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軍登陸諾曼底,巴頓和蒙哥馬利如何上演二人轉?3個行動1場戲


盟軍登陸諾曼底,巴頓和蒙哥馬利如何上演二人轉?3個行動1場戲

1944年6月6日,盟軍在法國的諾曼底登陸正式開闢西線第二戰場。但圍繞這次登陸行動,盟軍卻準備了很長一段時間,其中尤以美軍將領巴頓和英軍將領蒙哥巴利作誘餌的欺騙戰術功不可沒。那麼,盟軍為什麼要用這兩名將領來唱雙簧做誘餌呢?他倆又是如何在前線上演精彩二人轉的呢?

首先,用他倆作誘餌並非突發奇想,前兩次登陸失敗有前車之鑑

斯大林希望盟軍開闢第二戰場的要求提得很早,當德軍1941年秋冬進攻莫斯科時,斯大林就向丘吉爾提出了建議。但當時英軍所處的戰場環境,並不允許丘吉爾能騰出手來搞出大動靜,可他又不能對東線的戰況熟視無睹。

1942年,德軍在戰場上頻繁得手,東線德軍發起了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戰役,西線德軍在隆美爾率領下,在北非屢建奇功。迫於盟軍在各個戰場上的不利態勢,盟軍在8月19日發起了在法國迪耶普的登陸行動。

盟軍登陸諾曼底,巴頓和蒙哥馬利如何上演二人轉?3個行動1場戲

這次行動被視為盟軍對德軍的試探性登陸,雖然盟軍的目的有藉機奪取德軍的恩尼格瑪密碼機之嫌,但6000多英國和加拿大士兵卻只有200來人回來,傷亡率高達96.5%。儘管如此,盟軍還是從這次登陸行動中汲取了教訓,掌握制空權和控制灘頭陣地對登陸作戰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1943年7月9日,東線蘇軍與德軍展開了庫爾斯克坦克大決戰,美軍認為小規模登陸西歐的條件已經成熟,遂決定發起西西里登陸行動,以進軍意大利迫使意大利退出軸心國。

這次行動,盟軍汲取了迪耶普登陸行動的教訓,採取陸海空強大火力優勢以強打弱,但“哈士奇行動”仍然暴露出諸多漏洞。在迪耶普登陸行動中暴露的空降作戰問題依然存在,英軍的機降旅被投放到了德軍的陣地上,美軍第82空降師因為飛過自己的艦隊,被美軍當成德機遭到襲擊,副師長查爾斯.斯蘭斯基墜機身亡。

如果說迪耶普登陸是盟軍開闢西線戰場試探性進攻的話,那麼,西西里登陸就是諾曼底登陸的預演。正因為這兩場登陸行動暴露的問題太多,德軍在西線的防禦又非常嚴密,盟軍才不得不慎重考慮登陸點的問題,更要考慮如何把德軍的防禦方向吸引到盟軍需要的地方,讓巴頓和蒙哥馬利作誘餌就成為其中重要計劃之一。

盟軍登陸諾曼底,巴頓和蒙哥馬利如何上演二人轉?3個行動1場戲

其次,用他倆作誘餌成功把握較大,他倆所到之處就是進攻主要方向

1944年,盟軍在戰場上的形勢從不利轉入有利,蘇軍完全佔據了東線的主動權,西線德軍在北非戰場失利後,把戰線壓縮在法國的海岸線作最後的防禦支撐。此時,英美不僅要履行與斯大林協商的開闢第二戰場承諾,更重要的是,還不能讓蘇軍單獨享受打敗德國的勝利果實。

一方面,在何處登陸,如何減少盟軍傷亡成為首選。盟軍首先選擇的登陸地點有三個:康坦丁半島、加萊和諾曼底。第一個被否定的是康坦丁,因為地形狹窄不便於盟軍展開。其次被否定的是加萊,雖然距離英國本土最近,也是易於登陸的地點,卻因為太容易登陸而被德軍重視,這裡也是德軍重點防禦方向。剩下的只有諾曼底了,這是個別無選擇的登陸地點。

另一方面,選擇諾曼底登陸,盟軍面臨的問題就是吸引德軍把注意力放在加萊。雖然諾曼底登陸場地勢開闊,便於30個師的盟軍展開行動。但這麼大的戰役行動,怎麼能事先不被德軍發現呢?巴頓和蒙哥馬利的作用正是體現在這個用途上。

盟軍登陸諾曼底,巴頓和蒙哥馬利如何上演二人轉?3個行動1場戲

盟軍為什麼要用他倆作誘餌呢?因為巴頓和蒙哥馬利都是美軍和英軍在西線戰場上的主戰將領,他們所到之處都是主要進攻方向。還因為他倆分別在西西里島和北非與德軍交過手,特別是在西線防禦的隆美爾更是他倆在戰場上的重要對手,對他倆的去向,隆美爾尤其關注。

有人問了,盟軍為什麼要同時使用兩名大將作誘餌呢?這是為了加強欺騙作用的真實效果。如果使用一名將領去當誘餌,德軍怕是會做出聲東擊西的判斷。而事實確如盟軍預料那樣,當德軍情報部門發現他倆同時出現在西線戰場上時,德軍迅速將防禦重點選擇在了加萊地區。

再次,用他倆作誘餌可以集中德軍注意力,三個行動指向一個目標

諾曼底登陸行動,盟軍制訂了多個行動計劃,而其核心內容卻是根據英軍在1941年準備登陸法國的“圍捕”計劃草案而來,1943年初,盟軍根據這一計劃又修訂為“鐵砧計劃”,到1943年底,諾曼底登陸行動又被正式命名為“霸王行動”計劃。

盟軍登陸諾曼底,巴頓和蒙哥馬利如何上演二人轉?3個行動1場戲

根據“霸王行動”計劃指引,巴頓和蒙哥馬利需要扮演兩個不同的角色,巴頓的誘餌計劃叫“堅毅行動”,任務目標是登陸挪威,並向瑞典進發,以切斷德軍在瑞典的鐵礦砂通道。

盟軍在擬定這個假目標的同時,還假設了一個巴頓在多佛為基地的美軍第1集團軍群,這支部隊的任務就是為登陸加萊作準備。盟軍不僅讓巴頓到多佛等地頻繁出現,還為他配備了一套完整的指揮體系,實際上,這些德軍在電臺中偵聽到的20個師的美軍通信和兵力裝備等都是盟軍虛構的。

與此同時,為了分散德軍的注意力,盟軍又特意找到一個替身演員詹姆斯來出演蒙哥馬利,當真實的蒙哥馬利在英國指揮盟軍作登陸諾曼底準備時,假的蒙哥馬利卻不斷地出現在北非和埃及,這個計劃分別叫做“齊柏林行動”和“銅頭蛇行動”。在這兩個行動計劃裡,假的蒙哥馬利要讓德軍相信,英軍的第9、10、12三個軍已經完成集結,既可以從地中海進軍意大利威脅德國本土,還可以做出向巴爾幹半島進攻的樣子,目標直指德軍在羅馬尼亞的油田。

盟軍登陸諾曼底,巴頓和蒙哥馬利如何上演二人轉?3個行動1場戲

結果是,無論是巴頓的“堅毅行動”還是蒙哥馬利的“齊柏林”和“銅頭蛇”行動,三個行動一場戲,他們成功地分散了德軍的注意力。而德軍看到巴頓和蒙哥馬利頻繁出現在多佛和埃及,德軍只好加強了加萊方向的防禦和增強巴爾幹半島和意大利的兵力,客觀上使諾曼底的防禦力量更加薄弱。

綜上:盟軍登陸諾曼底行動,是戰爭史上籌劃時間長、作戰兵力多的一次登陸作戰,但其成功的重要原因卻是巴頓和蒙哥馬利的精彩表演。雖然這是一次冒險行動,卻體現出了盟軍在指揮上的自信和對全局的把握。而巴頓和蒙哥馬利表演的戰場二人轉,也成為戰爭史上一段經典的戰例。

更多資訊請關注島主說事,喜歡本文的讀者請點贊、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參考資料:《二戰全史》《諾曼底登陸戰役》

精彩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