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二月“變陣”問計 除健康險外其它險種增速全線下滑

4月2日,銀保監會公佈的保險業經營情況顯示,1-2月,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11767.79億元,同比增長僅1.12%,而2019年同期的增速是19.94%。這意味著,2020年增速較2019年同期減少18.82個百分點。

其中,財產險原保險保費收入1846.04億元,同比下降3.70%,增速較2019年同期減少11.87個百分點;人身險原保險保費收入9921.76億元,同比增長2.07%,增速較2019年同期減少20.5個百分點。

對此,某保險公司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言,“疫情對整個行業一季度的業務都有較大影響。這主要體現在客戶需求、銷售模式、隊伍管理等方面,使得全年目標達成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但保險公司也加大了在線銷售和服務力度,加強線上隊伍培訓、增員,產品優化升級,努力在二、三季度將業務的缺口補回來。”

健康險成增長新引擎

1-2月,在人身險公司中,健康險原保險保費收入1239億元,同比增長17.22%;在財產險公司中,健康險原保險保費收入303億元,同比增長47.09%。若從2月單月看,人身險公司除健康險外,其餘增速均為負;財產險公司除健康險、農業保險外,其餘增速均為負。

疫情的影響顯而易見。以財產險公司為例,“在增量上,比如新車銷售、新開工項目減少;在流量上,限流後,人身意外險和物流險減少;此外,停工停產後,基本保險需求減少。”一位財產險公司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解釋稱。

無論是人身險公司還是財產險公司,健康險都是“增長保障”。其中邏輯不難理解,從中長期看,疫情提高了民眾對疾病的自我防範意識和對健康風險的保障意識,激發了健康險的配置需求,推動健康險迅速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4月2日,銀保監會發布了《關於長期醫療保險產品費率調整有關問題的通知》,通過引入費率調整機制,解決了困擾醫療保險發展的制度障礙,明確傳達了鼓勵發展長期醫療保險的積極信號,有利於為消費者提供保障期限更長、保障責任更加全面的保險產品,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長期健康保障需求。

在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日前召開的疫情研究線上會議上,銀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副主任賈飆指出,疫情推動人們對保險保障和健康保障的意識提升,健康險未來有望成為保險業增長的新引擎。保險業要結合國家保障體系建設由財政兜底向市場化轉移的改革方向,全力參與行業政策頂層設計,在相關方面積極作為。

對於疫情的影響,銀保監會亦在進行調研。

例如,銀保監會人身險部下發的《關於對人身險公司近期經營情況進行書面調研的函》要求人身險公司報送一季度業務財務指標是否達成預期及其原因,產品渠道結構、營銷員及銀行網點平均產能、公司在戰略發展規劃、具體經營決策等方面,是否有所變化和調整。

加碼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

與負債端遙相呼應的資產端,截至2月底,保險行業資金運用餘額19.05萬億元,在總資產中佔比89.46%,較年初增長2.83%。

其中,銀行存款2.66萬億元,在資金運用餘額中佔比13.94%,較年初增長5.25%,同比增長5.20%,環比增長1.22%;債券6.64萬億元,佔比34.85%,較年初增長3.69%,同比增長16.86%,環比增長0.77%;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2.48萬億元,佔比13.03%,較年初增長1.88%,同比增長18.27%,環比增長2.14%。

一位保險資管機構人士指出,短期看,保險資管機構實現投資收益率目標難度上升,配置高等級信用債收益率挑戰加大。“中長期看,要相信金融市場自身的恢復能力。”

而無論是同比還是環比變化,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增速均拔得頭籌。事實上,2019年,上市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整體有所提升。

對於具體的配置機會,在中國人保2019年業績發佈會上,人保資產副總裁黃本堯表示,在行業結構性的機會上,人保會以科技成長為主線,同時重點關注5G網絡、特高壓、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以及城際高速鐵路、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等在新基建領域的投資機會。此外,也會關注和把握受益於穩增長、促就業、低估值週期性板塊的短期交易機會,以及大消費服務行業領域業績穩定的長期投資機會。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秘書長兼執行副會長曹德雲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國內後疫情時代與海外疫情蔓延雙重交叉,使得經濟增長和保險資金運用面臨的形勢更加複雜,需要集行業力量重點研究應對。未來的形勢機遇和挑戰同在,但要有信心,中長期趨勢是好的,堅持保險資金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理念,維護好保險資產的安全、穩健運行。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