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趙雲的跟班,趙雲死後深得諸葛亮賞識,指出姜維的致命錯誤

要說把,人品、武藝、道德、法令,膽氣,此5者集於一身的大將,在三國時期,恐怕也只有趙雲可以擔當。趙雲這個人,不但有七出七進,兩扶幼主的佳話。更有著,“大臣局量,有著統觀全局的眼光與見識”,被後世稱之為儒將。

趙雲雖然有著忠義之名,但其實他一輩子是沒有得到蜀漢朝廷的重用的,特別是劉備在世之時,老是讓趙雲去管理他的家事,最多也就是保護他劉備的安全而已。即便如此,趙雲依然忠心護主。當年,趙雲捨身保劉備於東吳。此前又捨命救阿斗,而後又截江奪阿斗,這些功勞,可以說劉備給趙雲發多少獎金都不為過。


他是趙雲的跟班,趙雲死後深得諸葛亮賞識,指出姜維的致命錯誤


然而,事實上呢?劉備似乎除了摔了一次阿斗之外,並無過多的實際動作。就算是這樣,也改變不了趙雲的實心。始終忠於漢室,忠於蜀漢,即使自己只是一個保鏢頭子。他依然,做了自己應該做之事。

公元219年末,關羽兵敗被殺!作為蜀營最元老的趙雲,建議劉備此時不要輕易伐吳。他的理由就是這個時候的大敵仍然是曹魏,如果先去打東吳,則只會讓曹魏得利。然而劉備呢?似乎聽不進去趙雲的建議,後來堅持攻吳。最終,劉備還是吃了陸遜的虧。


他是趙雲的跟班,趙雲死後深得諸葛亮賞識,指出姜維的致命錯誤


在大事上,趙雲從來不含糊。一者是勸告劉備不要東征,二者,是建議劉備不要奪取百姓的房屋及土地。此事怎麼說起呢?其實,在攻取益州之時,劉備答應等到攻下益州之後,將士們可以隨便奪取州內百姓的土地及農田、宅子。當然,趙雲當時也在場。不過,他提出,這個時候不應該去拿百姓的東西,試想,如果強拿百姓之物,那跟盜賊沒什麼區別,只是在大白天明搶而已。劉備也覺得不妥,後來才取消了下令。

從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劉備絕非表面上的“仁義”!但是趙雲卻了至始至終的一身正氣,趙雲在生平最後一年,還替跟隨諸葛亮北伐,一口氣斬了曹魏五員將軍。不久,趙雲便去世了。不過,趙雲去世之後,他仍然留下了一個小“跟班”。這個人,跟趙雲一樣正直,而且他的祖先也不是尋常人。


他是趙雲的跟班,趙雲死後深得諸葛亮賞識,指出姜維的致命錯誤


那麼,趙雲到底留下了哪個“跟班”呢?其實,此人乃是初漢三傑之一張良的十世孫,他叫張翼。張翼與趙雲又是什麼樣的關係呢?

要想搞明白張翼與趙雲的關係,那就得從漢水之戰說起了,說起漢水之戰,當時的主要指揮者乃是趙雲。此戰,主要是拿掉了曹操的伏兵及糧草,致使曹操與劉備相持不下的局面被打破,從而幫助劉備在漢中取勝。

當時,參與漢水之戰的將領主要有,黃忠,張翼、張著,除黃忠之外,另外兩個將軍張翼、張著,簡直成了趙雲的跟班,一來他們名氣不行,二來實力也需要實踐來增加經驗!此戰,趙雲首先救出了被圍的黃忠,進而帶領張翼、張著,二人成功擊退曹操的伏兵。曹操的糧草也被趙雲所部給毀盡,此戰過後,曹操不由感嘆:“昔日長坂英雄尚在?”,從曹操這句話的背後可以發現,曹操內心是多麼忌憚趙雲。


他是趙雲的跟班,趙雲死後深得諸葛亮賞識,指出姜維的致命錯誤


對於一名武將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實際經驗,張翼當時跟隨趙雲參與漢水之戰,不但成功學到了實戰經驗,也學會了戰略遠見,何時用計,何時用謀,何時出擊,何時裝慫。這些,東西張翼都記在了自己的日記本里面。

<code>《趙雲別傳》:將張著被創,雲復馳馬還營迎著。
公軍追至圍,此時沔陽長張翼在雲圍內,翼欲閉門拒守,而云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
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雲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code>

張翼真正見識到了趙雲之謀,以及其大將之風,內心也非常佩服。


他是趙雲的跟班,趙雲死後深得諸葛亮賞識,指出姜維的致命錯誤


而張翼出色的表現也被劉備發現,後來讓張翼做了蜀郡太守。公元231年,張翼便做上了庲降都督,只不過他管教南夷太過嚴厲,因此南人叛反!這個時候,朝廷準備換馬忠來接替他的職位。要是換作其他人,早就撤職不幹了,然而,當時張翼仍然率兵與叛賊對抗,並且準備了不少軍用物資,用以朝廷打仗之軍需。後來,諸葛亮得知張翼的所作所為,也對他表示稱讚。

<code>三國志載:吾以蠻夷蠢動,不稱職故還耳。
然代人未至,吾方臨戰場,當運糧積穀,為滅賊之資,豈可以黜退之故而廢公家之務乎?”
於是統攝不懈,代到乃發。馬忠因其成基以破殄胄,丞相亮聞而善之。/<code>

從記載可以看出,張翼這個人不但職業素養沒問題,他的個人修養、道德、均屬一品。要知道,諸葛亮稱讚一個下屬的案例可不多。


他是趙雲的跟班,趙雲死後深得諸葛亮賞識,指出姜維的致命錯誤


指出姜維的致命錯誤

像張翼這樣,有作為,有一定能力的人絕對會是一個好的幫手。公元255年,張翼、姜維回到成都,姜維提出北伐之戰略。張翼當時就提出,蜀國乃是小國,兵力、人馬,錢財,均不如曹魏遠矣,並且國家剛剛喪失統領蔣琬、費禕等。這個時候,應該休養生息,不宜進軍。然而,姜維不聽,執意進軍曹魏。


他是趙雲的跟班,趙雲死後深得諸葛亮賞識,指出姜維的致命錯誤


姜維,眾所周知,他乃孔明傳人,這個時候諸葛亮已經死去差不多20年了,經過20年的努力,想必姜維的軍事能力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毛頭小子。255年夏,姜維連同張翼等,率領兵馬攻打曹魏。姜維人馬在隴西郡大敗曹魏王經,致使王經跑回了狄道城。姜維此時,想乘勝追擊,但是張翼卻道:“必進無功,為蛇畫足”意思就是如果再進,恐怕之前的成功也沒了。

姜維沒有聽取張翼的建議,最終姜維中了鄧艾的圍擊,無奈退軍。其實,早在姜維之前,蜀漢掌權人,也就是諸葛亮所指派的接班人,費禕、蔣琬等,都沒有及時出兵北伐。也就是看穿了,蜀國的兵力,一味北伐只會是勞師勞力。此前,費禕、蔣琬主要採取的便是穩守,諸葛亮死前提出,只要防範住陰平,川蜀其他道路,皆無險矣!(諸葛亮的言外之意,其實就是指,敵人來攻時,只需要以逸待勞,憑川蜀之險,完全可以抵抗,敵人再多的兵馬也難以在道路極為兇險的蜀道佔到便宜。)


他是趙雲的跟班,趙雲死後深得諸葛亮賞識,指出姜維的致命錯誤


只可惜,張翼當時提出的良言,姜維並沒有當他是一回事兒。不但,執意北伐,而且還一連10次有餘。但最終的結果呢?很尷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