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對客觀世界進行了主觀歪曲,說明他是病態的對嗎?

勒克兒


不清楚你說的是自己的情況,還是周圍某個人身上發生的情況,以及這種主觀歪曲到達了什麼程度?

這裡只能憑經驗來推測你的問題中可能存在的情況,即是否患有自戀型人格障礙?

一般來講,我們絕大多數人都能相對客觀的看待自己以及周圍世界,但也都會存在一定程度的對自己、對周圍世界的不夠客觀的評價。

但是生活中,有一類人對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評價存在明顯的普遍性脫離實際的情況。除此之外,我們還能明顯的發現他的人際關係普遍不太好,經常和別人發生衝突,因為他的自我中心和自以為是的表現太容易招致周圍人的反感和攻擊。

這就是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容易被我們普通人觀察到的多數日常表現。

至於具體的醫學意義的診斷、治療,目前全球心理學界還存在比較大的爭議,因為它的複雜性,和抑鬱症、強迫症、焦慮症,等許多其他的醫學問題一樣,很多發病原因及具體診斷標準尚未得到統一的科學解釋。

如果你所說的情況,的確和我推測的大體吻合,建議你先去網上搜索一下有關自戀型人格障礙的資料,然後再去當地城市尋找有經驗的心理諮詢師去諮詢。

自戀型人格障礙屬於人格異常,當然也是一種心理障礙,源於嬰兒養育期父母的不合理對待。人格一旦養成,通常要花很長時間,才有可能扭轉過來。對此,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希望對你有用!



朗月心靈家園


一個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是有一個過程的。比如,孔子就講過這樣的道理: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這就說明,人的成長,人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是有一個過程,或者說是有一個階段性的。所以,他人對世界認識的觀點等,不可輕易的認為是主觀歪曲,不能說對方就是病態的。


心理師楊立新


一個人如果對客觀世界進行了主觀歪曲,說明他可能存在有心理不正常的趨向。需要引起重視,不要讓這種情況進一步泛化,變形。


從心理學角度看,判斷心理正常和異常可以根據以下三點:

1,主客觀世界統一

2,心理活動的內在協調

3,人格相對穩定

一般心理問題,如果能夠引起當事人重視,想辦法消除,就不會進一步泛化成嚴重的心理問題。到嚴重的心理問題,如果內心衝突變形,還會進一步變成神經症早期階段。


Diana聊心理


每個人對每件事都有獨特的角度看待,不能籠統的說對與錯,也不能一概歸為病態。只能代表你與他人的想法和角度不一樣,出發點是與事實接近與還是偏離了。若意識到偏離了,調整方向即可。不必擔心過多,造成心理上的負擔。

希望對你有用[比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