即發。當時國民黨不論從實力還是國際聲望上都遠超中國共產黨,800萬軍隊的扶持加上美國等帝國主義的支持,戰爭還沒開始的時候,蔣介石就已經勝券在握。

但是歷史和蔣介石開了一個玩笑,他不光沒有能迅速戰勝共產黨,反而在1949年初的時候就已經預料到了自己將要失敗的結局。

為了儘可能的減少損失,為自己贏得東山再起的機會,蔣介石於1949年5月份的時候就開始為敗退臺灣做準備。

蔣介石敗退臺灣時命令人,即使少帶幾船金銀,也要把三位高人帶去


蔣介石敗退臺灣的時候帶走了很多東西,包括金銀財寶、珍貴文物和各個領域的人才。國民政府總共運送了二百九十餘萬兩的黃金,以及當時價值10億美金的銀元、外匯。

蔣介石的舉動無異於給在解放前夕已經面臨重大危機的國民經濟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同時也給臺灣直接帶去了大量的經濟助力。

蔣介石還擄走了大量的文物,據統計蔣介石帶走的文物數量已經達到231910件。他還帶走了5000多箱的珍貴檔案和資料,我國現在得明清研究專家還得跑到臺灣去查原始資料。

蔣介石走的時候還帶了一大批人,包括政治、文化和軍事的重要人才。政治上他帶去了陳果夫、孫科和胡賡年等人;文化上他帶去了胡適、李敖和余光中等人;軍事上他帶去了閻錫山、白崇禧和何應欽等人。

蔣介石敗退臺灣時命令人,即使少帶幾船金銀,也要把三位高人帶去


這些人或者被脅迫或者是自願,中國大陸少了很多的人才。

蔣介石敗退臺灣的準備已經做的很充分,但他在最後還在一直強調,寧願少帶幾箱的金銀財寶也必須把這三個人帶到臺灣。這三個人究竟是誰,為什麼蔣介石會如此重視呢?

第一位、孔德成

孔德成於1920年2月23日出生,字玉汝,號達生,是孔子的第77代孫。孔德成在儒家的地位很重要,他襲封31代衍聖公,也是最後一代衍聖公。儒教在我國的歷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貫穿於華夏兒女的血液之中,是我國漫長封建時期的代表和信仰。

蔣介石敗退臺灣時命令人,即使少帶幾船金銀,也要把三位高人帶去


儒教的傳承和發展也使得中華文明一直具有自己的獨特特點,不至於失去自己的特點也不至於被外來文化所征服。而且儒家有很多的積極觀念,一直也流傳到了現在。

孔德成可以說是儒家官方的代表人物,日本人還曾在日本孔廟落成的時候邀請他。孔德成也被蔣介石帶到了臺灣,他成為了臺灣的唯一“世襲”官員,待遇十分的優厚。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每年在孔子誕辰紀念日,負責參加臺北孔廟的祭典。

第二位、張恩溥

張恩溥於1969年12月25日出生,字鶴琴,號瑞齡,譜名道生,是天師道第六十二代天師張元旭(字曉初)之長子,也是天師道第六十三代“天師”。和孔德成同理,張恩溥可以算是我國本土道教的官方代表人物。他帶著祖傳的“玉印”和“法劍”,一直在致力於發展我國的道教。

蔣介石敗退臺灣時命令人,即使少帶幾船金銀,也要把三位高人帶去


國民黨對他一直也比較扶持,還在40年代末的時候封他為名義上的第二十軍副軍長。去臺灣的時候,蔣介石也帶上了張恩溥。張恩溥到了臺灣以後開始著手臺灣的道教事物,1950年在臺北創建臺灣省道教會,並出任理事長。除此以為,他還在臺灣政府的支持下,開始走向世界,開展對外國的傳教佈道工作。

第三位、章嘉七世

七世章嘉名羅桑班第達丹畢蓉梅,於1890年出生在西部的一個藏族家庭。他在八歲的時候就奉詔入京,受封繼位為第七世章嘉呼圖克圖,成為了我國佛教的新代表人物。

章嘉七世在我國佛教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他手下大約管理著十萬個喇嘛,而且每天會有上萬個人來向他頂禮。他在清朝在民國都十分的受重視,有封號有權利有錢,甚至還有專門保護他的一隊士兵。

蔣介石敗退臺灣時命令人,即使少帶幾船金銀,也要把三位高人帶去


七世章嘉大師被帶到了臺灣,而且被聘為資政、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他還在臺灣主持召開了第二次中國佛教會代表大會。他在臺灣也是十分的受尊重,待遇也是十分的優厚,但他在晚年的時候十分的思念自己的故鄉,奈何海峽相隔,他也只能寄相思之情于思念之中。

蔣介石帶走儒道佛的三位高人無非就是想告訴大陸,告訴世界,自己才是正統,為自己東山再起提供一個合理的由頭。

但是中國的儒道佛都是在大陸上發展起來的,大陸才是這些宗教的發源地,人們不會因為單個人的離去而失去自己的信仰,蔣介石也不會因為三位高人在手就增強對於人民的信服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