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基本字義是誠實,不欺騙、不懷疑。《論語·子路》說:“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說出的事一定可信,說了就一定守信用,一定要辦到,不然就是一個淺薄固執的小人。人之信尚且如此要求,國之信則更甚於此。有信用的國家才能長盛不衰,有信用的人才能受人尊敬。
周魯展禽 不假岑鼎
君請言之 棄信不肯
周朝時候,在魯國這個地方,有一個人姓展,名禽,字季,居住在柳下這個地方,人們稱他柳下季,後人則常常稱他為柳下惠。在當時的文武百官中,展禽德高望重。
有一年,齊國想要去攻打魯國,魯國感到十分害怕。在兩國協調的過程中,齊國提出,如果想要免去這場災難,那就要將魯國的國寶——岑鼎讓給齊國。
在古代,從堯舜禹湯一直到周朝,每一次面臨帝王傳位的時候,都是以鼎來做為國家的象徵,等於是傳位的信物,所以鼎逐漸成為每一個國家的重要象徵。魯國的鼎,因為它很高大,所以叫岑鼎,也叫崇鼎。
魯國的國君同朝臣們商議,大家都認為岑鼎是魯國的鎮國之寶,不可以隨便送給別人。最後,魯君決定送一個假的岑鼎給齊國。但當假岑鼎送到齊國之後,齊國大王沒有辦法確定送來的岑鼎是真的還是假的,就派人又將送來的岑鼎退回了魯國,並且給魯君帶了一封自己的親筆信,信上說:“請你們派柳下季出面作證,證明這隻岑鼎是真的岑鼎。”
魯國的國君沒有辦法,就登門拜訪柳下季,希望請他出面,替國家免除兵革之難,同時還能保住鎮國之寶,言下之意就是想請柳下季出面證明送給齊國的假岑鼎是真的。
可是展禽聽後並不願意,直接跟魯君說:“您既要免除國家災難,又想要保留這隻岑鼎,如果要讓我作假證,我沒法做到,因為這樣做不但會讓我失去個人的信用,而且還會讓魯國在諸侯國當中落下一個‘背信之國’的壞名聲。”聽完展禽的話,魯君頓悟,意識到自己這樣的想法是飲鴆止渴,天下沒有永久的秘密,一旦此事暴露,不僅岑鼎保不住,更是陷柳下季於不義,國家也會因此遭遇大難。想到這些,魯君決定將那隻真的岑鼎送到齊國。
柳下季的行為看似是不願為國家而放棄自己的信用,但這其實才是真正地為國考慮。一個人如果沒有信用,就不能立足於這個世界;一個國家如果沒有信用,就不可能得到百姓的支持。魯國如果背信於齊國,一定會被各個諸侯國恥笑,也會令魯國百姓蒙羞。所以展禽這樣做是真的有高瞻遠矚的眼光,懂得如何才能使國家真正免於災難。
展禽是中國古代出色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魯國大夫展無駭之子。他曾任魯國士師,掌管刑罰獄訟之事。而做為遵循中國傳統道德的典範,其“坐懷不亂”的故事也被廣為傳頌。他將受凍的女子裹於懷中,沒有發生非禮行為,作風正派。孔子認為他是“被遺落的賢人”,孟子尊他為“和聖”。
千百年來,誠信從來都是人人崇尚的美德,是人們賴以生存和彼此相處最牢固的道德基石。除展禽輕鼎外,一諾千金、金石為開、童叟無欺、駟馬難追等這些歷史上著名的經典故事,都寄託著中華民族對誠信的文化傳承和讚賞。讓這些人、這些事,越古老越清晰。
聽故事I長善根I立大志I做好人
閱讀更多 慈光文化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