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20年代:西方國家一大“怪”——把孩子放到籠子裡養活

前言

在我國的東北地區,流傳著一種“八大怪”的說法。講述的是在老一輩生活的年代裡,看上去有些奇怪,但是非常具有地域特色的八種傳統生活習慣。其中有一條是:“養活孩子吊起來”。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


雖然聽起來感覺比較恐怖,但其實上指的是,在孩子還處於嬰兒時期的時候,東北人會把他們放入吊在家中房樑上的搖籃裡,這樣大人哄起孩子來會比較方便,也比較省力。孩子在搖籃(也叫“悠車”)裡晃來晃去,會感到非常的舒服愜意,就不會哭鬧,也比較容易入睡。


01 西方的嬰兒籠

無獨有偶。在遙遠的西方國家,在二三十年代的時候,那裡的人們也發明了一種比較省心省力的撫養孩子的方式。不過他們並沒有把孩子“吊起來”,而是把他們關進了籠子裡。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20世紀20年代:西方國家一大“怪”——把孩子放到籠子裡養活

19世紀末,由於城市裡的公寓又小又悶,所以,醫生建議父母經常讓孩子接觸一下新鮮空氣,以鍛鍊孩子的免疫系統,增加他們的健康活力。當時專注於嬰幼兒護理保健的美國醫生盧瑟·埃米特·霍爾特博士提出,在家裡沒有門廳或庭院的情況下,可以把嬰兒床放在靠近窗戶的地方,然後把窗戶打開,這樣寶寶就可以沐浴在陽光下了。他認為,新鮮空氣是更新和淨化血液所必需的,這與適當的食物對健康和生長同樣重要。


20世紀20年代:西方國家一大“怪”——把孩子放到籠子裡養活

但是有些孩子的家長,或許覺得這樣做還不能讓孩子充分享受到陽光的溫暖,或許是因為家裡的空間實在是太小,於是有些“心靈手巧”的父母,乾脆自己動手做了一個鐵絲籠子,然後安裝在窗戶外面,再把孩子裝進去,這樣孩子就能充分享受到大自然的陽光了。這才是真正的曬寶寶呢!你們那些成天在朋友圈裡曬寶寶的人,是不是感覺自己“弱爆了”?


02 總統夫人軼事

沒有人知道是誰邁出了這聰明而又勇敢的第一步。畢竟,這樣“曬寶寶”的行為,雖然方便了自己,有利於寶寶,但是卻給外人一種犯罪的嫌疑,你是不是在虐待你們家寶寶呢?


20世紀20年代:西方國家一大“怪”——把孩子放到籠子裡養活

其實早在1906年,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的夫人,也就是埃莉諾·羅斯福,在女兒安娜出生後就買了一個雞籠,把它掛在了她紐約公寓的窗戶外面,然後把安娜放在裡面睡午覺。她自己也承認,“她完全不知道該如何照料或餵養孩子”。結果這一幕被一個熱心的鄰居看到了,就威脅說,如果總統夫人繼續這麼做,她就要向當地的警察局舉報她,要讓警察來調查她。


後來,這種撫養孩子的方式在社會上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家庭所接受,一些精明的人從中看到了商機。1922年,來自華盛頓州斯波坎市的艾瑪·裡德對嬰兒籠進行了改良,並將其標準化,然後申請了第一項“便攜式嬰兒籠”的商業專利。到了20世紀30年代,這種嬰兒籠在英國倫敦那些沒有後院的公寓住戶中也日漸流行起來。


20世紀20年代:西方國家一大“怪”——把孩子放到籠子裡養活

儘管如此,對於這種“曬寶寶”的行為所帶來的弊端的爭議也一直沒有停止過。有些人擔心,寶寶的抵抗力弱,在這樣的環境中,容易受涼感冒。還有人從人權的角度出發進行質疑,你們這麼做,考慮過寶寶的感受嗎?徵求他們的意見了嗎?更有人對其安全性提出了質疑,萬一籠子掉下去怎麼辦?


20世紀20年代:西方國家一大“怪”——把孩子放到籠子裡養活

到了五十年年代,或許是人們對這些不利的問題越來越重視,或許是人們的居住條件改善了,或許是新的一代年輕人看不上這種老土的撫養孩子的方式了。總之,就跟東北的悠車如今已難覓蹤跡一樣,這種獨特的“曬寶寶”的方式也逐漸消失不見了。如今,它只存在於歷史的文獻裡,和老一輩西方人的記憶裡。(文/世界歷史那點兒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