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西方国家一大“怪”——把孩子放到笼子里养活

前言

在我国的东北地区,流传着一种“八大怪”的说法。讲述的是在老一辈生活的年代里,看上去有些奇怪,但是非常具有地域特色的八种传统生活习惯。其中有一条是:“养活孩子吊起来”。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虽然听起来感觉比较恐怖,但其实上指的是,在孩子还处于婴儿时期的时候,东北人会把他们放入吊在家中房梁上的摇篮里,这样大人哄起孩子来会比较方便,也比较省力。孩子在摇篮(也叫“悠车”)里晃来晃去,会感到非常的舒服惬意,就不会哭闹,也比较容易入睡。


01 西方的婴儿笼

无独有偶。在遥远的西方国家,在二三十年代的时候,那里的人们也发明了一种比较省心省力的抚养孩子的方式。不过他们并没有把孩子“吊起来”,而是把他们关进了笼子里。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20世纪20年代:西方国家一大“怪”——把孩子放到笼子里养活

19世纪末,由于城市里的公寓又小又闷,所以,医生建议父母经常让孩子接触一下新鲜空气,以锻炼孩子的免疫系统,增加他们的健康活力。当时专注于婴幼儿护理保健的美国医生卢瑟·埃米特·霍尔特博士提出,在家里没有门厅或庭院的情况下,可以把婴儿床放在靠近窗户的地方,然后把窗户打开,这样宝宝就可以沐浴在阳光下了。他认为,新鲜空气是更新和净化血液所必需的,这与适当的食物对健康和生长同样重要。


20世纪20年代:西方国家一大“怪”——把孩子放到笼子里养活

但是有些孩子的家长,或许觉得这样做还不能让孩子充分享受到阳光的温暖,或许是因为家里的空间实在是太小,于是有些“心灵手巧”的父母,干脆自己动手做了一个铁丝笼子,然后安装在窗户外面,再把孩子装进去,这样孩子就能充分享受到大自然的阳光了。这才是真正的晒宝宝呢!你们那些成天在朋友圈里晒宝宝的人,是不是感觉自己“弱爆了”?


02 总统夫人轶事

没有人知道是谁迈出了这聪明而又勇敢的第一步。毕竟,这样“晒宝宝”的行为,虽然方便了自己,有利于宝宝,但是却给外人一种犯罪的嫌疑,你是不是在虐待你们家宝宝呢?


20世纪20年代:西方国家一大“怪”——把孩子放到笼子里养活

其实早在1906年,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夫人,也就是埃莉诺·罗斯福,在女儿安娜出生后就买了一个鸡笼,把它挂在了她纽约公寓的窗户外面,然后把安娜放在里面睡午觉。她自己也承认,“她完全不知道该如何照料或喂养孩子”。结果这一幕被一个热心的邻居看到了,就威胁说,如果总统夫人继续这么做,她就要向当地的警察局举报她,要让警察来调查她。


后来,这种抚养孩子的方式在社会上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接受,一些精明的人从中看到了商机。1922年,来自华盛顿州斯波坎市的艾玛·里德对婴儿笼进行了改良,并将其标准化,然后申请了第一项“便携式婴儿笼”的商业专利。到了20世纪30年代,这种婴儿笼在英国伦敦那些没有后院的公寓住户中也日渐流行起来。


20世纪20年代:西方国家一大“怪”——把孩子放到笼子里养活

尽管如此,对于这种“晒宝宝”的行为所带来的弊端的争议也一直没有停止过。有些人担心,宝宝的抵抗力弱,在这样的环境中,容易受凉感冒。还有人从人权的角度出发进行质疑,你们这么做,考虑过宝宝的感受吗?征求他们的意见了吗?更有人对其安全性提出了质疑,万一笼子掉下去怎么办?


20世纪20年代:西方国家一大“怪”——把孩子放到笼子里养活

到了五十年年代,或许是人们对这些不利的问题越来越重视,或许是人们的居住条件改善了,或许是新的一代年轻人看不上这种老土的抚养孩子的方式了。总之,就跟东北的悠车如今已难觅踪迹一样,这种独特的“晒宝宝”的方式也逐渐消失不见了。如今,它只存在于历史的文献里,和老一辈西方人的记忆里。(文/世界历史那点儿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