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蟬:膽色俱佳,萬死不辭

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的美譽。有關她們的事蹟,幾千年來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先前巾幗志已講過“落雁”王昭君,“沉魚”西施的典故由來,所以今天要介紹的是周旋於董卓呂布之間,實施連環計促使兩人反目成仇,達成殺董卓成就的“閉月”貂蟬。

貂蟬:膽色俱佳,萬死不辭

貂蟬生活年代約在東漢末年,生卒年不詳,是四大美女中唯一一位無史料記載,僅出現在說書話本里的人物形象。正史《後漢書》中從未提及貂蟬之名,有關她的記載最早出現在《三國志平話》裡,後由羅貫中整理創作出一個完整的形象,登場於歷史小說《三國演義》。

貂蟬:膽色俱佳,萬死不辭

在元代講史話本《三國志平話》中,貂蟬本名任紅昌,出身甘肅臨洮,也有一說為山西忻州人,是呂布的原配妻子,時逢黃巾之亂,兩人在家鄉失散後流落一方,淪為王允的婢女。王允知其身世後心生一計,設宴款待董卓,讓貂蟬與董卓見面。又邀呂布赴會讓其與妻子破鏡重圓,並承諾改日讓他們正式團聚。之後王允將貂蟬送至董卓府上,董卓誤以為是王允獻給自己的厚禮,遂笑而納之。呂布得知董卓的行為後,勃然大怒,提劍入堂殺害了醉得不省人事的董卓。

貂蟬:膽色俱佳,萬死不辭

而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捨棄了話本里貂蟬與呂布本為夫妻的設定,並隱去身世,搖身一變成為王允府中自幼長成的歌伎,其年方二八,色伎俱佳,王允待其如親女一般。貂蟬見東漢被奸臣董卓所把持,自家主人終日愁眉緊鎖,只恨不能為其分憂解難,在牡丹亭畔長吁短嘆時,恰巧被王允撞見,允知其心跡,向其下拜,將貂蟬收為義女,定下連環美人計,先將貂蟬許嫁呂布,後獻與董卓。

貂蟬:膽色俱佳,萬死不辭

自被董卓納入府中後,貂蟬便周旋於董卓與其養子呂布之間。一日,呂布趁董卓上朝時入府探望貂蟬,二人來到鳳儀亭相會,貂蟬假意向呂布哭訴被董卓霸佔之苦,呂布心生怨懟,語罷提戟欲走,卻被貂蟬以言留住。不料被回府的董卓撞見二人私會,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向呂布,呂布飛快逃離。董卓怒責貂蟬,貂蟬卻言是呂布調戲她。從此父子二人反目成仇,王允趁機說服呂布臨陣倒戈,最終剷除了董卓。也因此留下了一個“呂布戲貂蟬”的千古傳說。

貂蟬:膽色俱佳,萬死不辭

作者羅貫中有詞贊之曰:“原是昭陽宮裡人,驚鴻宛轉掌中身,只疑飛過洞庭春。按徹梁州蓮步穩,好花風嫋一枝新,畫堂香暖不勝春。”又詩曰:“紅牙摧拍燕飛忙,一片行雲到畫堂。眉黛促成遊子恨,臉容初斷故人腸。榆錢不買千金笑,柳帶何須百寶妝。舞罷隔簾偷目送,不知誰是楚襄王。”

貂蟬:膽色俱佳,萬死不辭

貂蟬素有閉月之稱,相傳她於午夜在後花園焚香拜月之時,忽有輕風吹過,使浮雲遮月。這時被王允看見了,為計劃得以順利實施,他在宣揚養女容貌如何時,便逢人就說,女兒之容色,連月裡嫦娥都自愧不如,只好羞入雲中隱而不見,不敢與之相較。

貂蟬:膽色俱佳,萬死不辭

關於貂蟬的人物原型,史書中雖沒有明確提及貂蟬之名,但確有記載呂布與董卓之間的私人恩怨。董卓派呂布去看守自己的內宅,不料呂布趁董卓不在,竟與其婢女暗中相戀。呂布因懼怕和婢女的姦情被董卓發現,便去求見王允,和盤托出不和的真相,指望王允相助,結果被王允反過來所利用,離間董呂二人。這裡出現的婢女,應該就是貂蟬原型。

貂蟬:膽色俱佳,萬死不辭

貂蟬出身成謎,死因也成不解之謎。曾經耗費筆墨渲染貂蟬義舉的羅貫中,卻對貂蟬“長安兵變”後的描述著墨不多,呂布兵敗身死後,再沒有交代,貂蟬至此下落不明。世人對其結局的猜測也形成了慘死和善終兩大類型。有說自殺殉情,隨呂布而去。也有說改名易姓,遠走他方。或被曹操收養府中,鬱鬱而終等。

貂蟬:膽色俱佳,萬死不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