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大發現時代是怎麼樣的?全球文明大碰撞

地理大發現與資本原始積累的關係

地理大發現時代是怎麼樣的?全球文明大碰撞

地理大發現是在西歐資本主義萌芽後,隨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黃金作為貨幣的職能日益突出,而西歐又極度缺乏,這樣西歐需要向東方尋求黃金,發展對外貿易和進行海外掠奪。

因此西歐人開闢新航路的動因之一就是攫取黃金、掠奪財富。而新航路的開闢確也使西歐掠奪了大量的黃金,為資本主義發展積累了大量資本。源源不斷的黃金輸入歐洲,使得黃金貶值、物價上漲,引起了“價格革命”。

它使新興的工商業資產階級以及與市場有聯繫的貴族牟取暴利,積累了鉅額資本,而收取貨幣地租的封建貴族的實際收入大大減少,經濟地位每況愈下。

“價格革命”是資本原始積累的因素之一,它加速了西歐封建制的衰落和資本主義的發展。因此可以這樣說,地理大發現極大地促進了西歐的資本原始積累,為歐洲資本主義最終戰勝封建制度準備了物質基礎。

地理大發現的過程

地理大發現時代是怎麼樣的?全球文明大碰撞

歐洲直通印度新航路的發現最先探尋通往印度航路的是葡萄牙人。早在1487年,巴索洛繆·迪亞斯沿著非洲西海岸航行,他的船遇風失控,隨風南飄。歸途中他發現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回國後,葡萄牙王命名該海角為“好望角”。

繼承迪亞斯事業的是達·伽馬。他在1498年7月8日率領四艘海船從葡萄牙啟航。繞過好望角,沿非洲東岸航行。1497年4月,橫渡印度洋,於5月20日到達印度西海岸的卡利卡特。

達·伽馬在印度出賣他從葡萄牙帶來的商品,買進胡椒、肉桂等東方物品,在1499年9月返回葡萄牙。這批貨的賣價為這次航海費用的60倍。

哥倫布航抵新大陸1492年8月3日,在西班牙女王伊薩貝拉資助下,意大利航海家克利斯託弗·哥倫布率領三艘帆船,從西班牙的巴羅斯啟航。9月6日離開加那利群島。10月9日到達美洲巴哈馬群島。

但哥倫布到逝世前,一直相信這是亞洲的一個海島,他命名為聖·薩爾瓦多。哥倫布離開聖·薩爾瓦多繼續航行,又來到古巴和伊斯帕尼奧拉島(海地),然後返航回西班牙。

1493年,哥倫布率領一支大艦隊,又離開西班牙揚帆出海。這次航行的直接目的是到伊斯帕尼奧拉島上定居,建立一個既採礦又從事農業的殖民地,並且以這個殖民地為基地到中國及印度去。

結果伊斯帕尼奧拉殖民地建立起來了,他當了第一任總督。1498年,他又進行第三次遠航,當他到達伊斯帕尼奧拉時,把島上的印第安人分給西班牙移民充當奴僕和莊園勞工。

1502年又派哥倫布作第四次遠征。他沿著美洲大陸進行探查,經過洪都拉斯和哥斯達黎加,但仍看不到中國的影子。

教皇子午線的劃定哥倫布和達·伽馬的地理發現提出了關於新發現地區的主權歸屬問題。當時流行兩種觀念:第一,基督教國家有權力佔領異教徒的國土;第二,教皇有權力決定尚未被基督教統治者所佔領的土地的主權歸屬。

當哥倫布發現美洲後回到西班牙時,西班牙宮廷害怕葡萄牙和它爭奪這個新發現的“印度”,便要求教皇亞歷山大六世承認西班牙對於這塊土地的主權。

1493年5月4日教皇確定亞速爾群島和佛得角群島以西100裡格的子午線為分界線,並把該線以西一切土地劃歸西班牙,該線以東的一切土地都劃歸葡萄牙。

1494年,西、葡兩國又締結托德西拉斯條約,把這條線向西移動270裡格。當時西班牙人認為自己在這個條約中佔了便宜,相信到印度去的航路在西方。但實際上這條界線使葡萄牙人取得了繞非洲到印度去的航路上的所有據點。

麥哲倫的全球航行

地理大發現時代是怎麼樣的?全球文明大碰撞

西班牙冒險家巴爾波阿在達利安地峽(巴拿馬)尋求黃金時,看到另一個海洋(太平洋)。於是人們開始相信橫渡這個海洋可以到達東方。

因此,16世紀初出現了想進行這個嘗試的一批職業冒險家,大多數人是葡萄牙人或意大利人,其中有阿美利哥·維斯蒲西(意大利人)、卡波特父子(意大利人,後移居英國)、及斐爾南多·麥哲倫(葡萄牙人)。

麥哲倫在1519年9月20日從西班牙聖盧卡爾港出發,一共有五艘船。船隊渡過大西洋,翌年3月抵達南美巴塔哥尼亞。5月中旬,一艘船在探航中沉沒。10月,船隊到達後來以麥哲倫命名的海峽。船隊通過海峽時遇上了狂風暴雨。11月初,一艘船離隊駛返西班牙。麥哲倫率三艘船沿智利海岸航行。在到達北緯50度的地方折向西北前進。

1521年3月6日到達一個海島(可能是關島),補充了食品。16日到達菲律賓。他在攻打馬克坦島的戰鬥中被殺死。其餘船員乘兩艘船在當地水手的幫助下繞過婆羅洲(今印尼加里曼丹)北端抵婆羅乃(今文萊首府斯里巴加灣市),不久駛抵香料島(今馬魯古群島),這是1521年11月的事。經南印度洋駛向非洲南端,繞過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駛返西班牙。

1522年9月6日回到聖盧卡爾港,船員僅剩18人。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次繞全球一週的航行,歷時三年。

1529年西班牙與葡萄牙訂立薩拉哥薩條約,西班牙放棄了對於香料島的一切要求,葡萄牙則向西班牙交納350 000杜卡作為交換條件。該條約還把分界線向東移15度(經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