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歲中舉,樂極生悲,他的遭遇讓人同情!

范進中舉的故事出自清代吳敬梓所著的諷刺小說《儒林外史》的第三章,講的是一個叫范進的秀才落魄潦倒大半生,在50多歲上中了舉人,卻不想樂極生悲陷入瘋癲的故事。

50多歲中舉,樂極生悲,他的遭遇讓人同情!

范進中舉


大家都知道這個故事收錄在初中課本中,你想一個十幾歲的初中生會不會真正理解到這個故事的諷刺意義。可能當時我們只是把它當做一個故事來聽,有誰真正去探討過去考慮過他為什麼會瘋呢?那麼今天呢我們就一起來解讀一下。

可能我們都覺得范進沒有出息,不就一個舉人嗎?有必要這麼興奮以至於瘋掉了嗎?

要弄明白這個原因,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在明清兩代,舉人有什麼特權加持呢?

那麼第一呢,舉人不交賦稅,這個賦稅主要是田賦,也就是不用交農業稅。你要知道清代的賦稅很重的,范進本身又是個五穀不分的人,你想他連稻子和雜草都分不清楚,他種不了地啊。他沒有收入來源,窮困潦倒,連趕考都得去找老丈人借盤纏,這樣你就能理解免稅對他來講有多重要。而且還有一點,就是舉人這個身份還是這個增收點,許多地主老財將手下地產掛靠在舉人名下,這樣大大降低了稅費的開支。做為報答,他們怎麼樣?是不是就需要繳納一定的掛靠費?你看,一個舉人身份既免了稅,又得了利,換你你高不高興?

第二,舉人無徭役,也就是說舉人門下的人可以合法地避免朝廷的徭役。什麼是徭役?無償勞動啊,力役軍役,力役怎麼說,朝廷徵用你去修路,修水庫,幹出力的雜活。軍役不用說,不用參軍服兵役啊。另外舉人可以登堂不拜,也就是說舉人見了官員可以不行跪拜之禮,而且舉人身份是不能擅自對其動刑的,古代和現代不一樣,不是判你幾年刑,是滿清十大酷刑啊對不對朋友們?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舉人可以直接為官,雖然不及進士的起點高,但是在明清期間,舉人出身混一個知縣也不是難事,對吧,當縣長吃香的喝辣的,納幾個小妾,你說生活美不美?

說到這裡,你還認為范進因為中舉而發瘋是荒誕之事嗎?就算是換成現在這個社會就意味著不用服兵役,不用交稅,可自由出入各大政府機構,不受地方法律束縛,可以混個縣長當一當。就不說當個縣長了,目前一個家庭出現一個公務員都是轟動四鄰的事,更不要說直接當上縣長了。

范進中舉後,變化最大的就是他的老丈人胡屠戶,從以前罵范進是“現世報”改稱賢婿老爺,我們現實中是不是大把這樣的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