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時:中國教育的弊病在於選拔而非培養人才

朱清時是一位走在中國教育改革最前沿的教育家,他被譽為“中國高校改革第一人”,

曾經在中國兩所頂尖大學裡大刀破斧地改革。他是中國科技大學在任時間最長和最有影響力的校長之一,也是南方科技大學這所被看作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田學校的創始校長。他相信,中國要復興,最重要的是教育一定要復興。

朱清時:中國教育的弊病在於選拔而非培養人才

朱清時

1、把培養人才和選拔人才兩者分開

“教育規律”是採訪中朱清時最高頻提起的幾個詞之一。朱清時一直強調,教育改革不能一味只談創新,其實很重要的是抱著謙卑之心去尊重和敬畏簡單的教育規律,實事求是地去看待改革這個問題。他說教育改革很簡單,沒有什麼複雜的大道理,只是要尊重一些最基本的原則。他在中科大做的,就是找到一群好老師,讓學生和老師能夠充分交流,不搞形式主義,注重做學問。在全國高校並校擴招、建新園區、產業化的風潮中,朱清時堅持不擴招、不圈地,儘量努力保證中科大校園能夠放下平靜的書桌。他認為,如果擴招,中科大的教育資源就稀釋了,質量和數量之間,他認為質量更重要。

朱清時:中國教育的弊病在於選拔而非培養人才

談起他奮鬥多年的教育改革,七十多歲的朱清時依舊犀利,對中國教育亟待解決的弊病直言不諱:“中國教育要真的改革,第一是一定要把教育培養人才和教育選拔人才兩者分開來,兩者會大多數重疊,自然重疊沒有關係,但是不要讓它成為必要條件。”

朱清時:中國教育的弊病在於選拔而非培養人才

朱清時解釋說,“選拔人才”意味著一個人的地位、財富等由此而來,國家的資源分配、職務分配是靠教育,一個人考上好大學首先不是意味著他能學到知識,而是意味著他又升了一個新臺階。

在如此功利化的教育思想之下,教育就會演變得畸形了。

2、不考100分,不以一個標準評價學生

另一個朱清時認為中國教育亟待提高的,是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多元化、全方位地考察學生,這也是他後來在南科大堅持自主招生的原因。2011年,南科大首屆教改實驗班的45名學生沒有通過高考入學,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爭議。最大的輿論反響就是很多人覺得這是否定高考,而高考被認為是最公平的制度,也是普通學生改變命運的唯一手段。

朱清時:中國教育的弊病在於選拔而非培養人才

現在回頭去看,朱清時顯得很平靜。他說自主招生不是要取消高考制度,只不過是你情我願,小範圍的一種多元化嘗試,和改革開放經濟領域的多元化嘗試是一個道理,對教育、對全社會都有積極作用。

朱清時:中國教育的弊病在於選拔而非培養人才

朱清時推崇愛因斯坦和大數學家陳省身的分數觀念,

他很欣賞陳省身給中科大少年班的題詞,“不要考100分”,意思就是一個人學一門知識,大致學通能夠考70、80分就不錯了;要考100分,要反覆付出多少倍的勞動?!衡水中學就是個縮影,只要能進清華北大,怎麼受折磨都值得。而朱清時認為,為了考高分而需要付出的這幾十遍的時間精力不值得,不如去實踐中試錯。就好像愛因斯坦也說過,認為自己只能成為一箇中等生,因為他說如果要成為一個好學生,你要去遵守紀律、很認真地記筆記、做功課、反覆做題,把所有的精力放在老師想要教你的東西上面,而沒有了自己探索的時間和空間。愛因斯坦感嘆,“對於像我這樣愛好沉思的人來說,大學教育並不總是有益的。無論多好的食物強迫吃下去,總有一天會把胃口和肚子搞壞的。純真的好奇心的火花會漸漸地熄滅。"

朱清時:中國教育的弊病在於選拔而非培養人才

朱清時拿出愛因斯坦看到一幅漫畫時說的話來解釋高考的弊病:為了保證公平,每個人都必須接受統一的考試。考試的標準就是爬樹。所有動物一看就傻眼了,只有猴子最在行。但難道這就意味著大象不如猴子嗎?朱清時說,高考不就等同於用爬樹這個簡單的標準去選拔人才嗎?那與爬樹無關的興趣愛好能力就一點用都沒有了,沒用不光是不能發展,還會被扼殺。公平性和個性化的衝突不言而喻。而當我們思考重大科學發現是如何產生的,很多都是打破知識體系的,也就是說舊有機制下完全不能被理解的東西,也就是不知道有沒有用的東西。

朱清時:中國教育的弊病在於選拔而非培養人才

之前我在採訪有“以色列科技研發大腦”之稱的魏茨曼科學研究院院長扎夫曼時,他也指出,人類歷史上主要的重大科學發現,都不是因為人們想要解決某個問題而做出的,因為人們很難知道一個研究未來會不會派上用場,“你覺得一個東西有用是因為你知道它。要怎麼探索不知道的東西才是問題關鍵。”

朱清時:中國教育的弊病在於選拔而非培養人才

朱清時強調,教育跟公平不要扯在一起。公平是社會的組織結構,維持公平是社會的責任。而教育是培養人的能力,人的能力有多方面,如果把教育跟公平等同起來,就只能用單一的能力來衡量了,這本身就不合理。

朱清時:中國教育的弊病在於選拔而非培養人才

幾十年來,朱清時一直呼籲不要把大學本科學位列為選拔幹部的必備條件,

他覺得這就等於讓所有人都一定要先去混文憑,而有文憑不代表就能幹活。朱清時一直強調多元化的重要性,一個社會中的人不能像工業化生產標準產品那樣,而是要擁有不同的才能,能夠互補。

3、從1寫到300,考察專注力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中國這樣一個科舉歷史悠久的國家,讓教育迴歸培養人才、因材施教、自由發展的初衷又談何容易。朱清時將自己的畢生心血和經驗都投入到創辦南方科技大學,更是親身參與到早期招生中。

朱清時:中國教育的弊病在於選拔而非培養人才

朱清時說,組織自主招生比統一的標準化考試難度大得多,首先必須有優秀的教師,教師需要知道怎麼面試。回想當時每年提前兩三個月,他就會開始思考怎麼出題。比如說,有一次,他給學生髮一張白紙一支筆,要學生在七分鐘之內從1寫到300,來考察學生的專注力,因為在有限的時間內不加思考,腦袋一開小差就會出錯。朱清時說,很少人能夠寫到300。通過這個簡單的方法,就可以檢測到學生的專注力這個重要素質。

朱清時:中國教育的弊病在於選拔而非培養人才

朱清時說,“教育如果按照一個考試的體系來做,會扼殺人才和摧殘人才”他希望教育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求學過程中能感受到樂趣,這樣才能鼓勵終身學習。

4、多元化嘗試對於社會進步意義重大

朱清時當年堅定地要在南科大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這使他遭到了各種流言蜚語。他的第一批學生只有40多人。他只在網絡上刊登了一封信,闡明瞭自己的想法和辦學理念,家長和學生都是自願來入學、自願不參加高考的。在我看來,中國的教育改革,最需要的就是多元化,就好像市場裡面有各種不同的選擇,商品有不同的性質、價位和品質,但最終都是按照市場規律,大家根據自己的喜好做出不同的選擇,沒有什麼好非議的,這本來就是一個百花齊放的社會,可以選擇的道路很多。我們回過頭看改革開放的歷程,之所以能夠成功也是因為允許了多元化的嘗試和一些試驗田的出現。

朱清時:中國教育的弊病在於選拔而非培養人才

一直以來朱清時都是那個奮不顧身,不跟風,不盲從,大膽嘗試,跳入教改浪潮和開闢改革試驗田的人。創辦南方科技大學是他度過的最艱難的時期,面對很多爭議。我認為,要評判他的貢獻,不能只看他當時成功做成了什麼,因為做成一件事情需要牽涉很多不同的因素,

而是要看他曾經嘗試做過什麼,有沒有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其中總結的經驗教訓也有它的價值所在。有人評價,南科大對於今天高等教育的意義,就如同當年深圳對於中國經濟發展的意義。因為要改革就需要有人敢走在前面,大膽做出嘗試。即使是失敗的教訓,也有它的價值所在,更何況失敗與否要用更長遠的時間來鑑定。沒有人敢做出多元化的嘗試,社會就沒有辦法進步!我們的社會需要朱清時這樣勇敢的人去帶領前行。

——鳳凰衛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