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相互保」9天破千萬人,它會不會像餘額寶那樣,顛覆保險行業?

new2js


>>>

我國相互保險的發展概況

從全球保險發展過程來看,相互保險不僅不是新興事物,而且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相互保險公司也是保險組織形式之一。我國的相互保險發展較晚,雖然內地第一家相互制保險公司——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2005年1月即已成立,但直到2015年1月保監會發布《相互保險組織監管試行辦法》,相互保險才有了相應的規範性文件。根據該辦法,相互保險是指“具有同質風險保障需求的單位或個人,通過訂立合同成為會員,並繳納保費形成互助基金,由該基金對合同約定的事故發生所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等條件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保險活動”;相互保險組織則是指“在平等自願、民主管理的基礎上,由全體會員持有並以互助合作方式為會員提供保險服務的組織”。

2017年,我國又成立了三家相互制保險組織:眾惠財產相互保險社、匯友財產相互保險社、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其中信美相互是目前唯一的相互制人壽保險組織,也就是我們看到和支付寶合作的這家

>>>>

相互保險的典型問題

01

“相互保”把投保人暴露在風險之下

商業重疾險的被保險人一旦發生合同約定的保險事故,保險人即必須支付約定金額的保險金。也就是說,只要符合給付條件的保險事故發生,被保險人一方必然能領到保險金;“相互保”雖然向被保險人約定了明確的保障金額,但《相互保規則》也規定:若“運行3個月以後成員數少於330萬”,或“出現不可抗力及政策因素導致相互保無法存續”,保險人有權終止“相互保”,這使得被保險人面臨罹患重疾後因項目終止而無法獲得保障的風險。

眾所周知,重疾高發期是40歲以後,特別是60歲以後。而“相互保”40歲以後的保額就只有10萬,請問10萬對於身患重疾的病人來說有多大意義?到了60歲,重疾發病率最高的時期到了,這時“相互保”不保了,請你退出吧。

假設一個25歲的年輕人,參加了“相互保”,而不買商業重疾險,一直繳費繳到了40歲,發現每年的錢都沒少扣,保額卻從30萬直接下降到10萬,而且到60歲就要強制退出。這個時候他慌了,想給自己買一份商業重疾險,但此時已經體檢出了中度高血壓,幾乎所有的重疾險都買不了了,請問他要找誰說理去?

另一個是“出現不可抗力及政策因素導致相互保無法存續”,說白了就是被保監會叫停。監管機構一向是滯後於市場創新的,想要顛覆保險行業不是那麼容易的事。相互保的停售可是不同於市面上百萬醫療險的停售,後者真要是產品停售,保險公司大不了推個新產品更新換代一下,最差情況提價就是了。但是相互保這種全新模式的創新,一旦被叫停,肯定不是產品本身的問題,升級換代是沒戲的,因為很可能被否定的是這種經營模式

02

“相互保”收取同樣保費是不公平的

本質上講,

“相互保”是非常接近保險起源的一種形態,可以說是保險的一種“返祖”。遠在公元前2000年,航行在地中海的商人在遇海難時,為避免船隻和貨物同歸於盡,便往往拋棄一部分貨物,損失由各方分攤,形成“一人為大家,大家為一人”的共同海損分攤原則。大家看,“相互保”是不是跟這種形態很相似?

然而,如果這種形態是最佳的方案,保險就不會進化到今天這個樣子,一直按照這種風險均攤的原則不就行了?而真相是:這種均攤原則隱含著巨大的不公平:你的船專門往危險的地方去,每次運的貨又特別多;我的船質量更好,行駛的路線又更安全,但又不敢說完全沒風險,所以我也需要保障,但我憑什麼跟你承擔一樣的費用?

在不同的年齡段,發生重疾的概率是不一樣的。根據《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可以看出,20歲男性患重疾的概率是0.04%, 40歲男性,患重疾的概率是0.25%,概率翻了6.25倍,雖然20歲獲得的賠償是40歲的3倍,不過年輕人群顯然是虧了。

如果你是一個理性經濟人,又剛好是30-40歲,55-59歲這兩個年齡層的人,是比較值得參與的;其他年齡層參與,要有獻愛心的思想覺悟。

年齡還不是最大的不公平,最不公平的在於健康狀況。我看了一下,“相互保”的健康告知非常寬鬆,舉個例子,一個肺結核病人,只要他兩年內沒有連續住院超過15天,都可以加入獲得保障。那麼,一個帶病投保的與一個標準健康人士,發生重病的風險概率,差距是非常大的。然而,按照目前這種無差別費率,事實上就形成了健康人士對風險人群的一種單方面捐助。

03

機制欠缺引發的“逆選擇”問題

什麼叫“逆選擇”?在人身保險中逆選擇表現為,有病者要求參加健康保險,職業危險性大的人要求參加意外傷害保險,死亡率高的人要求參加死亡保險等。每增加一例“逆選擇”,就會讓全體投保人增加一份風險費用。

而任何一件事情,一旦遊戲規則確定,那麼參與遊戲的各方就開始為了自己的利益開始相互角力和博弈。以往的博弈,來自於投保人和保險公司雙方;而這個“相互保”,制定規則的支付寶和信美互助反而站在一邊看戲了(因為他們反正要收取理賠款的10%管理費,穩賺不賠),變成了投保人之間的互相角力。而投保人由於信息不對稱,就只能把裁判權交給了上帝視角的支付寶和信美互助。

由於“相互保”的健康告知過於寬鬆,從最大化自身利益的角度出發,不排除一大批健康狀況根本不符合商業保險投保規則的人帶病投保,這樣一來,賠付風險將大大增加,而所有的賠付都是由全體投保人來共同承擔的。

這還不包括故意或無意隱瞞告知的,如果這樣的參保人多了,以信美互助這樣一家新公司的人力物力,有沒有能力對每一起理賠進行詳盡的核實調查?即使有能力,它又有沒有這個動力?畢竟,理賠的多少完全不影響信美互助這家公司的利益,理賠越多,反而它的利益更大,因為收取的管理費越多。

04

放棄投資收益導致保費增加

傳統保險公司先收進來保費之後是可以再拿去投資的,不管保險公司的投資水平如何,總體來說機構跑贏散戶,這個是沒爭議的。傳統保險公司利用預收保費去盈利,至少是可以起到反向降低保費的功能。

如果在投資方面不積極操作,那麼賣的保單成本就一定會高,這個道理很容易理解。所以,一般國際的保險巨頭都會有自己的強大投資團隊,在全球資本市場去挖掘投資機會,這樣就會極大的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將更多的實惠反饋給投保人。

回到相互保,如果沒有預收保費的投資盈利,那麼保險公司利潤來源就少了很多,那麼提供的保險服務就會偏貴。打個比方,如果還是採用預收保費的形式,可能拿去投資對應的收益,就可以減少這個10%的管理費。從長遠來看,這是一筆不小的錢。

>>>>

結語

上面說了這麼多,我並不是全盤否定“相互保”的價值。如果你的健康狀況不符合商業保險的投保條件,那加入“相互保”總比裸奔強;或者你本來就想獻一份愛心,那每年付出個幾百塊也無傷大雅,還能得到一份保障,雖然這份保障非常有限,而且無法伴隨終身;又或者你已經買齊了商業保險,再加入個“相互保”增加一點保額,那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認為“相互保”就能替代重疾險或者作為自己所有的健康保障,那就有些自己騙自己了。


香港保險專家


首先相互保現在人數已經突破1329萬人,不得不說這是支付寶普惠金融模式的又一勝利。但是這並不能說相互保是沒有風險的,反而風險非常大,我們下面分別來說風險。



1、每次佣金不定,可能會超出一部分人承受能力

相互保顯示每個案例最多扣一毛錢,但是如果有多個案例需要賠付呢?比如如果在以330萬人為一個單位,2000人需要賠付,那至少每個成員就是220元保費。(因為支付寶收取10%服務費)

2、准入門檻未知,可能有用戶騙保情形

現在加入相互保是不需要任何健康安全證明的,所以就有可能存在帶病入保騙取保費的情況,而只要這個騙保比例上升,那不堪保費太高的人就會離開。


而且也可能引發大量投訴。

3、隱私安全得不到保障

賠付時會把受保人的信息公開,比如包括身份證號,住址,電話號碼這些,雖然宣稱說會進行一定的脫敏處理,但是實際上這部分也是要公示的。

而且要持續公佈6個月,這是非常大的可能造成隱私洩露的行為。

4、保費不夠覆蓋重疾

相互保對於年輕人是30萬賠付,對於老人是10萬,但是這個金額明顯不夠的,所以相互保只是輔助,大家仍然要買保額更大的產品。

你買了相互保了?


毛琳Michael


剛才看了下,已經快突破1200萬人了。這才推出11天,相當於每天100萬人。

上圖是我10月17日加入時的數字,當時才剛推出2天,加入的人才140多萬。如今,已經快1200萬了,說明大家都很喜歡這個產品,已經成為了爆款。


一般爆款,都是因為巔峰的傳統。相互保就是這樣自帶顛覆基因的產品。


相互保是阿里支付寶推出的一款產品,當然僅憑這款互助類保險是不足以顛覆保險行業的,就如同餘額寶也沒顛覆銀行業一樣。但是,這給我們一種期待,覺得阿里一直在顛覆,未來肯定還會推出顛覆類產品。


保險概念如今已經漸漸深入人心了,大家都認識到了保險的保障作用,但是,由於保費通常都會超出大家的支出預算,所以現在仍有好幾億人沒有商業保險。

上圖是日本,美國,中國家庭資產配置圖,日本保險比例是26.8%,美國是32.6%,而中國僅有2.1%,差距非常大。

市場空間很大,但是都太貴,導致加入人數增長並不多。如今,阿里強勢推出低成本保險,就像之前的餘額寶一樣受到熱捧。


我很樂意看到阿里繼續深耕保險行業,如果不以利潤為第一追求,而且產品做的又好,自然會受到大家的追捧。如果都是像平安這類的以追求利潤為第一目標的公司,那還是會有很多人無法獲得保險保障。

當然,相互保並非一款完美的產品,畢竟發病率高的60歲以上都無法獲得保障,希望以後還有更多好的,成本低的重疾險,讓更廣大的人受惠,真正的做到普惠保險。


趙冰峰


關注我,獲取更多深度解讀


產品介紹

這是支付寶上線的一款重疾險產品,支付寶嘛,都是跟金融、理財、保險相關的產品,我每天用支付寶買東西,就給我返利什麼30元保險紅包。

這款產品也很簡單,只要芝麻分650以上,年齡30天到59歲,就可參加。保險產品嘛,40歲以下保額30萬,40-59歲10萬。參加時不用付錢,有人需要賠付時,均攤到每個人不超過1毛錢,看上去666非常划算啊,性價比秒殺市面上一干重疾險。


保險內幕

但只要是保險,就脫離不了本質,保險的本質就是花錢買個心安。比如ABC三人買了一款保險,A、B沒出事,C出事了,那麼可以將A、B買保險的錢賠付給C,不停運作下去。

傳統保險之所以能一直運作下去,那是因為它設定了較高的門檻,比如不低的保費,各項身體檢查,年齡限制,年齡越大的客戶購買保險費用越高。

相互保降低了這一門檻,現在參加人數已經超過一千萬。羊毛出在羊身上,以後真的要賠付,錢還是要從參與者身上出。


保險創新

當然,相互保代表一種前進的、發展的保險創新模式,是值得肯定的,它將更多的受眾囊括進保險範圍內。

順勢發展是不可阻擋的,如同當年的支付寶引領無現金支付,餘額寶打響互聯網金融理財概念一般,相互保也代表著保險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它是專為年輕人定製的產品,收割的也是未來的紅利。

網購盛行時,喊著貨不對版的人不在少數,但是95、00後互聯網原住民一代如今已經變成網購主力軍。

互聯網金融盛行時,都說超前消費將毀掉這一代年輕人,但現在互聯網借貸消費已經成為一種常態。

前後也不過幾年時間,隨著移動互聯網的不斷完善,新產品從推出到國民接受的時間會越來越短。

相互保的模式,如今遠未完善,但是傳播速度已經十分驚人,相信不久的將來,它會成為一種不必可少的保險形式,保障我們的生活。


與傳統保險行業互相合作補充

傳統保險行業發展了幾十年,相互保沒有能力,也沒有必要去顛覆它,二者作為一個合作的關係,對大眾來說更為有利。

保險行業險種多樣,已經非常完善了,這幾年藉助互聯網的發展,也有許多保險公司特地設計了新型互聯網險種,低至幾千塊,覆蓋更多普通用戶。

互相保本質上也是一種較為普通、基本的保險,對於有不同需求的用戶而言,可以起到補充作用, 但是仍舊無法代替專業型險種。

不同用戶群體對保險保障範圍的需求也不同,簡單來說,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的高端險種,自有其受眾,互相保的出現並不會衝擊它們的存在。


當然,與其寄希望於保險,不如好好注意自己及家人的身體健康,半年一次定期體檢,有助於及時發現身體問題,飲食健康、作息規律、多加運動,保持健康的身體,比什麼保險都靠譜。


我是吳懟懟,虎嗅、36氪、鈦媒體、產品經理等專欄作者、前澎湃新聞記者,專注互聯網科技文娛解讀,更多深度解讀,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吳懟懟


支付寶的“相互保”,可以認為是支付寶對保險產品的一種大膽嘗試、大膽探索,而從9天破千萬人的參與度來看,受歡迎程度還是比較高的。受此影響,因其准入門檻不高,有利於普通人,或經濟能力不強的人參與其中,還是造福了不少的群體。但是,因相互保的保額不高、雖然門檻很低,但因涉及到費用分攤,幾個月下來,仍可能會牽涉到一筆費用,雖然是小數目,但長期下來還是需要好好盤算一下。此外,在實際情況下,相互保有著商業保險的部分作用,但未必可以取代商業保險,尤其是重疾險,而費用攤分模式以及參與者眾多,難免會存在渾水摸魚者,且保額不是特別高,對部分有需求的人群來說,還是不足以滿足相應的需求的。


郭施亮


餘額寶顛覆的是銀行的活期存款,讓大家的活期存款也能享受到接近定期存款的收益率。如今的“相互保”,肯定談不上顛覆整個保險行業,但它可能顛覆保險行業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險種——重疾險。


這些年重疾險是保險公司重點發力的業務。2010年~2016年,國內健康險保費收入從691.72億元迅速增長至4042.5億元,增長超過480%,而健康險當中,又有九成左右是重疾險。


“相互保”瞄準的就是重疾保障,相比保險公司賣的重疾險,“相互保”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一是“沒有中間商賺差價”。我們都知道,保險公司收到的保費,大致分為三個部分:成本(比如真正的賠付、稅費等等),保險公司的利潤,保險經紀人的佣金。“相互保”只有10%的管理費,沒有保險公司的利潤+保險經紀人的佣金這兩部分,理論上是可以為投保人節約很多資金的。


二是,“相互保”是實際花了多少錢賠多少錢,真正做到了“零浪費”,而保險公司交的保費是固定的,不管你有沒有生病,都得交下去。


三是,“相互保”進入和退出都很靈活,保險公司想要買保險,流程比較長;如果要退出就更麻煩,之前投入的保費只有部分能收回來。


毫無疑問,相互保這種模式會搶走保險公司很大一部分重疾險的生意。試想一下,如果相互保最終人數突破5000萬,那麼就是保險公司少了這5000萬人的生意。


但是對小孩兒來說,仍然是現有重疾險划算,因為現有重疾險對小孩收取的保費是比較低的,而且保障的額度和期限都更長;對中年人來說,相互保只有10萬的保障額度,顯得並不是太充足。


孔方財經


本人基層一名保險從業人員,我也認為相互保是一個非常好的保障計劃,身邊的客戶向我諮詢時,我也建議他們去參加。除此外我從業算久了,平時除銷售外也做一些保險知識培訓工作,保險其他方面也瞭解一些,在我眼裡相互保也有一些不足和缺陷,也有給客戶做提醒,今天順便也在這和頭條好友們分享我的看法。

先說題主提到的能否顛覆保險行業,我覺得太誇張了😱拋開“0元加入”“均攤不超過0.1元”外,相互保的實質只不過是:①實際每年費用約3.5百元②保險金額30萬或10萬③保100種重大疾病④消費型重疾保險。這樣的保險其實各個傳統保險早已有之,只不過沒有經過包裝和宣傳罷了,不僅保障不是特別突出,就是保費也沒特別優勢,好比淘寶某賣家包裝了一個爆款服裝,反響很好,但說憑這去顛覆百貨行業,未免太誇張了。

再說保費問題,市面上一類是返還型的終身重疾險,感覺保費很高,30萬保障都要6.7千甚至更高,但是無論客戶將來會不會出險,本金最後都會還給客戶,其實保險公司賺利息給保障,對客戶來說,缺點交費多,經濟壓力大,但是保障長期穩定,保險公司一直要對合同負責。

另外一種是消費型的1年期重疾險,保險公司賺保費給保障,所以每年的保費很便宜,交費沒壓力,相互保也屬於這種類型,而且通過支付寶平臺,將本來就不高的一年幾百塊錢再按月按期按案件分拆,“分攤不超0.1元”,但實際保費要在1年後才能統計出來,最後到底是便宜還是貴,和同類型1年交一次錢的產品做個比較才知道。

第二最重要的是理賠(其實是拒賠)問題,無論線上線下,大家對保險的質疑和批評,為什麼明明買了保險,出險了這也不賠那也不賠?主要問題出在《健康告知》帶病投保上,我認識的同事也好,同業競爭對手也好,大多都是盡職盡責,都會在投保的時候和客戶強調《健康告知》的重要性,但確實有個別要麼是新人沒掌握專業,要麼是業務員怕失去業務,喪失職業操守,結果客戶帶病投保被拒賠,造成負面影響。

相互保作為一個特別的消費型重疾險,投保時也要做《健康告知》的,就放在界面上,讓客戶已經點擊閱讀打勾,但是很多客戶不知道這個的重要性,簡單看看就過去了,也沒業務人員跟他強調這個的重要性,帶病投保了,所以我估計將來相互保在網上被爆料的拒賠案件可能更多,希望將來大家不要罵天下烏鴉一般黑,這只是我們不大懂保險造成的,人人懂保險需要我們保險公司,從業人員,國家教育一起努力,但這需要一個時間過程。

第三說下後續可能會出現監管處罰的報道,目前相互保在社會引發了轟動,響應雲集。很大一部分是機構宣傳和營銷的結果,還有我們自來水的口口相傳。但是無論相互保還是傳統保險都必須接受銀保監會的監督和管理。我說出來可能有人會不信,大家眼裡各種“坑蒙拐騙,無惡不做”的保險公司,其實在監管下無不謹小慎微,如履薄冰,像一些操作規範,虛假宣傳和誤導銷售處罰很嚴,如“0元加入”“分攤不超過0.1元”等,多少有違規的嫌疑,就是不知道監管怎麼看待了,是對新事物網開一面,還是大家一視同仁。只是將來萬一相互保被處罰了,大家別陰謀論說是傳統保險下的黑手就好。比起飄忽的陰謀論,我更相信監管的公信力。

最後要說下將來可能存在的停售風險和60歲後續保問題,因為相互保和傳統終身保險不一樣,終身險保險公司和監管不能單方面解除合同,但相互保不具備這樣的承諾,將來如果停止了,也不算違約,因為前面該賠的都賠了,也沒多收客戶錢。但是中途停售後或者滿60歲後客戶就沒有保障了,那個時候相互保不管了,客戶年紀大了,改買也來不及了,所有的風險都要自己扛。

基層人員無所事事,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我給頭條好友們的建議就是相互保就是一款普通的消費型重疾險,如果你喜歡他,不管你以前有沒保險了,就隨手給自己多個保障,反正他和社保商保都相輔相成不衝突,但不要對他報以過高期望,買的時候切切注意《健康告知》,另外以後如果出現一些負面報道,請客觀看待,感謝相互保給我們保險行業帶來這波正面關注~




樂清小黑


有這種可能,但是很難。

相互保,說實話一開始我並不看好,因為它是商業保險,還收管理費。管理費的比例也是蠻高的,達到了10%。

但是十天參保人數已經達到了1268.5萬人,形成了一股潮流。

它的簡易規則是這樣,每月14日和28日為分攤日,大家為患有100種重大疾病的共同參保的人分擔保費。

不過,前提仍然是大家身體健康的條件下才可以參保,一般是需要90天等待期後被診斷患病的才能得到理賠。

如果本身已經患有疾病,也會被理賠人員篩查當地的就診記錄、用藥記錄等信息,理賠會被拒之門外的。

他的保費還沒有測算出來,理論上說為每一個患病的人承擔最高0.1元的保費,如果1200萬人裡有100人患病,我們最高需要承擔10元嗎?當然不是,相互保的最高理賠額是30萬,也就是說最高支付了3000萬保費,平均到一個人身上,只需要支付2.5元。這樣每一期2.5元,一年僅僅60元,是非常划算的。

推開這個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也很掙錢,因為它會收取10%的管理費,這樣每期至少掙300萬。扣除必要的審核費用和管理費用後,基本肯定是盈利的。

下面大家只要耐心等待,看看每期究竟分擔多少就可以了。

目前,全國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的最低繳費額度是220元每年,職工養老保險的最低繳費額度是三四百元每月。相互保跟他們比起來確實非常合算,由於是得病定額賠付,十萬、二十萬、三十萬元又簡單又方便。

多數人把互助保當成一個遊戲看待,普遍認為交費的標準並不會太高。

可是,人這一生中得大病的概率是72%以上,如果每月個人需要負擔的費用上升到20元以上,預計參加的人就少多了。

如果超過50元,這個互助保基本就會涼了。而且對於保險公司來說也絕對是暴利了,每月能盈利6000萬元。

過上半年大家看一下吧。不過提醒大家的是,一定要在參加職工醫療保險和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的基礎上,再參加這種保險。商業保險始終是社會保險的一種補充而已。


暖心人社


相互保是個好東西,顛覆了一般人的認知。

加入相互保的人,都對風險有一定的認知,懂得當風險來臨時需要轉移。

僅有相互保,會有以下幾種情況:

四十週歲前岀險,獲得三十萬的保障;

四十週歲至五十九週歲岀險,獲得十萬的保障;

六十週歲或以上岀險,沒有保障。

自己評估,我將會在哪一年岀險?

四十多歲了,只有十萬的保障,有點低了,多買一份吧,怎麼保險公司要我這麼多的錢呢?還是馬雲實在;

五十多歲了,馬雲保不了我幾年了,我還應該不應該再買一份其它保險公司的保險呢?買!什麼,不賣給我?除非體檢完沒事才準買?你有病嗎?沒事我買什麼重疾險?

相互保不好嗎?好,當然好啦!只不過有侷限而已。

在配備了終身重大疾病保險的基礎上,本著“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理念岀發,加入相互保還是挺好的。


賴可儒13827574770


支付寶利用“共享經濟”的模式集中廣大網民參與對100種大病“相互保”看上去是不錯的,可是,會存在一些問題,是不可能顛覆保險行業的。

1,參與人群的限制:芝麻信用分在650分以上的人,那還有很多人不玩手機的人呢,玩手機不用支付寶的人呢,用了支付寶信用分達不到的呢?,年齡上60歲以上的人也不可以參與,然而保險公司都有針對的險種。

2,最終分攤的保額肯定會遠高於宣傳的標準,會流失一部分客戶:根據現實案例,30歲到40歲人患大病的概率不可能很低,這樣分攤到每個人自然也不會低,甚至幾十或者幾百,而40到60歲之間的人大病概率更高了。還會有一些不可預知的造假行為騙保的(畢竟他們的理賠只需要手機拍醫院的報告單)。主要還是一旦有一次出險,這個人就再也沒有參與機會了,人家就可以退出了,當然,也會有發現保費比宣傳的高很多中途退出的

社會上的保險公司雖然門檻相對高一些,但是針對不同情況不同年齡有相應的險種,更賤健全,“相互保”只是作為嘗試而已,可以作為保險公司的一個補充罷了,調服是根本不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