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好,有高效管理的统一更好

《三国演义》开篇就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君主专制时代,国家总是陷入“分裂-统一-分裂”的循环。

中国历史证明了这一点。西周后进入春秋战国时代,以秦一统告终。至汉末又分为三国,然后三家归晋。南北朝之于西晋,五代十国之于唐,又都是大一统之后的分裂时期。

世界历史上也不乏类似案例。日本分裂的南北朝时代由室町幕府终结,紧随着室町幕府的又是更加混乱的战国时代。欧洲合久必分的情况较多,比如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

统一好,有高效管理的统一更好

日本的战国时代,是一段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混战时期

为什么“分久必合”?

第一:统一有利于经济。

首先,在农业社会,想要修建大型工程,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比如开凿京杭大运河,统一王朝更有能力调配这些资源。

同样的,资源是影响宏观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资源越多,越利于经济发展。对同一个国家来说,统一无疑比分裂可支配的资源更多。

其次,创新理论告诉我们,密集的社会会产生高频的交流,更多的交流带来更多的创新。这也是大一统国家相对于小国寡民的一个优势。

此外,欧洲历史上小国林立,而在当今世界,欧盟实行货币统一、内部取消关税、贸易自由,对各会员国的经济有利,整体抗风险的能力也会更高。

第二:专制时代最初驱动统一国家出现的动力来自统治者本身。

比如秦灭六国。战国时期,诸侯之间征战不断,想要确保自己的安全,那么消灭所有对手就是最可靠的方式。当时人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梁襄王问孟子天下如何安定,得到的回答就是“定于一”。

第三:大一统变成历朝统治者的共识。

秦的大一统为后世树立了一个标杆。认识到统一的好处,历朝历代的君主都以天下一统为目标,因此君主总是想尽办法消灭割据或叛乱。同样道理,一旦陷入分裂,总会有新的强权再度实现统一。

统一好,有高效管理的统一更好

南北朝时期,北周统一北方后有希望完成一统,最后被杨坚窃取了胜利果实

那么为什么又会出现“合久必分”呢?

第一:受技术限制,如何对庞大的国家维持有效管理,是古代社会的难题。

中国的大一统是中央集权的形式,也就是君主对国家进行全面管理,但是受限于通信、交通条件,这种管理效率不高,经常出现问题。

中央强势,压迫太紧,会出现起义,像秦、隋都是亡于暴政。

中央弱势,管控不住局面,会出现割据、叛乱,比如晋朝各藩王争夺大权导致的八王之乱。欧洲情况不同,但也有类似事例。神圣罗马帝国曾陷入“大空位时代”, 就是因为没有能服众的皇帝,一些强大的诸侯甚至开始蚕食皇帝的直辖地。

第二:土地兼并。

伴随着“分合定律”,中国古代常常陷入的另一个怪圈就是土地兼并。王朝初期,土地往往刚经历重新分配,相对公平。几代人之后,由于经营不善或天灾人祸,破产者把土地卖给大户,自己变成雇农或流民,加上一些大户强行兼并土地,户口变少。这就动摇了农业帝国赖以生存的赋税、徭役制度,国力虚弱,地方分裂的倾向随之抬头。

比如唐朝实行两税法后,以土地、财产的多少为标准收税,缓解了财政危机。然而唐末藩镇问题太严重,朝廷无法收缴藩镇的赋税,因此无力削藩,无法削藩就更无法收税,陷入恶性循环。

这个规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大组织有它的好处,但是一个组织不是越大越好,而是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管理体系,否则衰败就是必然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