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交易“水”有多深!交易量“摻水”人為製造系統“癱瘓”導致爆倉

外匯天眼APP訊 : 3月以來,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出現大跌。比特幣從3月12日的近8000美元暴跌至4000美元一線,直到3月20日之後,價格才艱難回到6000美元上方。然而,在虛擬貨幣背後,暴跌只是其暗藏的眾多風險之一。交易量“摻水”、人為製造系統“癱瘓”導致投資者爆倉……虛擬貨幣交易背後,“水”究竟有多深?

虚拟货币交易“水”有多深!交易量“掺水”人为制造系统“瘫痪”导致爆仓

在經歷3月以來的大跌之後,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價格近來才有所回升。然而,暴跌只是其背後的眾多風險之一。

虛擬貨幣交易非法

前期面對虛擬貨幣價格的快速上漲,部分不明真相的群眾懷揣“一夜暴富”的夢想,在相關虛擬貨幣交易平臺交易。投資者希望能從虛擬貨幣價格波動中獲取收益,而部分平臺惦記的卻是他們的本金。

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的常見套路是,先通過虛假交易騙取客戶入場,再通過操縱市場價格和惡意宕機使客戶被迫爆倉,某些平臺甚至成為犯罪分子洗錢的工具。

從2017年起,相關部門已經多次重申虛擬貨幣交易非法,並加大了打擊力度。2017年9月4日,人民銀行會同中央網信辦等七部委聯合發佈了《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明確虛擬貨幣交易場所和ICO(首次代幣發行)是非法金融活動,並開展清理整頓工作。

有數據顯示,當年各地搜排出的173家境內虛擬貨幣交易平臺基本實現無風險退出;以人民幣交易的比特幣從之前全球佔比90%以上,下降至不足5%。可以說,對虛擬貨幣的清理整治有效阻隔了其價格暴漲暴跌對我國的消極影響,避免了一場虛擬貨幣泡沫。

但仍有部分虛擬貨幣交易“死灰復燃”。有平臺為躲避監管,通過將服務器設置在境外、實質面向境內群眾提供交易服務的所謂“出海”方式,繼續從事相關非法活動。更有相關平臺利用區塊鏈這種新興技術,打著高收益的幌子,以區塊鏈技術創新之名,行在線詐騙之實。

數據顯示,人民銀行會同中央網信辦等部門對此持續監測和打擊,共監測和處置“出海”虛擬貨幣交易平臺300餘家。

但業內提醒,大家應擦亮眼睛,主動增強風險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不盲目跟風炒作,以防止上當受騙造成經濟損失。如發現有任何機構涉及此類非法金融活動,應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涉及違法犯罪的,應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交易量“摻水”欺騙投資者

在普通人眼中,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的交易量越大,就證明平臺的人氣越高、可靠性越強。殊不知,交易量也可以作假。

在市場調查中發現,前三大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的平均換手率分別為13.25%、8.33%和6.15%,都大幅高於國外持牌交易所的平均換手率2.37%。這說明交易平臺存在採用機器人刷量的嫌疑。

在市場調查中,隨機抽取幾家大型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的交易金額樣本數據分析發現,其交易特徵違反了Benford定律。

Benford定律是指自然產生而未經人為修飾的同類數據,其數字出現概率基本服從相同的概率密度分佈。

而市場調查數據顯示,樣本交易金額中,某個數字的出現頻次呈現異常翹尾現象,這表明這些數據經過了人為修飾,並不是自然交易的結果。這進一步證明,交易平臺存在虛假交易和數據造假行為。

虛擬貨幣交易平臺通過虛假交易刷出龐大的交易量,可以在幣價網站Coin Market Cap上獲取更高排名,讓虛擬貨幣獲得更多關注,營造出一種繁榮的市場假象,使客戶普遍高估虛擬貨幣的價值,從而吸引客戶入場。

系統“癱瘓”實為人為操縱

“20倍、50倍,最高可以選擇100倍槓桿!隨時買入、賣出,7×24小時交易無限制。”繼虛擬貨幣之後,虛擬貨幣期貨市場更為火爆,高達百倍的槓桿“玩法”吸引了眾多投資者趨之若鶩。

自2018年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價格出現大幅下跌後,各大虛擬貨幣交易所紛紛轉而推出虛擬貨幣期貨合約、永續合約等,並提供數十甚至上百倍的高槓杆,吸引在單邊下行的現貨市場無法套利的投資者。

一般來說,期貨具有對沖風險的功能,投資者在現貨市場買入某一種產品,當發現有下跌風險時,可以使用期貨的反向操作來規避價格變動的風險,不失為一種好的投資工具。但在虛擬貨幣的期貨市場上,卻越來越演化為一些虛擬貨幣交易所的斂財工具,人為操縱痕跡也越來越重。

在市場調查中發現,某些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相互勾結,圖謀客戶的財產,人為製造系統“癱瘓”,導致客戶被動爆倉。

如一家平臺通過“拔網線”的方法,使得交易平臺多次出現閃退、卡頓、倉位無法顯示等異常現象,影響客戶正常下單、撤單和平倉等交易操作。宕機時間一般持續半小時到2小時不等。同一時間,另一家平臺通過機器人買賣操縱價格,在其他平臺宕機期間將價格強制拉低或提升。客戶在加了10倍甚至20倍高槓杆的情況下,面對價格的巨幅波動,由於系統宕機無法選擇止損或補倉,只能被迫爆倉,最終損失慘重。兩家平臺過一段時間交換角色,故伎重施,改為前者操縱價格,後者宕機以侵佔客戶財產。

調查發現,某大型虛擬貨幣交易平臺在一年內共發生系統宕機6次,其中3次為突發故障宕機事件,平臺承認發生過兩次爆倉事件。目前,已出現多起因虛擬貨幣平臺無法登錄而導致合約投資者利益受損的事件。

成為犯罪洗錢“溫床”

隨著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火爆,其助長非法經濟活動洗錢的風險日益上升。由於虛擬貨幣具有匿名性且能夠跨境流通、支付便利,這就為開展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提供了條件。不少虛擬貨幣通過電子錢包轉移到境外,然後在境外變現,具有較強隱蔽性,使得監管難以追蹤。

通過對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的提現數據分析不難發現,比特幣交易中存在多次小額累計轉入、一次大額轉出清零的現象,符合洗錢行為的基本特徵。

此前被取締的網上黑市“絲綢之路”就是其中一個知名案例。這一網上黑市上販賣各種違禁品,如毒品、武器等,其支付工具正是比特幣。

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也讓勒索病毒更加猖獗。2017年5月,名為“想哭”的勒索軟件在全球迅速傳播。被攻擊電腦中的文件將被上鎖,用戶只能向黑客支付300美元等價的比特幣才能解鎖,有逾百個國家和地區數萬臺電腦遭到攻擊。

2017年7月,世界上最大的數字資產交易平臺之一的BTC-e創始人被捕。自BTC-e成立以來,就為犯罪分子客戶群創造了機會。

該平臺不要求用戶身份驗證,這使得犯罪分子利用這個平臺匿名交易並掩蓋資金來源。該平臺也缺乏任何反洗錢相關流程,為世界各地網絡犯罪分子的交易活動提供了便利。平臺上有部分比特幣來自入侵用戶計算機系統所得、詐騙用戶所得、盜取用戶身份出售所有、公職人員腐敗所得、出售毒品所得等,這使得計算機黑客、欺詐、身份盜取、退稅欺詐、和毒品販運等犯罪活動更加猖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