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终究没有成为下一个星巴克


瑞幸咖啡:终究没有成为下一个星巴克

所有命运的馈赠,早已暗中标好了价码。

4月2日晚,“民族之光”瑞幸咖啡发布公告,承认内部业绩造假。消息一出,又一次见证“中概股奇迹”——股价瞬间暴跌超过80%。

风暴来得并不意外

早在今年1月,著名做空机构浑水公司公布了一份89页的关于瑞幸咖啡造假的报告。据悉,做空机构安排了全职92个、兼职1418个、全国900多家门店蹲点、收集购物小票25843张、大量内部微信聊天记录、关联人与企业的工商信息以及11260个小时的门店录像录制,最终拿到证据。

最初瑞幸断然否认了这一指控,然而事隔仅一个多月,瑞幸便自曝作假,真是“打脸来得太快”。

报告指出从 2019 年 Q3 开始,瑞幸咖啡对每家门店的日销量虚报近70%,每笔订单包含的商品数、产品净售价比实际夸大,为了做平财报虚报广告支出,用广告费用填门店营收的坑。

如此以来,瑞幸“卖一赔二”的烧钱模式在上市的Q2就成功达到盈利目标,Q3财报发布后股价便小幅上涨。今年1月初股票增发完成了又一轮“IPO”。

单店盈利是瑞幸自创的概念,没有考虑广告、营销和人力等费用,因此并不能反映实际运营情况,但是瑞幸故事背后所讲的盈利,却让资本市场买了单。

瑞幸咖啡:终究没有成为下一个星巴克

一个在“中国普及咖啡”的故事

瑞幸最初故事的脚本,是中国有巨大的咖啡饮用消费市场,只是需求远没有被开发。在中国普及咖啡,让咖啡成为中国人的刚需,是瑞幸给故事做的注脚。

瑞幸自成立就一直伴随各种争议和质疑,仅18个月刷新中概股上市纪录,短短两年募资10亿美金,开店超过4500家…..

除去虚高的数据,无可否认瑞幸的用户数量也是实现了一定数量级的增长,然而一直靠烧钱补贴出来的用户是否是真正的用户,对于绝大多数“羊毛党”消费者,一旦补贴减少或者没有,是否还能成为持续消费的用户。

瑞幸在上市前夕将公司愿景改为:“从咖啡开始,成为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 be part of everyone’s life, starting with Coffee”。

咖啡只是故事的开始,却不足以支撑起瑞幸的估值和野心,

小鹿茶横空出世,一口气28城42家门店。

瑞幸咖啡:终究没有成为下一个星巴克

小鹿茶一口气28城42家门店

小鹿茶的诞生与瑞幸咖啡开店之初的步调如出一辙,“明星代言+烧钱补贴”一口气28城42家门店。靠着下沉到低线城市和0元加盟,小鹿茶轻资产模式快速扩张,并不断拓宽和延展产品经营的边界。

打开瑞幸的APP俨然是一个电商网站,虽然主打是咖啡,但是茶饮、零食、用品,数码、耳机等等几乎什么都卖,堪比拼多多。

显然咖啡不过是瑞幸的一个引流工具--打造“爆款”带来流量,在其他产品进行利润转化是现今互联网商业模型的主流思路。瑞幸新推出的“瑞即购”无人零售咖啡机和“瑞划算”无人终端售卖机在线下高调部署,模式并不新鲜,放在眼下也不过是用以继续支撑讲故事的题材和保持资本对其为数不多的想象。

快,意味着不稳和失速,一定程度上变成了企业潜在危机。毕竟所有的愿景、理想最终还是需要实实在在的财务数据。

瑞幸咖啡:终究没有成为下一个星巴克

守住诚信的底线,这才符合企业最大的利益

诚信是市场的基石,造假需承担极其严重的后果。曾经在财富500强排名第7的安然事件,向投资人编造了一个高速增长的商业创新故事,其财务造假的结果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被美国证监会处罚5亿美元,股票终止买卖,企业破产赔偿投资人七十多亿美金,包括CEO在内的几十人被提起刑事诉讼,涉及造假的会所、多家投行均付出了巨额赔偿。

安然的历史或许将在瑞幸身上重演。

美国多家律师事务所已对瑞幸提起集团起诉,瑞幸咖啡将面临巨额索赔包括刑事诉讼、行政执法起诉以及巨额罚单。此外,根据刚实施的新《证券法》。“在境外的证券发行和交易活动,扰乱境内市场秩序,损害境内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处理并追究法律责任”。也就是说境内投资人如果因为被造假误导产生损失,将面临在国内被追究法律责任。

高昂的造假成本是眼下瑞幸难以承受之重,瑞幸的个例对于所有海外上市的企业是一个警钟,企业只有真正脚踏实地、沉下心来经营市场,不心存任何侥幸,不以身试法,守住诚信的底线,才是符合企业最大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