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涓斷孫臏腿,孫臏用幾十年佈局復仇,為何師兄弟相殘成戰國常態?

rosedameiniu


在戰國時代,為了皇位,兒子弒父的事情並不鮮見,甚至君王為了保住自己的王位殺死自己的兒子也不少見。他們都生活在權力圈中,懂得權力的重要性。在品嚐到權力的甜頭後,他們更想保護好自己的既得利益,在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脅時更不惜讓別人的肉體消失。

其實,早在春秋時代時,周王室的禮樂文化就已經解體了,這也是孔子推行“仁”無法實施的重要原因。到了戰國時代,更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誰更心狠,誰更毒辣,誰就可以成為勝利者。孟子到處推行自己的“仁政”,都沒有得到各個諸侯國的認可。

在這種背景下,同門師兄弟相殘,根本算不了什麼。

龐涓和孫臏在求學之時,他們建立了深厚的同窗情誼。這主要是因為他們此時還沒有利益衝突。等到龐涓做上了魏國的大將軍之後,他想到了孫臏,因為這個時候,他想取得更大的勝利和突破,以得到魏王的進一步信任,而當世唯有孫臏才能幫助他。於是,他修信一封,孫臏比較天真,就輕易相信了龐涓。哪知到了魏國之後,孫臏得到了魏王的賞識,而且越來越受到寵信,這使龐涓的利益受到了很大的威脅。他本來是想讓孫臏做他的軍師,哪知魏王想讓孫臏做自己的國師,他深知孫臏的本事,如果孫臏得到重用,他這個大將軍早晚就會被廢黜。於是,龐涓就設計了圈套,陷害了孫臏。

孫臏為了報仇,只好裝傻賣瘋,最終逃到了齊國。通過自己的苦心經營,終於報了仇,殺死了龐涓。孫臏只是報仇而已。


枕史潤智


這跟戰國時期各國已經脫離周禮、不再以周禮為約束有很大關係。

戰國時期禮崩樂壞,各國為求生存發展,互相攻伐,國家之間的戰爭和交往不再以周禮為約束,戰國的人們,更是為了功名利祿和生存,兄弟相殘、父子成仇很是常見。

楚國為例,春秋時期就經常發生父子相殘、兄弟水火不容的事件,為了王位弒君殺父是常有的事,到了戰國時期,周王室的周禮約束力更是完全崩壞,不再像春秋時期還打著天子的旗號。



戰國時期最著名的趙武靈王,更是被小兒子活活餓死,他的大兒子趙章被小兒子殺死,弒父殺兄,趙惠文王全都幹了,為了王位,完全不再有什麼仁義道德約束。

孫臏和龐涓雖然為同門師兄弟,但比起別人的骨肉親情,又算得了什麼呢?

龐涓先出道,為了防止孫臏為別國效力,把孫臏拉攏到自己效力的魏國,但是孫臏的軍事才能很快顯現出來,龐涓心生妒忌,擔心遲早有一天孫臏會取代自己在魏國的位置,於是乎,龐涓就設計陷害孫臏,割掉孫臏的膝蓋骨,使孫臏成為殘廢。



幾經周折,孫臏通過齊使營救,終於逃出龐涓的魔爪,孫臏來到齊國,得到齊威王重用,孫臏等待著報仇的時機。

終於,機會來了,魏國派龐涓攻趙,趙國向齊國求救,孫臏用圍魏救趙之計大敗龐涓於桂陵,龐涓被俘。但是,齊國雖勝,實力仍然不如魏國,暫時還不能殺掉龐涓,龐涓被放回去。幾年後,魏國攻韓,齊國再次出兵救援韓國,孫臏用減灶計引誘龐涓孤軍深入,在馬陵道設伏,馬陵之戰齊國再次重創魏國,龐涓也在戰爭中被齊軍伏兵來了個萬箭穿心,孫臏佈局了幾十年的復仇計劃,終於成功,魏國也從此一蹶不振,失去戰國初期霸主地位。



結語。

戰國時期各國徹底擺脫周禮約束,肆意征伐,戰國的人們為了生存和功名利祿更是不惜父子成仇、兄弟相殘,同室操戈時有發生,不止龐涓孫臏,之後同位鬼谷門生的蘇秦張儀,更是為了實現自己的主張,合縱連橫,以戰國各諸侯國為實現理想的大舞臺。

戰國時期的禮崩樂壞,是造成兄弟相殘越演越烈的主要原因之一。

篇篇原創,給你獨特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是我不斷創作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