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元勳——為了科學鄧稼先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鄧稼先1924年出生,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究工作開拓者奠基者。

兩彈元勳——為了科學鄧稼先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關於鄧稼先,他從小就有愛國情懷,13歲那年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爆發,日本侵略者遍佈京城。當時日本侵略者有個規定:凡是中國百姓從日本哨兵面前走過,都要向其行鞠躬禮。鄧稼先還未成年,雖然還不能完全明白這是怎樣回事,但他知道這是一種侮辱,心裡懷著強烈的愛國之情。於是,他寧願繞道走也不去向侵略者行禮,以免自己的人格受到玷汙。他時刻跟周圍的小同學說,中國人絕對不向日本人低頭。

兩彈元勳——為了科學鄧稼先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這種對侵略者的痛恨,源自他有一個愛國父親。曾經,父親的一位老朋友夾著偽政府的公文包到鄧家來拜訪。沒想到,那位朋友剛一進門,平時一向很和氣的父親突然勃然大怒,很嚴厲地質問他:“你來幹什麼?這裡不歡迎你這樣的人。”朋友一下子明白了:鄧先生是嫌自己給日本人辦事。朋友羞愧難當,正想辯解什麼,父親一聲怒吼:“你出去!”這件事,給童年的鄧稼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產生了最樸素的愛國意識。那時,日本侵略者每佔領一座中國城市,就強迫中國人去參加所謂遊行集會,慶賀他們的勝利;如果不去,就會被殺頭。

兩彈元勳——為了科學鄧稼先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有一次,侵略者又逼市民和學生開會遊行。鄧稼先雖然很氣憤,但又不能不去。當遊行剛剛要開始的時候,他就扯碎了發給他們的小紙旗,還不覺得解氣,又把破碎的旗子扔在地上,猛踩一腳,感到很揚眉吐氣。但這一幕校一個穿便衣的特務看見了。特務找到校長,要校長交出這名學生。

校長知道這事是鄧稼先乾的,但出於對學生的愛護,把這件事搪塞過去了。後來,校長找到鄧稼先的父親,告訴他:“鄧稼先已放人盯上,遲早會出危險的。萬一被密報上去,就會落到日本人手中。為了他的安全,應該想辦法讓他離開這裡。”

兩彈元勳——為了科學鄧稼先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眼見事情已到了這個地步,父親只得同意把兒子送到外地。臨行前,家裡準備了一頓豐盛的晚飯,但誰也吃不下去。父親坐在一把老式木椅上,以從沒有過的眼光看著這個兒子,很久才堅定地說:“稼兒,你還年輕,正是學知識的時候。你出去之後,不要學文,像我一樣,學文對國家有多大用處呢?你一定要學科學。我們國家落後、貧窮,受人侵略,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國家的科學技術不如人。只有掌握了科學,才能對國家有用啊。”

鄧稼先把父親的話深深印在腦海裡。16歲的他就這樣離開北京,開始新的求學歷程。他始終牢記父親的囑託,決心掌握更多的科技文化知識,將來好報效祖國。

兩彈元勳——為了科學鄧稼先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鄧稼先於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於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於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並通過博士論文答辯,僅用一年多的時間就獲得了博士學位。此時鄧稼先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他不顧周圍人的挽留,毅然決然回到了中國。

1958年,國家下達了研製原子彈的命令。這是一項絕對保密的工作。年輕的鄧稼先被選為主要研製者之一。他深感自己職責重大,說:“為了完成這項任務,死了也值得。”

兩彈元勳——為了科學鄧稼先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從此,他開始了秘密的研製工作,人們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一切出頭露面的事都沒有他參加,連他的妻子和親人也不知道他在哪裡工作,在做什麼。他也只能把對親人的感情埋在心裡,過著長期的獨身生活。和他同時代的同學,有許多成了有成就有名氣的科學家、活動家,他的名字卻沒多少人知道。

1979年的一天,一次航投試驗時出現降落傘事故,原子彈墜地被摔裂。鄧稼先深知危險,卻一個人搶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彈碎片拿到手裡仔細檢驗。身為醫學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彈,在鄧稼先回北京時強拉他去檢查。結果發此刻他的小便中帶有放射性物質,肝臟被損,骨髓裡也侵入了放射物。隨後,鄧稼先仍堅持回核試驗基地。在步履艱難之時,他堅持要自己去裝雷管,並首次以院長的權威向周圍的人下命令:“你們還年輕,你們不能去!”

兩彈元勳——為了科學鄧稼先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最終原子彈、氫彈爆炸成功,人們仍然不知道鄧稼先就是兩彈的元勳。長期艱苦工作損害了鄧稼先的身體。1986年,他患癌症病逝。一直到報紙上發佈了他去世的消息,全國人民才知道鄧稼先這個名字。這就是我們的愛國科學家鄧稼先,為了國家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