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帶”強勢來襲!新趨勢日均交易量漲幅達220%

這次疫情給了餐飲人許多思考的議題,也將餐飲行業推向了新的發展階段。

在行業寒冬裡,餐飲企業紛紛開啟自救復工模式。其中,“外帶”模式在疫情期間實現強勢補位。

01、線上日均交易量漲幅達220%

3月上旬對比2月上旬,餐飲行業整體的線上日均交易量漲幅為100%;在此期間,外帶也保持了高歌猛進的姿態,同期對比,外帶的線上日均交易漲幅高達220%。

“外帶”強勢來襲!新趨勢日均交易量漲幅達220%

小吃快餐、飲品成外帶主流品類

在線上交易數據來看,小吃快餐、飲品、麵包甜點的外帶交易量最高。這可能與它們出餐快、標準化程度高、服務少的品類特點有關。

“外帶”強勢來襲!新趨勢日均交易量漲幅達220%

而從線上交易量漲幅來看,日本菜、粵菜和川菜這類在家難製作的美味,在外帶交易量漲幅方面表現搶眼,滿足了被迫宅家消費者的“口腹之慾”。

“外帶”強勢來襲!新趨勢日均交易量漲幅達220%

其中,粵菜和川菜的外帶日均交易量漲幅相比2月底的漲幅增加了1倍以上。而更適應外帶場景的飲品、麵包甜點則持續保持穩定增長。

雞腿堡、蛋糕、奶茶成外帶主力產品

“外帶”強勢來襲!新趨勢日均交易量漲幅達220%

正餐外帶前三甲:麻辣腸粉、羊肉串、火鍋料

通過線上交易數據觀察,發現正餐的外帶產品和非正餐的外帶產品差異明顯。

“外帶”強勢來襲!新趨勢日均交易量漲幅達220%

在正餐的外帶交易量前十名單品種,“重口味”的麻辣腸粉、羊肉串和火鍋底料包位列前三甲。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排名前5的菜品均為易於標準化、零售化的產品。

由此可見,這次疫情給了餐飲人許多思考的議題,也將餐飲行業推向了新的發展階段。

餐飲企業要想快速回血,要把握住哪些趨勢?


02、小程序+私域流量

疫情期間,所有線下門店關閉,品牌要想持續獲利,只能通過互聯網線上平臺持續輸出。很多業績表現亮眼的餐企在做外賣時有兩個共同點:


一是多平臺佈局,微信小程序點餐、企業自有訂餐平臺、第三方平臺同時發力;


二是都對微信小程序外賣加大投入,且成效明顯,小程序外賣貢獻了大量訂單量,增長迅速。


小程序在疫情期間突圍而出,成為了餐企提升外賣單量,籠絡新、老顧客的利器。通過小程序盤活用戶,提高外賣點單量已經成為了不少企業的共識。


那麼小程序對品牌來說有什麼好處呢?


“外帶”強勢來襲!新趨勢日均交易量漲幅達220%


首先,小程序相比第三方平臺來說,商家的掌控權力更大,轉發分享時,不會產生流量分流;在群內分享時,也更加便捷;相比海報來說,更加直觀方便。

其次,小程序一勞永逸,雖然搭建起來會費些力氣,但系統搭建更適配品牌調性;運營成本較低,並且沒有平臺抽傭。

最後,小程序對於品牌來說,更好管理,點單配送出單一體化,更方便管理,運營效率會大大提升。

03、快餐的標準化成“必殺技”

疫情中最發人深省的就是肯德基和麥當勞並未停業,作為在中國覆蓋率最高的西式快餐品牌,在疫情中卻得到了消費者的極大信任。

“外帶”強勢來襲!新趨勢日均交易量漲幅達220%

肯德基、麥當勞作為西式快餐的全球代表品牌,標準化操作讓他們可以號稱是全球都是一種味道。


肯德基從門店裝修、設備配置、產品操作標準、人員服務標準,沒有一點不再遵循這個規則,告訴消費者對於標準的堅持與執行。


正是這樣的行為,不斷潛移默化地告知消費者,肯德基、麥當勞在品牌上是值得信任的,這就是品牌的行為,這一消費者慣性思維的建立,就是“品牌信任感”。

“外帶”強勢來襲!新趨勢日均交易量漲幅達220%

從近年我國快餐業的發展看,快餐需求逐漸走向多樣化,快餐企業經營空間不斷拓寬,服務領域也更加寬廣。

因為疫情,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關心程度升至最高。同時,對成品或半成品的產品結構有了新的要求,而快餐的標準化意味著,無論是成品或半成品,他們的生產標準是一樣的,安全指標也是可以保證的。

“外帶”強勢來襲!新趨勢日均交易量漲幅達220%

疫情中的餐飲逆行者,還有一個知名的中式快餐品牌——和府撈麵。


和府撈麵乍一聽名字並不像中式快餐,因為它通過整體的餐飲品牌設計,給消費者打造了一個高端的消費場景,這樣的中式快餐給消費者帶來的不僅是飽腹感,還有體驗感。

“外帶”強勢來襲!新趨勢日均交易量漲幅達220%

在老鄉雞的5.0餐廳發佈會裡,可以看到進門地方安置了洗手檯,這在很多中式快餐店裡是沒有的。


不過,需要注意的事,餐飲行業可以學習工業的標準化,可以與人工智能融合拓展,可以將線下服務搬到線上,但餐飲行業始終還是服務業,便始終應該以產品品質為先,注重人文關懷與環境品質,強化食客體驗,讓飲食成為一種享受。餐飲的先進,並不一定非要把餐廳變成科幻大片的拍攝現場,讓食客把吃飯當成完成任務。

“外帶”強勢來襲!新趨勢日均交易量漲幅達220%

可以說,餐飲行業是最不穩定的行業,但也是最穩定的行業。無論是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雪災、再到移動互聯網對傳統餐飲的衝擊,每一次的災難或變革,總會有一些餐飲人倒下,但也總有很多餐飲人浴火重生,比以前活得更好,也讓行業更加有序,更加健康。

餐飲人如果將在競爭中處於不敗地位,必須要回歸品牌本身,尋找適合自己的生存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