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战如何打,两大野战军发生分歧,主席支持了最胆大冒险的一方

这一战如何打,两大野战军发生分歧,主席支持了最胆大冒险的一方

1948年的豫东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最出奇制胜的一场大战。这次战役是由华野和中野两大野战军联手合作完成的。

这一战集中了解放军两大“军神”——刘伯承元帅和粟裕大将。

这一战如何打,两大野战军发生分歧,主席支持了最胆大冒险的一方

既然是军神,打仗自然各有自己的判断和不同的战法。

有趣的是,在这一次战役也有所反映。尤其是战役第二个阶段中,两大野战军两次发生战略性的分歧。

这是怎么一回事儿?

先得从第一阶段说起。

1948年5月,国民党军在中原战场集结了25个整编师(军),控制郑州、开封、徐州、蚌埠等大城市及主要交通线。另外,蒋介石又以12个整编师、4个快速纵队编成4个兵团南下,企图与华野主力决战。蒋介石说:

“我的要求是四个字:‘活捉粟裕’。”



敌大军扑过来。粟裕巧妙调动部队,进行诱敌,暗中却派出两个纵队往开封方向运动。当敌重兵追着粟裕跑的时候,那两个纵队突然兵临开封城下。粟裕这时才报告中央,要求打开封,且对部队下达攻击开封的命令。

当主席复电粟裕同意他的决定时,开封城下的战斗已经打响。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闻讯,也复电粟裕,为配合开封之战,调中野5个纵队阻敌北援。

结果,粟裕两个纵队在5日之内攻克开封,全歼守敌3万。

这就是豫东战役的第一阶段,粟裕突然袭击,一举夺胜。


这一战如何打,两大野战军发生分歧,主席支持了最胆大冒险的一方


可是,打下开封后,下一步该如何走呢?

在开封城区只剩敌核心阵地龙亭尚未攻下时,粟裕又做出了一个决定,继续诱敌上钩,再歼敌开封援军。

为什么要打开封援军?

因为开封是河南的省城,为敌人必救,蒋介石闻讯开封遭到华野进攻,马上下令邱清泉兵团、区寿年兵团急急赶去,并企图与华野在开封城内外决战。

而蒋介石此举正合粟裕之意。不料,此时华野和中野两大野战军却对下一战发生了分歧。


就在粟裕决定打敌开封援军时,中野的刘伯承等人却致电中央军委,提出了一个作战计划,即在华野攻克开封后,集中中野和华野主力,一起攻击郑州,全歼该城守敌47军。

粟裕在开封打敌援军的作战计划遇到了阻力。

有趣的是,次日两大野战军的分歧就消除了。

分歧的消失,没有人做工作——因为敌大举往郑州集中兵力,守郑兵力增多,华野中野要打郑州,就可能打成僵局,于是刘伯承等人主动提出放弃了原定计划。

这样,粟裕的开封打援计划又有了实施的可能。

可是,华野内部有人提出部队连续作战,官兵太辛苦,应该休整,不宜再战。中野的刘伯承等人针对粟裕开封打援的计划也提出:“似嫌歼击企图太多太大”——意思是胃口太大,胆子太大,可能太冒险了。


粟裕认为,战机已在眼前,不可错过,全军应当发扬连续作战、敢打硬仗的精神,在敌援军进逼的形势下,集中兵力,寻机歼敌开封援军于运动之中。



两大野战军发生了分歧。

这只有中央才能裁决。

6月26日,主席针对中野认为粟裕计划“似嫌歼击企图太多太大”的意见,明确表态支持粟裕:

“在此情形下,粟(裕)陈(士榘)张(震)部署在睢杞通许之线(或此线以南)歼敌一路是很适当的。”

粟裕后来回忆说:“豫东战役,二野(中原野战军)开始是不主张打得这样大的,后来还是中央下的决心,并要二野钳制敌18军。”


主席支持了最大胆、最冒险的粟裕。结果呢?

6月26日,粟裕下令占领开封的两个纵队主动撤出开封城内。邱清泉得知这个消息,大喜过望,立即下令快速开进,抢占开封。然而,与他一起前来驰援开封的另一个区寿年兵团,却有些犹豫,不敢大胆前进,稍微一迟缓,就与疾进的邱清泉兵团拉开了40公里的距离——这一急一缓,为粟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战机。

粟裕见有机可乘,不等查明敌军的具体部署,马上下令早已隐蔽起来的华野主力迅速楔入邱、区两兵团之间,分开两个兵团,并围歼战斗力较弱的区寿年兵团。结果,华野只用区区6天时间,就歼灭区寿年兵团部,并给前来救援的敌黄百韬兵团以歼灭性打击。这一次,又歼敌5万余人——胆大的粟裕大获全胜。

战后,刘伯承大赞粟裕的胆识和气魄。解放军三大“军神”的另一位——林总后来也说:

“像豫东战役那样的仗,我是轻易不敢打的。”



豫东战役极大地改变了中原战场上的敌我态势。但是,粟裕却说:

“豫东之战确实是有些冒险,我们真正的统帅是毛主席。没有他的支持,我是打不成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