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用“提問”和“遊戲”引導思考


今年二月份,我們分舵組織線上拆書訓練營。有一位父親給自己上六年級的女兒報名。我提醒他這是成人閱讀方法論,對孩子可能不太合適。這位父肯定地說沒問題,他女兒參加過這樣的訓練營,還獲得過優秀學員。他很看重我們這一期的主題:刻意練習和習慣養成。

為了鍛鍊孩子的邏輯思考力,提高孩子的思維深度,很多家長會選擇花錢給孩子報昂貴的學習班。這位父親望女成鳳的心情,身為家長我很理解。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獨立思考力,在同齡人裡面能夠出類拔萃。

其實,孩子的思維能力是隨著年齡發展逐漸發展的。如果孩子沒有長到合適的年齡段,硬性培養沒有任何意義,還會有拔苗助長的危害。如果家長能在平時的生活中,學會科學的引導,一樣可以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你是孩子的光》的作者張小桃,是一位畢業於清華大學的職場媽媽。這位睿智的媽媽把商業諮詢的方法應用在孩子教育和親子關係當中,提出了:感性決策,理性行動的女性成長理念。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用“提問”和“遊戲”引導思考


這本書一共六個章節。第一章幫媽媽們分析阻礙追求自我的根本原因。第二章至第六章給出了很多實用的工具和真實的案例,幫助媽媽們找準目標,建立自我認同,達到和孩子家人更順暢的溝通。

和其他育兒書籍相比,《你是孩子的光》在語言風格上不是那種娓娓道來,語重心長的媽媽類型,更多體現出一種職業女性的幹練和利索。除了語言風格外,這本書還把職場上用到的工具直接用在育兒和幫媽媽們自我成長上。比如“魚骨圖”,用在幫孩子一起分析問題上,並起一個很好聽的名字:星星樹。用“黃金思維圈”幫媽媽們找到自己內心的渴望,名字叫“三顆石子”。

怎樣提升孩子的思考力,書中提供了兩個方法:用提問引導孩子思考;用遊戲引導孩子思維精準。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用“提問”和“遊戲”引導思考


用提問引導孩子思考

首先,孩子提問時,媽媽要做到三個控制。

英國教育學家阿爾弗雷德·諾思·懷特海說:人的智力發展從小學到大學將經歷三個階段。十三四歲之前是浪漫階段,孩子對湧現的知識很興奮,充滿遐想,積極領悟。


這個階段之前的孩子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十萬個為什麼”。面對成人司空見慣的世界,他們的小腦瓜裡有太多太多問題。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用“提問”和“遊戲”引導思考


怎樣利用這個時期,孩子好問問題的特點,引導孩子學會自己思考問題。媽媽要做到三點。

1、控制自己,不要直接給出答案

當孩子問我們“為什麼”的時候,作為父母,最好的方法不是直接給出答案,也不是敷衍孩子隨便給一個答案,更不是覺得不耐煩,甚至和孩子置氣。這些都會熄滅孩子的好奇心和創造力,把孩子探索世界的小火苗被遏制在搖籃裡。

你可以用一個反問孩子:你覺得這是為什麼呢?讓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探尋答案。或者,你可以給出自己的答案,別忘了最後加上一句:媽媽是這樣想的,你覺得還有別的答案嗎?你認真配合孩子的態度會感染到孩子,孩子也會積極去探索新的答案。當孩子開始探索時,獨立思考就開始了。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用“提問”和“遊戲”引導思考


2、控制自己,不要否定孩子的答案

直接否定孩子的答案,或者嘲笑孩子的幼稚,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甚至會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心。在孩子學會獨立思考的道路上,直接否定孩子的家長就是一個攔路強盜,後果嚴重的話,孩子以後再也不敢往這條路上走。這不是我們想要的。

不否定,表揚孩子總可以吧。是的,好孩子就是被表揚出來的。但表揚孩子是有科學方法的。如果你習慣性說“你真聰明”,“你真棒”,這樣的表揚方式除了讓孩子一時開心外,還有一個不好的副作用,那就是讓孩子的關注放在問題的結果上。我們應該表揚孩子認真思考的過程,思考過程得到肯定,孩子就會關注思考過程,而不是問題結果。因為結果有對錯之分,過程卻是最寶貴的。作為父母,不能因為孩子給的答案是錯誤的,就直接否定孩子的思考過程。

所以,轉化一下你的表揚方式,你可以說:你能告訴我,你是怎麼想出這個答案的嗎?“你的推理能力太讓我驚訝了!”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用“提問”和“遊戲”引導思考


3、控制自己不耐煩

很多育兒書籍都會告訴家長,育兒路上一定要有耐心。家長們也知道這點很重要。但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們不可能做到從小到大,都不吼不叫。總會有沒耐心的時候。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是,想要做一個智慧家長,我們得學會控制自己的不耐煩。

在《你是孩子的光》中作者這樣說,耐心就是你不知道答案時不會直接拒絕,問題太淺白幼稚時,你不會輕蔑嘲笑,問得停不下來時,你不會粗暴打斷。

作者給我們列出了三種情形,都是在孩子問個不停時會出現的。如果能控制自己在這三種情形中沒有對孩子大吼大叫,就成功控制了自己的不耐煩。

遇到這些情況,如果實在控制不住怎麼辦?直接告訴孩子:現在我心情不好,不想聊這個話題。

僅僅告訴孩子你的情緒還不夠,孩子有時候會不理解,繼續糾纏怎麼辦?告訴孩子應該去做什麼。“你可以找爸爸/爺爺/問問,或者你可以自己上網查查。”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用“提問”和“遊戲”引導思考


其次,媽媽學會用比較提問法引導孩子主動思考。


媽媽和孩子相處時間最多,是孩子的第一養護人。可以利用各種時間,各種場所,帶孩子一起做“思維體操”,提升孩子思考力。提問孩子就是非常棒的“思維體操”鍛鍊方式。

家長提問時,給孩子提供了兩個對比對象,並要求孩子說出三個答案。孩子就會啟動自己的小腦瓜,使勁思考你的問題,達到引導孩子深入思考的目的。比如孩子喜歡吃土豆,不喜歡吃青菜。你可以問:為什麼你喜歡土豆,不喜歡青菜?告訴我三個原因好嗎?這樣就啟發孩子去思考土豆和青菜的不同之處,他喜歡吃土豆的原因是什麼。因為要回答三個點。他就會努力思考。

如果你直接問:為什麼你喜歡吃土豆?孩子說:因為好吃或者因為喜歡。這是憑直覺回答。達不到深入思考的目的。

育兒很難,也很簡單。簡單的日常對話,如果媽媽有心,就可以幫助孩子養成思考的能力。

知道和做到之間,還差一個刻意練習。只有有意識去練習,孩子才會在日積月累,不知不覺中養成思考的習慣。這比花錢報輔導班要划算很多。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用“提問”和“遊戲”引導思考


用遊戲引導孩子思維精準

有一位育兒專家說過:成人大腦是聚光燈,孩子大腦就是手電筒。手電筒的光是往外發散的。孩子思考問題的特點也是發散性的。這就使得孩子思考問題有一個特點:精準度較差。

有時候,很多家長困惑,明明已經幫助孩子發現問題,並引導孩子提出瞭解決方法。但最後還是什麼都改不了。就是因為孩子思維精準度不夠,使得孩子給出的解決方法,根本達不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舉個例子:小美上學總是遲到。媽媽和小美一起尋找解決方法。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小美懂得了一條條列出問題,再把問題歸類,針對不同類別問題給出解決方法。這是一個非常棒的帶孩子探索思考的過程。但最後結果是他們找到的解決方法,並沒有讓小美從此上學不遲到。

比如小美髮現一個問題是早起穿衣服太慢,解決方法是穿快點。這個邏輯看上去很合理,但是小美在早起穿衣服時還是沒有節約時間。穿衣服分穿上衣,下裝,襪子和鞋子四個環節,究竟哪個環節拖慢了速度呢?如果不能精準定位到問題所在,就很難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但孩子的思維精準度不夠,需要慢慢培養。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用“提問”和“遊戲”引導思考


怎樣提高孩子思維精準度?《你是孩子的光》給了答案:遊戲

遊戲一、你說我畫

讓孩子把一幅畫用語言描述出來,如果是孩子自己畫的作品就更好,這樣會更有興趣介紹。媽媽根據孩子的描述來還原這幅畫。孩子描述越精準,媽媽還原度就會越高。

因為家長要根據孩子的描述來複原這幅畫,如果和原來的不一樣,孩子肯定會指出你的錯誤,趁此引導孩子怎樣準確描敘。

遊戲二、細節雷達。根據圖畫來豐富故事細節。

媽媽們喜歡給孩子講睡前故事。很多繪本上只有一兩句話。媽媽就可以引導孩子來豐富故事的細節。

遊戲三、大偵探找不同。

拿兩幅相似的圖畫讓孩子找不同,然後讓孩子將不同點描述出來。這個遊戲還可以鍛鍊孩子的專注力。

這三個遊戲有兩個共同點,一個是利用圖畫。這是根據孩子都喜歡圖畫的特點。第二個是語言表達,每一個遊戲都要求語言精準表達。如果孩子表達的越精準,他的思維精準度就會越高。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用“提問”和“遊戲”引導思考

結語:愛因斯坦說過,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方法成為科學家的。培養孩子的思考力,不是多麼高深有難度的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提問時,家長有耐心地引導孩子自己思考答案,不直接給出答案,也不否定孩子的答案。家長提問孩子時,刻意用比較提問的句式,引導孩子思考至少三個答案。這樣可以有效培養孩子積極思考的能力。


家長陪伴孩子玩耍時,利用你說我畫,大偵探找不同,細節雷達三個小遊戲來引導孩子用精確的語言表達,提升孩子的思維精準度。


家長多一份智慧,孩子少走一些彎路。這裡是"陳陳讀書”,陪你一起做智慧家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