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入局電商?真的!

3月30日消息,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娃哈哈於3月24日成立了杭州娃哈哈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該公司由娃哈哈商業股份有限公司全資控股。


杭州娃哈哈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2億元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宗慶後。同時宗慶後也是該公司的執行董事兼總經理,郭虹則擔任該公司的監事。


杭州娃哈哈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經營範圍包括食品經營;食品互聯網銷售;貨物進出口;進出口代理;互聯網信息服務;第一類增值電信業務;保健食品銷售;嬰幼兒配方乳粉銷售;電子產品銷售;化妝品批發;化妝品零售等。


據瞭解,娃哈哈創建於1987年,在這三十多年中,娃哈哈建立了80個生產基地、180多家子公司,擁有員工3萬名,產品涵蓋蛋白飲料、包裝飲用水等十餘類190多個品種,銷量一直位居中國前列。2010年宗慶後還放出豪言,說娃哈哈營收將突破千億大關。


實際上,娃哈哈的發家來自獨步天下的“聯銷體”模式:聯銷體把經銷商分為:總部-經銷商-二批商-終端多個環節,每個經銷商獨佔一片區域,不許串貨,必須遵照娃哈哈的定價系統。因此即使在全國網絡的毛細血管內,娃哈哈依然對經銷商維持控制。


此外,之所以叫聯銷體,其實是聯合了“生產”和“銷售”。經銷商拿貨時,要先向娃哈哈付出保證金。等銷售完,同時拿回保證金和返利,保證金還有利息結算。因此,娃哈哈維持了經銷商忠誠,也能迅速回流資金。


在物流和信息不發達的時代,聯銷體很有效。但等到電商出現,一家電商上貨,全國都能憑藉高效的物流買到,真正必要的只有接觸消費者的終端環節。在聯銷體時代,娃哈哈以一款爆品打天下,但電商時代以多取勝。此時,聯銷體的冗長鏈條,反而成了拖累:鋪貨慢、撤貨慢、反饋更慢。


並且當飲料界進入“快速迭代”時代,娃哈哈卻不善研發,直接成了品牌老化的原因。據瞭解,從2010年開始,娃哈哈就已經嘗試轉型,鬧心的是,娃哈哈每一次轉型都是以失敗告終。


2010年,娃哈哈宣佈進軍奶粉行業,推出產品高端嬰幼兒奶粉“愛迪生”,但市場佔有率不足1%。同年涉足商業地產,以中產階級消費為主要目標,銷售較低知名度的歐洲品牌,紅紅火火的開了首家娃歐商場。2013年,在白酒行業紅利期結束之後,娃哈哈卻高調推出領醬國酒,半年就音訊全無。


隨後娃哈哈的產品銷量就開始嚴重下滑,公司營收受此影響逐年降低,從782.8億跌到了2016年的455.9億,幾乎回到了2009年的水平。

娃哈哈入局電商?真的!


可即便是這樣,2016年宗慶後在央視訪談節目《對話》中表示,馬雲說的“五新”,唯有新技術最值得實體經濟去借鑑,除了新技術以外,其他都是胡說八道。他還放話:“電商再強大,也衝擊不了娃哈哈。”


但隨著這兩年娃哈哈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並且在2018年3月,有多家媒體報道,娃哈哈開始清退員工股份,每股2.6元,在這樣的困境下,宗慶後決定聚焦微商渠道。這也許是創業30年以來,宗慶後為數不多的妥協。


在娃哈哈之前,國內乳製品巨頭蒙牛推出了一款瘦身奶昔——慢燃,在朋友圈售賣十分火爆。2017年9月,洋河股份推出“洋河無忌”微分子酒宣佈進軍微商,起盤階段創造了2017年招商多個奇蹟,20天招商破2000多人的亮眼成績,回款千萬。


而娃哈哈試水微商實際上也是看中了前人試水的成功,於是在2018年,娃哈哈在拼多多低調上線了一款名為“呦呦君”的乳酸菌飲料。這款飲料是與拼多多聯名定製的,並且只在拼多多上獨家銷售。當時的拼多多在三四線城市大放異彩,用戶群體與娃哈哈相當符合,娃哈哈邁出這一步,也在情理之中。


同年5月,娃哈哈與動漫《天眼》聯動,又打造了一款名為“娃哈哈天眼晶睛”保健飲料,在銷售方式上有別於娃哈哈傳統的鋪貨模式,改走社交電商渠道。根據它的規則,任何人只需要花238元購買一件產品就可以成為代理會員,有點類似於微商。


娃哈哈入局電商?真的!


不過,當時宗慶後並不把這種模式稱為社交電商,而是以“社交零售”代之。不管稱呼如何,它的內在邏輯是一樣的,都要依靠線上社交平臺產生裂變,從而拓寬銷售渠道。


如今受疫情影響,在傳統零售企業“末日降臨”時,電商就成了救命稻草。紛紛試水新渠道的品牌商中,也有不少折戟沉沙,其中滋味有待入局者細細品嚐,慢慢摸索。我們期待娃哈哈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