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650多期,法治版《外来媳妇本地郎》经久不衰!

21年650多期,法治版《外来媳妇本地郎》经久不衰!


佛山三水有一档电视节目被称为“法治版的《外来媳妇本地郎》”连续播出21年经久不衰成为陪伴一代淼城人成长的经典法治栏目


21年650多期,法治版《外来媳妇本地郎》经久不衰!


21年650多期,法治版《外来媳妇本地郎》经久不衰!


21年650多期,法治版《外来媳妇本地郎》经久不衰!


《法治之窗》由三水区司法局、三水区普法办与三水区电视台联手打造的电视法治专题节目,已播出21年(播出650多期),收看的人数基本涵盖全区67万人口。


21年650多期,法治版《外来媳妇本地郎》经久不衰!


21年650多期,法治版《外来媳妇本地郎》经久不衰!


下面,让我们走进

三水全民志愿普法品牌破茧成蝶的故事!

21年650多期,法治版《外来媳妇本地郎》经久不衰!


三水的志愿服务队普法工作,最早追溯2001年,除《法治之窗》栏目的打造以外,志愿服务队参与法律咨询等普法工作。2017年9月,三水区司法局牵头成立三水区公共法律服务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队从团委隶属转为由三水区司法局直接管理。
本着“党政领导、各方参与、服务多元、组织完善、制度健全”的志愿服务目标,三水区司法局不断完善机制,为公众参与志愿普法服务着力“引路”、壮大前行。


三水区先后制定《关于成立三水区公共法律服务志愿服务队的方案》《佛山市三水区公共法律服务志愿服务队管理办法》,通过建立健全队伍体制机制,明确队伍组织形式等内容,以实现全过程管理来确保服务过程与服务目标的统一。
针对成员的专业特长等特点,志愿服务队共设有红色党员分队、法治宣传分队、法律服务分队三个队伍,红色党员分队引导和激励其他分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整个志愿服务队由三水区司法局局长亲自“挂帅”担任队长,区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宣传老兵”负责队伍日常管理工作。

21年650多期,法治版《外来媳妇本地郎》经久不衰!

快瞧瞧~我们三水区公共法律服务志愿服务队的靓丽风采
近年来,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广泛招募人员,鼓励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法律专业人士和热爱法律事业的群众积极参与,志愿服务队不断发展壮大。在2019年12月首届广东省法治文化节上,小志愿者、西南四小学生曹芷玲荣获“广东省优秀普法小使者”称号。
自成立以来,注册志愿者600余人,组织各种普法宣传和法律服务442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21906小时,人均志愿服务时长203.18小时,服务受众近40万人次,成为佛山市普法志愿服务队中组织活动最多、参加人数最多、人均服务时数最长的一支队伍。

21年650多期,法治版《外来媳妇本地郎》经久不衰!


2017年9月,成立的志愿服务队逐渐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道路。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三水区司法局、普法办积极统筹各镇街、各部门的普法资源,依托区“七五”普法讲师团、区以案释法专家库,带领志愿服务队深入乡村、社区,开启青春成长的“打怪升级”之路。
志愿服务队的普法工作进步飞速:从传统的文本资料宣传,到进阶的案例专家研讨;从常规的法律知识竞赛,再到形式丰富的法治文艺巡演、“法治行走大讲堂”系列;各类创意的普法活动逐渐将普法部门的“独唱”变成各方共同参与的“合唱”

21年650多期,法治版《外来媳妇本地郎》经久不衰!

2019年8月普法志愿者参与“法治行走大讲堂 · 禁戒毒品为爱出发”主题帮教活动
无论三水区禁毒办组织的大型禁毒宣传月活动,还是三水区总工会、妇联举办的各类进企业宣传活动,都主动与志愿服务队合作。志愿服务队逐步承担起了协助各普法职能部门开展各类社会公益普法活动,有效提高了全区普法宣传的社会覆盖面和影响力。
志愿服务队凭靠着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通过开展多维度、多层面的普法工作,推动了全区普法工作深入开展:每逢周二周四周六晚上到三水法治苑的“法律驿站”值班,免费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在商场、公园、社区以演绎着来源于生活的法律故事进行普法;经常性组织学生和家长参与法治文化分享活动……

21年650多期,法治版《外来媳妇本地郎》经久不衰!

21年650多期,法治版《外来媳妇本地郎》经久不衰!

普法志愿者参与“法律驿站”值班

21年650多期,法治版《外来媳妇本地郎》经久不衰!

志愿者参与暑期青少年普法活动


2018年以来,志愿服务队参与“12·4”国家宪法日等各类重大时间节点的普法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法治宣传活动200多场次;协助区公安分局、区应急管理局等单位以及各镇街、村居开展各种法治宣传教育活动100多场次不仅赢得了口碑,也逐渐地塑造起了志愿服务队的这块“金字招牌”。

21年650多期,法治版《外来媳妇本地郎》经久不衰!


如果说一千多集的广东本土情景喜剧《外来媳妇本地郎》是国内最长的电视剧,那么六百五十多期的《法治之窗》或许是国内最长的电视法治专题节目。这档“法治版的《外来媳妇本地郎》”,是如何成为三水区经典普法品牌的呢?
《法治之窗》是由志愿服务队自编、自导、自演,但品质上却十分有保障:在节目的选题内容上,坚持用群众身边发生的真人真事改编为法治情景剧;在演员的演技培训上,三水区司法局多次选拔业务骨干参加市文化艺术联盟举办的创作表演培训;在节目形式创新上,不断进步,把过去以主持人说法或嘉宾采访为主的“说教”形式,升级成为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故事短剧,志愿服务队更是通过成立“《法治之窗》演艺组”、创造志愿者海选舞台等形式协助拍摄工作。据统计,参加演出的志愿者演员已有300多人。


公益法治歌曲《心中的歌》 2014年5月,广东省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特邀三水区司法局主要领导以《十载艰辛贵在坚持 打造品牌彰显特色》作《法治之窗》主要做法经验介绍。
2018年,志愿服务队“寻找法治美 志愿亲子行”法治实践计划,成功入选广东志愿服务组织成长扶持行动暨志愿服务项目大赛 “益苗计划”的重点培育项目。同年11月,由志愿者参与拍摄的普法情景剧《全民禁毒 三水在行动》荣获2018年佛山市青少年禁毒暨法治宣传创意大赛三等奖和人气奖
今年新增项目“法治行走大讲堂”,也成功入选成功入选2019年广东省“益苗计划”省级示范项目



一档二十年的电视栏目见证了中国法治道路进程一段讲述了多年的故事印证了志愿者的破茧成蝶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法治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来源丨佛山市司法局

广东司法行政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21年650多期,法治版《外来媳妇本地郎》经久不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