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名士顧愷之的《女史箴圖》究竟如何揭開中國古典繪畫的序幕?


魏晉名士顧愷之的《女史箴圖》究竟如何揭開中國古典繪畫的序幕?

《洛神賦圖》

前言:

在沒有照相機的古代,如何記錄美好的生活,權當記者的就是畫家。魏晉南北朝,戰亂頻繁,時人不求不朽,只求活在當下,及時行樂,灑脫飄逸。沒有頭條,沒有抖音,顧愷之妙筆生花,不在形似,更在“通神”,他的行筆“春蠶吐絲”。“春雲浮空,流水行地”,顧愷之的線描,也成了後人的楷模。

歷時三百多年的魏晉南北朝,戰爭頻繁,社會動盪不安,民族融合和思想文化領域異常活躍。從三國到西晉的短期統一,到南北朝對峙,東晉西晉及南朝的經濟文化的繁榮,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政策,推動歷史的前進,為大唐帝國的繁榮打下基礎。

漢代位於正統地位的儒家思想受嚴重衝擊,頻繁的戰亂考驗人們對生死的看法,崇尚老莊高談玄理的風氣和頹放通脫的生活作風,在士大夫中蔓延。崇尚自然,反對名教,對人物的鑑賞品評更偏重於才情,風度和氣質,不像東漢完全停留在道德操守方面,從而在思想領域突破舊的藩籬而得到解放,這都給審美取向和藝術的創新帶來影響。

社會動亂帶來的巨大苦難,使漢代從印度傳入的佛教有了滋生和發展的土壤,開鑿石窟,修建寺院,壁繪造像蔚然成風,同時使傳統的繪畫得到滋養。

隨社會的發展及思想的演化,繪畫領域出現了新的變化,對傳統的繪畫題材有新的突破及發展,漢代的經史,列女,神話等題材佔一定的比重,以文藝作品為題材的繪畫創作活躍,宗教繪畫尤其佛教題材空前發展,山水,花鳥也開始擺脫人物畫的附屬而慢慢成為獨立的畫種,繪畫理論和繪畫史的論著開始從感性走向理性。

工匠仍是創作的主力,上流社會知識階層也開始了繪畫創作活動,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批知名畫家開始被載入史冊。三國魏晉南北朝繪畫的種種跡象,特別是魏晉風度玄學思想的影響,藝術充滿靈氣,為唐代美術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顧愷之是魏晉南北朝繪畫領域中最為燦爛的明珠,顧愷之(約346—407)江蘇無錫人,出身士族,主要從事繪畫,文學方面頗有造詣。

魏晉名士顧愷之的《女史箴圖》究竟如何揭開中國古典繪畫的序幕?

《女史箴圖》


晉室南渡,江南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名門士族文風漸盛。畫家輩出,著名有王羲之,戴逵,史道碩等人,足以代表當時水平,但對後世影響最大的當推顧愷之。

顧愷之性格率真,單純,樂觀,風趣,因而有,才絕,畫絕,痴絕的三絕之稱,痴絕是指對世俗事物的單純而真摯的態度,也是魏晉時期名士風度的一種表露。

顧愷之繪畫藝術上突出的成就是畫人不停留在外表的肖似而更強調和追求刻意人物的精神狀態,提出“傳神”的主張,他認為最能傳達人物深情的眼睛,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之中。“畫妙通神,變化飛去,猶人之登仙也”。

作為中國繪畫的重要表現手段—線描,在顧愷之筆下也有所發展和創造,他用筆勾勒的特點被後人形容為“春蠶吐絲”,“春雲浮空,流水行地”。這種“緊勁聯錦,循環超忽”氣脈連貫的描法,正與他所創造的藝術形象的內心境界相表裡,從這現存的傳為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卷中可以得到印證。

魏晉名士顧愷之的《女史箴圖》究竟如何揭開中國古典繪畫的序幕?

《女史箴圖》


《女史箴圖》屬於漢代傳統的列女圖範疇。但畫家卻在作品塑造了富有生命感和時代特徵的宮廷婦女的優美形象,“馮媛擋熊”“班姬辭輦”都對人物進行為生動形象的描繪。“馮媛擋熊”表現西漢元帝與嬪妃遊於御苑,黑熊忽攀檻而出,眾人倉皇而逃。獨馮婕妤不顧個人安危挺身擋住黑熊保護皇帝。馮婕妤勇敢鎮定的身影和其他人的驚慌之態形成鮮明對比。“班姬辭輦”繪漢成帝欲與班婕妤同輦而遭拒絕,班姬認為英明的君子應依靠賢臣治理國家而不貪戀女色,畫家著意表現坐在步輦上的成帝頻頻回顧的神色及眾人抬輦,步履蹣跚,不勝重負之狀,突出班姬端莊淑美一身正氣的形象,後半部分畫卷則以形象詮釋關於宮廷婦女應遵守的道德規範,畫家並不是做說教式圖解,而生動形象來反映當時的生活面貌。

魏晉名士顧愷之的《女史箴圖》究竟如何揭開中國古典繪畫的序幕?

《女史箴圖》


“女史司箴”,刻畫了雲鬢高聳,長裙曳地,秉筆直書的女官,不僅外貌娟秀,通過儀態神情顯示出一個善良純潔,麗婉端莊,忠於職守,不懼淫威的動人形象,畫中的線描優美舒緩,氣勢連綿,極好地與女性形象相協調,顯示出畫家的藝術風格特點。

魏晉名士顧愷之的《女史箴圖》究竟如何揭開中國古典繪畫的序幕?

《女史箴圖》


《洛神賦圖》根據建安詩人曹植寫的《洛神賦》畫成的長卷,按文本的敘述順序,通過反覆出現曹植和宓妃(洛水之神)的形象和他們之間相戀的情節描繪,表達了兩者相愛因“人神之道殊”而不如願的惆悵之情。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氛和浪漫主義色彩。

魏晉名士顧愷之的《女史箴圖》究竟如何揭開中國古典繪畫的序幕?

《洛神賦圖》


《列女仁智圖》取材漢代劉向所著《列女傳-仁智》中的內容,反映婦女的遠見卓識,構圖人物皆平列展示,不畫環境背景,保留較多的古拙風格面貌,情節鮮明,人物神采生動。

魏晉名士顧愷之的《女史箴圖》究竟如何揭開中國古典繪畫的序幕?

《列女仁智圖》


顧愷之在繪畫理論方面也有重要的貢獻,他著述的《論畫》,《魏晉勝流畫贊》,《畫雲臺山記》三篇文章,《論畫》通過對魏晉以來的畫家和作品的論評,闡述了他的美學思想和繪畫主張。“遷想妙得”,強調通過畫家發揮想象力和藝術創造的能動性,塑造出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既要注意外形的奇骨美好,又強調異於常人的精神狀態。《魏晉名臣畫贊》主要講臨摹方法,臨摹要點,提出“以形寫神”“悟對通神”成為他繪畫理論與美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畫雲臺山記》是一副表達張天師十試弟子趙升繪畫作品的創作設想。山水形象佔了很重要的部分,早期道教繪畫和山水畫的面貌,是典型的“神明之居”。

魏晉名士顧愷之的《女史箴圖》究竟如何揭開中國古典繪畫的序幕?

《洛神賦圖》


東晉時期的繪畫及書法創作活動非常活躍,在上流社會文化中佔重要的位置,出現了眾多著名書畫家,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書法,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更多的人對書畫傾注了很高的熱情,推進藝術水平的提高。

魏晉南北朝時期,三國有吳畫家曹不興,西晉畫家衛協,東晉除顧愷之外,還有戴逵,史道碩等。

南朝包括宋,齊,梁,陳四朝,歷時189年,南朝雖然政權更替,但經濟很繁榮,梁武帝大力收集名畫,南朝主要畫家有陸微,張僧繇,與顧愷之合稱“六朝三大家”。

宗炳,專攻山水的畫家,他所著的《畫山水序》卻一直流傳至今。“含道映物”“澄懷昧像”“應會感神”種“暢神”之說,王微也專政山水畫。

北朝畫家有蔣少遊,楊子華,曹仲達等,尤以曹仲達所畫的佛像為西域傳入的樣式,世稱“曹衣出水”是佛教畫中的經典式樣。

敦煌北朝石窟壁畫及造像,佛教本生畫由佛經中引進題材,雖然有西域及印度的樣式,動態誇張,色彩豔麗,造型奇特。

魏晉南北朝是我國繪畫理論和畫史創立的時期,並開始繪畫評論的零星論述,謝赫的《畫品》提出品評畫家優劣的六個方面一“六法”即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模移寫,強調氣韻生動。

謝赫的“六法”是古代繪畫長期實踐與理論探討總結的完整認識,在繪畫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強調畫家對生活的深入觀察和生動準確的表現力,稱讚觀察詳審,重視對人物精神狀態的挖掘。

孫暢之的《述畫記》,姚最的《續畫品錄》也是重要的繪畫理論著作。《續畫品錄》錄及梁元帝蕭澤等20位畫家,且不分品第,只論及得失。

魏晉名士顧愷之的《女史箴圖》究竟如何揭開中國古典繪畫的序幕?

《列女仁智圖》


魏晉南北朝三百多年動盪的歷史進程,打破了漢代禁錮於儒家思想的局面,民族繪畫吸引了外來藝術的營養,繼承漢代藝術成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內容技巧上都有重要發展和突破。上層社會專業畫家紛紛湧現曹不興,衛協,顧愷之,張僧繇,曹仲達等人發生重要影響。寺院和石窟壁畫中民間工匠的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創作活動十分活躍,出現新疆,敦煌等地區的石窟寺院壁畫藝術。繪畫內容仍注重教化,但對繪畫的藝術特點被強調和重視,老莊思想和玄學的盛行,隱逸脫俗的生活態度,使人物畫塑造出名士的形象,注重人物的神采儀態,山水畫從萌芽到初步確立,畫家互相吸引交流,使繪畫呈現繁榮的景象。

後記:

每次閱讀美術史,我都會想起莊子《皰丁解牛》的故事,技進乎道,方能遊刃有餘,讀美術史並不是死記硬背幾張名畫及幾個畫家的生平事蹟,而是通過對大師留下的作品,來體會其中的道。即顧愷之的“悟對通神”,心領意會,美術史就不是枯燥無味的畫面,而是美不勝收的畫卷,讓我們留連忘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