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精的小孩》:面對成長中的孩子,愛是唯一的真理

獻給所有曾覺得自己與眾不同的孩子-----《妖精的小孩》

長青藤國際大獎小說,《妖精的小孩》故事的情節非常奇幻,講述了11歲的主人公薩斯琪是個“掉包的孩子”,是妖精與人類的混血兒,國王知曉了她的真實身份後,消除了她的記憶,並以“狸貓換太子”的方式來到了人類世界。

有時她就像個天才,從未見過風笛卻抓起來就會吹;有時她讓人不安,一雙眼睛的顏色變幻不定,高興的時候是菸灰色的,惡作劇時就變成了丁香紫。因為她的“與眾不同”,全村的人都欺負她。

她非常單純,不知道怎麼恨別人,也不懂得怎樣去愛別人。直到有一天,她突然記起了一些久遠的記憶,一些小矮人一樣的精靈開始在她的周圍出現,她還能看到一些別人都看不到的符文。記憶的閥門漸漸打開,人生中最重要的考驗提前開始了……

《妖精的小孩》:面對成長中的孩子,愛是唯一的真理

11歲的薩斯琪如同我們身邊即將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今天我就從看完故事後的感想出發,從三個方面來說說孩子在成長的巨大轉折期,怎樣找到自我認同和自我價值?

  •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發現身體的變化和內心的彷徨,在害怕與成長互相撞擊下,他們不知道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 父母的接納和滋養,時時刻刻能讓孩子在困境中生出勇氣和行動力,唯有愛才能衝破重重障礙。
  • 在愛的包裹下,孩子才能有力量披荊斬棘向前走,活出了他本該有的樣子,擁有自我如同與天使同行。

01、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發現身體的變化和內心的彷徨,在害怕與成長互相撞擊下,他們不知道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故事的主人公薩斯琪,隨著她的長大,因為與眾不同的地方太多而被當成是村裡的異類,大人們非議她,孩子們欺負她。的確,人類的世界哪裡有這樣的小孩:能瞬間飛到樹上;眼睛會因心情而變色;她從沒見過風笛,但她一摸就就會吹;她能看到人類看不到的文字,並且認識這些文字;她從不知道害怕,對荒原萬般迷戀……她就像白兔子裡面的黑兔子,容易成為了攻擊的目標。

11歲的年齡即將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他們正在失去童年,童年期迷人的天真一去不返;他們正在走向成年,開始批判性思考和判斷,他們內在希求從生命中找到意義,渴望建立人際關係,想要改變世界。”

《妖精的小孩》:面對成長中的孩子,愛是唯一的真理

①“我”是誰?也許這是任何人都無法迴避的問題

孩子身體的變化讓他們感覺好奇和不適,但又不能去改變,只能接受那些變化在不斷髮生。

我是誰?但是,對一個半人半妖來說,這個問題未免太直白,也太殘酷了,書中的薩斯琪卻選擇勇敢地去面對。在被別人看低時能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這是多麼難能可貴。

這讓我想起了醜小鴨的故事。醜小鴨從出生起,就被動物歧視,不在乎別人的嘲笑,最終成為令人讚歎的白天鵝。我們身邊的很多人,卻很難像薩斯琪和醜小鴨一樣做到這一點。

我以前有個同學,開始成績比較好,有一次考試考砸了,老師指出他的不足,他卻認為老師是在排擠他,貶低他,便開始自暴自棄。每天到校除了睡覺還是睡覺,老師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他,他卻當耳邊風,結果可想而知,最後輟學了。不僅是孩子,成人這樣自暴自棄的例子,舉不勝舉。

而薩斯琪和醜小鴨被周圍的人驅逐、嫌棄,卻仍然能夠熱愛自己,接受自己,那是自信和勇氣的力量。

《妖精的小孩》:面對成長中的孩子,愛是唯一的真理

②這個階段的他們太孤獨,太矛盾,矛盾到分不清理想與現實

孤獨是他們的主調,他們往往會發自靈魂深處的吶喊“沒人能理解我,有人也曾如我這般孤獨嗎?”

面對自我與外在這個二元世界。因為情感依然隱藏在兒童想象世界的保護層後面。但是,現在這個保護層被撕開了。自我與外部世界之間的對照。一方面他發現什麼事都很“無趣”,也很“愚蠢乏味”,而另一方面他卻熱切的期望著新體驗,比如去一些別人從來沒去過的地方,他對生命的態度是矛盾的。

所以為什麼這個時期的孩子,父母覺得特別難管,特別難以溝通,特別難以理解。

理查德.瓦格納在《帕西法爾》裡寫了一段歌劇,歌劇情節令人回想起戲劇化的青春時光。當帕西法爾帶著孩提時代的無辜和清白進入青春期後,作為“純潔的傻瓜”的他被驅逐出格里古堡,於是他來到了克林西爾的魔法花園,當帕西法爾破解了克林西爾的魔法咒語,克林西爾就拿起長矛向帕西法爾投擲過去,帕西法爾用手抓住了長矛。這時一聲炸雷響起,天空突然黑暗下來,整個魔法世界崩潰了,突然之間,帕西法爾孤獨地站在灰暗的光線下,周圍是悲慘的亂石世界。在這灰暗的孤獨中,他必須找到自己,並重新發現返回格里古堡的道路。

輕鬆而多彩的孩提時代,花兒一般的世界被剝離開了,少年突然發現自己處在一個赤裸而灰暗的世界。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少年所經歷的這一刻,也是我們每個人生命中都要經歷的一次體驗。

③“我”要到哪裡去?“我”的方向在哪裡?目標在哪裡?

薩斯琪她那悠揚的笛聲就是自我發現的最強音。她始終懷抱善良的心靈,勇敢地、堅持不懈地磨練自己。

海倫·凱勒雙目失明、兩耳失聰,卻努力的從一個讓人同情默默無聞的小女孩變成讓全世界尊敬的女強人。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輪椅上,像一個植物人一樣由人服侍。可是這一切,她都沒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習盲語,觸摸著事物,僅僅憑著她永不言棄的信念和堅持不懈的意志。她把她理想的天空塗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你的心靈是一面鏡子,你認為你是誰,勇敢地朝著自己設定的目標努力,活出自己心中的模樣。

《妖精的小孩》:面對成長中的孩子,愛是唯一的真理

02、父母的接納和滋養,時時刻刻能讓孩子在困境中生出勇氣和行動力,唯有愛才能衝破重重障礙。

①父母帶孩子的種種迷惑與艱難,我們每個人是否都是薩斯琪?從生命最初的荒原來,無所顧忌的索取。

薩斯琪在嬰兒期非常難帶,每天哭鬧不停,後來母親發現給她吃蜂蜜能安靜下來就如獲至寶。隨著她的長大,挑戰也越來越多,整個村子裡的人們對她的非議也越來越多。

曾看過一個訪談節目:裡面一個做科研的爸爸,在孩子出生的時候,從妻子哪裡接了大概10ml的奶,封存下來,準備等兒子結婚時,送給兒子的禮物,等到十幾年的某一天,這位爸爸,驚奇的發現,奶白的乳汁竟然變成鮮紅的血。這就是為什麼人們常說的,孩子喝的母乳就是母親的氣血,果不然,眼見為證。

養育之恩大於天,沒有一夜之間長大的東西,更何況孩子,父母含辛茹苦的養育,只有當了父母才知道。

哪有什麼都會的父母,都是在摸索中滾爬前行,就因為對孩子的愛,對生命的珍惜!

②父母的愛是孩子一生安全感的來源,父母的道德和品行也是這個孩子一生道德和品行的根基。

書中,最讓我感動的是,當薩斯琪躲在茅草屋頂上被眾人威脅時,她的養父淚流滿面,他走到屋簷下,向她伸出了雙臂:

下來吧,小傢伙,慢慢滑下來,我接住你!

那一刻,薩斯琪領悟到了一種陌生的情感:“這就是愛嗎?也許帶著同情,但卻撫平了所有的疼痛和怨恨。

養父母的愛改變了薩斯琪,讓她找到了自我、學會了去愛。

無條件的愛和養育,才是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礎。父母用一顆平等、尊重、欣賞與接納的心和孩子溝通,“”愛和寬容“”是父母的兩隻眼睛,能發現孩子身上蘊藏著無窮無盡的寶藏。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用心陪伴,而不是用力陪著”。家長越吼,孩子越差勁;家長越柔,孩子越優秀。家長好脾氣,孩子好運氣。

一個孩子被父母愛,其實本質上便是被世界愛(任由薩斯琪身邊的村民如何傷害她,其實都傷不了她)。

《妖精的小孩》:面對成長中的孩子,愛是唯一的真理

03、在愛的包裹下,孩子才能有力量披荊斬棘向前走,活出了他本該有的樣子,擁有自我如同與天使同行。

​《黃金羅盤》是一部美國影片,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世界曾經一片自由與祥和,每個人都有一個精靈,如同自己內在的那個自我,或者說自己的靈魂。他們合而為一,並快樂相伴。這讓人心中的美自然而自由的洋溢出來。

但是有一天,一個組織為了達到對世界的高度統治。他們決定扼殺孩子的自由意志。他們偷來大量的孩子,並將之關在寒冷的北方,準備給這些孩子做內切割手術。方法是將每個孩子與他的精靈放在一個通電的籠子裡。用高壓電網從中間將它們切分開來,隨後精靈就會消失。留下的軀體便如行屍走肉般活著。

影片的小主人公有一個回憶的鏡頭,小女孩與父母放鬆開懷的大笑和打鬧讓我印象深刻。她是個手持黃金羅盤,勇敢而堅強的女孩。她在受到誘騙和危險時沒有妥協。而是堅定地與自己的精靈一起,在吉卜賽人和女巫的幫助下。終於營救出了自己的夥伴與其他孩子。整個影片驚心動魄。每當看到那內切割手術的時候。我的心不由一緊,同時也為主人公勇氣與意志感動。

一個真正擁有自己的人,才能夠真正幫助別人,乃至世界。如果我們失去了內在的自我。就如同我們失去了太陽,進入了黑暗。

書中的養母在照顧薩斯琪吃飯的瞬間,養母的愛撫讓她明白了養母安瓦拉真正的需要。於是,儘管很危險,她決定一試:潛回妖精的世界,把養父母真正的孩子帶回來,以此回報他們對自己的愛。

就在那一夜,一直都勇敢的薩斯琪,變得更加無所不懼,我想,是因為,她已經學會了愛。

《妖精的小孩》:面對成長中的孩子,愛是唯一的真理

04、結尾

故事的最後,薩斯琪在荒原認識了牧羊男孩塔姆。塔姆成了她在人類世界唯一的朋友,其實也是她永遠的朋友。最終,薩斯琪和塔姆一起救回了養母的孩子。最後的告別令我百感交集。 她去了哪裡?她決定與塔姆去遠方的國王鎮。

故事告訴我們,有一條普世的準則,就是“愛是唯一的真理”,要學會去接納,這並不容易,在這個奇幻的有魔法的故事裡,最終解決問題依然是愛、勇氣和行動,不是妖精世界的魔法,相信這是比魔法還靈驗的魔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