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而霸,晉國靠的僅僅是謀略?

一戰而霸,晉國靠的僅僅是謀略?

晉國

神預言。

唐叔(晉國之祖)受封的時候,箕子說:‘他的後代一定昌大。’

太史伯說:“周武王打敗商紂王后,周成王將叔虞封在唐,那裡地勢險阻,憑這樣有德的子孫與周朝的衰落相併存,它也一定會興盛起來。”

晉國的崛起是早晚的事情。

城濮之戰,楚國大敗,晉國稱霸,預言應驗。

以偏概全的歸功於晉國謀劃得當,只是看到了表面,晉國有天然優勢。

撇開楚國不談,主要說一下當時晉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


政治

三輔五賢和文教。

一戰而霸,晉國靠的僅僅是謀略?

晉文公像對待父親一樣事奉狐偃,像對待老師一樣事奉趙衰,像對待兄長一樣事奉賈佗。狐偃是他的舅舅,仁慈而又足智多謀。趙衰是為他先君駕御戰車的趙夙的弟弟,富於文彩而為人忠貞。賈佗是晉國的公族,見多識廣而謙恭有禮。這三個人在左右輔助他。

封狐偃為相、先軫為帥;讓趙衰、胥臣、欒枝、冀缺等人輔佐他治理國家;讓郤溱、霍伯帶領軍隊;讓賈佗、陽子製作禮儀;讓魏犨、荀伯抵禦北方的戎族。

制定官員規章,按法辦事,確立名分,培育美德。

賞賜隨從自己逃亡的人員和各位有功之臣,功大的封給城邑,功小的授與爵位。

宣揚德教,以培養百姓的純樸德性,撥亂反正,大量起用受晉惠公、晉懷公時代受到迫害的舊族,姬姓中賢良的人擔任內務官,異姓中有才能的人擔任邊遠地方的官。

王公享用貢賦,大夫收取采邑的租稅,分給士族田地,一般平民自食其力,工商之官領受俸祿,差役按其職務領取口糧,家臣的食用取自大夫的加田。

軍事

勤王伐曹攻衛,三軍六卿豪華陣容。

趙衰以一個政治家的嗅覺勸晉文公說:“爭奪霸權最好是擁護周天子,周王室與晉國同為姬姓,如果晉國不搶先護送周天子回京而落在秦國之後,就無法在天下發號施令,今天尊敬周王是晉國稱霸的資本。”護送周襄王回到周都洛邑,殺了王子帶。周襄王大為感動,把河內、陽樊兩地賜給了晉國。

晉文公先是誅殺王子帶以勤王。打著“報達施與,拯救患難”的仁義大旗伐楚,既贏得周王室和諸侯國的好感和信任,又乘機擴大了自己的勢力和領地,達到“取威定霸”的目的。

然後堅持伐曹、攻衛(兩個楚國的長期盟友)戰略,瓦解楚國軍事集團。

隨著晉國國力膨脹以及政治需要,晉文公不斷改革軍事:先是將晉國二軍擴大編制為三軍,以郤谷統帥中軍,狐偃統帥上軍,欒枝統帥下軍。

一戰而霸,晉國靠的僅僅是謀略?

經濟

減稅利民,積蓄國力。

減免賦稅,佈施恩惠,捨棄禁令,分財給寡少的人,救濟貧困,資助沒有財產的人。減輕關稅,修治道路,便利通商,寬免農民的勞役。鼓勵發展農業,提倡互相幫助,節省費用來使資財充足。在生產上,號召改進工具,施惠百姓,獎勵墾殖;在貿易方面,降低稅收,積極爭取鄰商入晉。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戰爭始終綜合國力的較量,並非簡單的歸功於所謂高超的謀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