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时

又是一年清明时


清明,是万物吐故纳新的时节,阴阳转化,生气始盛;


在历史长河中,清明时节被赋予了太多的情怀,有“旅雁尽回音信断,侧身长望泪频挥”的思乡,有“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的落寞,有“儿儿问我悲何事,此意他年汝自知”的慎终追思,更有“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自然的热爱。


清明时节,好像是冥冥注定,要伴随着春雨绵绵,烘托或喜或悲的氛围,最广为流传的是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诉说着多少游子的心声。在那个年代,清明是一个色彩情调很浓郁的大节日,或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倘若孤身行路,细雨湿春衫,触景定伤怀。也正是如此,清明能寄托如此多的情感,文人骚客留下了太多的墨卷诗篇。


清明时节,是踏青郊游、亲朋团聚的时节。梨花风起,游子寻春,花落草生,莺飞蝶戏,阳光明媚之时,山花灿烂,三五好友或家人相约,踏春郊园,让花香带走冬天的倦怠,春风送暖带来泥土清香,如果遇到矫情的才子,定会吟上一首“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野云将雨,沙鸟带声,空樽夜泣,残月当门,人生并不如意,总有人孤身在外,春雷阵阵,雨溅栏杆,恰遇清明时节,有哪个能不伤怀,一杯浊酒,叹道“宿酒昏镫,重门夜雨,寒食清明依旧”。


清明时节,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时节。扫墓祭祖,缅怀先烈,清明时节凝聚着民族精神;“忆昔父母康健时,清明携我上丘垅。如今清明我独来,却将小儿拜先冢”,这或许就是中华民族绵绵不绝的原因吧,对先辈的敬畏,对后辈的传承,文明如溪水,你我皆为修渠人,承前启后,连绵不绝,汇聚成海,方显文明如此之厚重。这份厚重,足以承受住自然灾害肆虐而不倒,也能承受其他国外打压而不夭。


清明节,延续了我们和先辈的文华渊源,也教育着我们为人应“清明”。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一样的人生,两种境界,介子推为了对得起自己的灵魂,毅然地在虚伪与死亡之间做出了“士甘焚死”的抉择,也不为那一丁点“祭余”的吃食。保持自己的本心,做人应“清明”,堂堂正正,无愧于心。


人间三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